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作用(桥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中有这么一句:“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这句诗描绘了当地生活的安闲、安逸。这句诗中有两个主体,前一句是桥,后一句是人,桥是一个很重要的构筑物,它可以方便我们的通行,桥也属于道路的组成部分。桥在现在的社会依旧是很重要的构筑物,桥的修建也越发的精美实用,在古代,桥最初是为何而出现?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
大悬索桥
桥的产生
“桥”这个字的来历,最初古人是用原木架在沟壑或者溪流的通道上,古人称这种凌空跨沟的横木为“桥”。最早出现的桥应该是在原始时代,那个时候的人类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形成的桥,或者自然形成的石梁和石拱,桥的最直接的用处就是帮人们渡过无法到达的地方,方便人们跨过障碍,聪慧的人们便从自然的提点下想到了办法,造桥来渡过障碍。我国最早有桥梁记载是在周代,史料记载周代已经有梁桥和木浮桥了,到了西周还出现了浮桥。
独木桥
桥的发展与原因
在周代和春秋时期,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梁桥和浮桥,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的梁桥只能够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长和水流较为平缓的地方;而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多修筑浮桥。最开始的桥是独木桥,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但是如果桥两边都有人,那其中一方就得等了,由于这种桥不能满足双向通行,所以后人慢慢修筑出了可两边同时通行的桥。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平桥和拱桥,这些桥是由砖石建构的,在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车等驾驶工具相继的出现,这使得一般的木桥不能承受压力,便出现了由砖石修筑的平桥,平桥在北方比较实用,但是在南方平桥的使用出现了障碍,南方河水比较多,在马车出现的同时,船也出现了,平桥的修筑阻碍了水面上船的通行,由于这个原因拱桥便应运而生了,拱桥上方可以供人和马车通行,桥下又可以使船通行。
拱桥
除了梁桥、浮桥、平桥和拱桥之外,还有悬索桥(也叫吊桥)。吊桥的产生是因为在地形崎岖的高山之间,两座山的平行距离其实不远,但是要从一座山到另外一座山却需要很久,在这种需求下,吊桥便出现了,吊桥在古代是用麻绳和木板制作的,桥身很轻,吊桥虽然能够跨较大的距离,但是比较危险。到了近现代出现了铁桥、钢桥和钢筋混泥土桥,这些桥受压能力好、跨度长、韧性好、耐腐蚀性能好。
吊桥
桥的特点
地域性。我国土地宽广,我国的桥受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各地桥的修筑都有不同,但也都形成了各地独特的风格特色。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地势比较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平常运输通常用板车或者马车,也有用船来运输货物,所以北方中原地区的桥多为石梁桥和石拱桥;在西南、西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山路陡峭,所以多吊桥,用绳索圆木等为材料,还有一些非常险峻的山崖,会采用伸臂式木桥梁;在江南地区,由于是水乡,所以拱桥较多,而且因为南方船只较多,所以拱桥的修建会比较高,比较纤细。
廊桥
功能丰富。桥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帮助人们越过阻碍,成功去到想去的另一头。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大,桥渐渐演变出了更多的功能,在这里,我们要佩服古代的建桥匠师,他们使得桥发挥出了它最大的功效,并且能够因地制宜,修筑的桥即实用又美观,尽他们的能力将桥的多功能性展现出来。江南的桥多拱桥,且桥的两头是平坦的,中间的高拱隆起,这样的桥既能够方便船的通行,又给桥的外观增添了一种弧线美;在南方除了一般的拱桥,还出现了廊式桥,这种桥是在拱桥的基础上修建廊屋,南方是一个雨水多并且日照也多的地方,廊屋的修建可以为路过的行人提供遮日避雨的场所,行人走累了也可以在此休息一下,这种廊式桥,还有一点好的,南方多洪水,廊屋的修建增加了桥本身的重量,可以使桥更加的稳固。
竹桥
形式多样。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的地貌地势都有所差异,所以对桥的需求是比较多样化的,我国桥梁的基本桥型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根据这四种基本桥型,之后衍生出了木桥、石桥、砖桥、竹桥、铁桥、石墩桥、伸臂式桥、廊桥、石板桥、开合式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联拱桥、坦拱桥、虹桥、曲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种类繁多。
湘子桥
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中国的古桥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留存至今,其制作之精巧,不仅有着供人使用的实用性,而且还有着其无法言喻的艺术价值,像隋朝石匠李春修筑的赵州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等等,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