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是什么意思(乡愿解释)

80酷酷网    80kuku.com

乡愿是什么意思(乡愿解释)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此话出自《论语》阳货篇。

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乡愿",后半句的"德之贼也"好理解,就是破坏道德的意思。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那么这个"乡愿"是什么意思呢?

想知道这个"乡愿"的意思,我们应该看一下《孟子·尽心下》的第三十七篇,看完这一段孟子同万章的对话,"乡愿"也差不多浮出水面了。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孟子·尽心下》三十七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 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 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 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 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 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 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估计很多朋友看到前面就皱起了眉头,怎么那么长一篇啊。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稍安勿躁,我给大家简单解释那一段话: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归去呢!我的那些学生们忘大而狂放,进取而不忘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那些狂放之士呢?"

孟子说:"孔子'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相交吧!狂的人具有进取精神,狷的人有所不为。'孔子难道不想和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吗?不能够 得到,所以只能求次一等的罢了。"

万章问:"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狂放的人?"

孟子说:"如琴张、曾皙、牧皮这些人,就是孔子称为狂放的人。"

万章问:"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

孟子说:"他们志向很远大,言语很夸张,嘴巴总是说'古人呀!古人呀!'可是一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和言语相合。这种狂放之人如果也得不到,那就和洁身自好的人相交往了,这些洁身 自好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狷者,是比狂者又次一等的人。孔子说: '从我家门口经过却不进到我的屋里来,而我并不遗憾的,那就只有好好先生了吧!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万章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好先生?

孟子说:"好好先生批评狂者说:'为什么这样志大言大呢?言语不能够和行为相照应,行为不能够和言语相照应,就只说古人呀!古人呀!'又批评指者说:'为什么这样落落寡合呢?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只要好就行了。'像宦官那样八面玲 球,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一乡的人都说他是老好人,他也到处度表现的像个老好人,孔子却认为他是偷盗的的贼,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是啊,这种人,你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证来;你要指责他却又好像无可指责。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清正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自己也以 为很不错,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合于尧舜之道,所以说他是'偷道德的贼'。孔子说:'厌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杂草,怕的是它搞乱禾苗;厌恶花言巧语,怕的是它搞乱正义; 厌恶夸夸其谈,怕的是它搞乱信实;厌恶郑国的乐曲,怕的是它 搞乱雅乐;厌恶紫色,怕的是它搞乱正宗的红色;厌恶好好先生, 怕的是他搞乱道德。'君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让一切回到正道罢了。回到正道,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老百姓振作起来,也就没有邪恶了。"

如果你耐心看完了上述孟子和万章的对话,你也就明白了,所谓"乡愿"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好先生"。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当然孔子说的这类"好好先生"要更恶劣,这类人外表忠厚谨慎,对谁都不得罪,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人。但是这种人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却对谁都不是真的好,真正在意的其实只是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比"狂者"、"狷者"还要次。

这种人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因此,孔子说这种人是"德之贼也"。

解读:《论语》|“乡愿,德之贼也”如何理解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