基督教天主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天主教与基督教是一个时常混淆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若不是教徒,很难进行辨认。了解基督宗教,是人们了解西方普世文化的窗口,而厘清中文语境中的相关概念,是了解基督宗教的前提。
从外观上看,天主教堂多呈现出艺术感观
在中文语境中,当人们谈起“基督教”时,一般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广义,即Christianism,指包括全世界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一般主要包括罗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东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Protestantism)。第二层含义则特指新教(Protestantism)。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和新教,他们都有一段共同的记忆,即公元1054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前的教会历史。从他们的教主耶稣训道至公元1054年,今天的亚平宁半岛、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存在着很多信仰耶稣的教会,相传他们都是耶稣的弟子门在传教时建立的。
这些教会当时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协助,为了确立明确的信仰,各地的教会负责人(后来演变为主教)在1000年间一起开过七次会议,这些会议被称为“大公会议”(Ecumenical Councils)。这七次大公会议确定了今天全世界所有基督宗教(Christianism)的信理。
例如,我们现在一谈到西方文化就会想到《圣经》(Holy Bible),其中分为旧约(Old Testament)和新约(New Testament)两个部分,旧约是希伯来人的《圣经》,而新约的篇目就是在公元397年由迦太基大公会议(Council of Carthage)确定的。
东正教堂内部一般是没有座椅的
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位置更靠近西方的教会受到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教会传统中遵循拉丁礼,而地理位置更靠近亚洲的教会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教会传统中遵循希腊礼,前者就演变为天主教,而后者则演变为今天的东正教,而东正教又被称为希腊正教会。
其中,天主教在教会体制上遵循“圣统制”,即各地的天主教会以罗马主教为尊,受罗马教宗管理,神权事务由罗马教宗授权,在天主教会看来,罗马教宗就是上帝在世的代表,是继承了耶稣门徒的传统,上帝授权他来管理教会。而东正教各个教区相对独立,传统上君士坦丁主教和莫斯科主教在众主教中最尊,所以又被称为“牧首”(patriarch)。
新教教堂内部布局比较简单
然而,随着天主教在欧洲的权力不但扩大,教会也伴随着腐败,因此当时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会修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挑战罗马的神学垄断。在路德的影响下,当时的瑞士神学家让·加尔文(Jean Calvin)在路德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改革主张,自此在欧洲大陆上产生了一批追随路德和加尔文主张的人,这就是新教的来源。因此,新教被称为“Protestantism”,其直译应该称为“誓反教”。
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欲休妻,而根据罗马天主教的传统,教宗当时并没有批准,一怒之下的亨利八世宣布全英国的天主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管理“另起炉灶”。独立于罗马的英国天主教会,后来被称为“普世圣公会”(Anglicanism),又被称为“安立甘宗”或“普世圣公宗”。
但是,由于在欧洲大陆加尔文的神学主张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本土也产生了追随加尔文主义的一些流派,主张对圣公会中保留的繁杂的教会礼仪和神学传统进行简化,这就是著名的清教徒运动,清教徒的宗教主张也就是美国立国时的思想基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在公元1054年以前,基督教会是统一的。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为了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十五世纪宗教改革后,宗教改革神学家们因为反对教廷而分裂出了新教,即狭义的基督教。随着时间的发展,基督教由分为了三大流派,追随路德的信义宗、追随加尔文的归正宗和跟随亨利八世独立的普世圣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