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弯钩怎么写(竖弯钩的笔画)
竖弯钩在楷书中是一个很常用,写出来也很优美的偏旁。在王羲之体书法体系里称为“浮鹅钩”,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笔画。每次一写到这个偏旁立即就能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儿歌——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但是,很多朋友在写这个笔画时却往往没有神采,不太好看,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笔画在笔法、结构方面的几个细节。下面,请让我来简要说明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竖弯钩对应的笔法是转笔,形态为圆笔
我们知道,”转折“是书法中的重要笔法,是书写笔画发生方向改变时用到的一种情况。比如”横折弯”就是由横向到竖向的转换,“竖折弯”则是由竖向到横向的转换。写这两个笔画时,如果行笔不中断,一直连贯用笔,写出来就是“转”,对应的笔画形态就是“圆笔”;如果行笔在笔画方向改变时中断,需要调锋行笔,写出来就是“折”,对应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上述两种情况,对应“横折弯”,如果用方笔写就是“横折”,如果用圆笔写就是“横弯”。后者多在行书中出现,楷书中不多见;而对应“竖折弯”,如果用方笔就是“竖折”,如果用圆笔就是“竖弯”,在楷书中多以“竖弯钩”出现,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浮鹅钩”。
竖弯钩的连贯用笔有两种笔法:捻管法和转腕法
书写竖弯钩,必须全程保持中锋行笔,既要中间改变行笔方向,又不能中断行笔来调锋,这就需要用到两种基本技法,即捻管法和转腕法。
(一)捻管法。这是书法中的重要笔法,在楷书、行书和草书中都能用到。具体到写竖弯钩这个笔画,能用到两次捻管动作:一是在2位置处,用握笔的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管,顺势将笔锋由竖向转换到横向;二是在4位置处,再次逆时针转动笔管,将笔锋由横向调整到竖斜向。自始至终,行笔虽然有急有缓,但不能中断,一直连续行笔。
(二)转腕法。基本同上,只是在2和4 位置处,用转腕代替捻管,目的同样是将笔锋由竖向调整到横向,或由横向调整到竖向而已。
结语:竖弯钩(浮鹅钩)在书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起笔。从1-2,不能直上直下,而应该向左下方有一定倾角,行笔也应该由按到提,逐渐变细,出现鹅颈之美。如果起笔后直上直下的写,就会显得呆板,没有神采;
(2)转笔。2处,不能中断行笔,过渡一定要平缓均匀,不能出现粗细断层。这个位置的用笔很能体现书者的基本功,一定要屏气凝神,粗细过渡自然,写出弹性和韧劲才好;
(3)再起笔。从2-3,也要有一个小夹角,不能一转换方向就平铺直行;
(4)横向行笔。从3-4,不能上翅,也不能下压,应该平行行笔,而且行笔过程应该由提到按,逐渐加力;
(5)再转笔。4处,要向右上方边转锋边提笔出尖,切忌向左(即向内)出尾。这个收笔动作其实还是隶书的意味,向右上方出锋就有了“雁尾”笔意,显得高古且飘逸。有时也可以向上出锋,但要内方外圆,避免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