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邯郸学步的寓言道理)
从“邯郸学步”学习古人的幽默与智慧 文/山淼
成语“邯郸学步”,我们都听说过。而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
我们知道我国的成语大部分都有典故或出处,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而邯郸学步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成语,他出自《庄子》。我们知道《庄子》语言风格十分独特,想象力丰富,在前秦文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从文学角度讲,《庄子》的成就在前秦文学中是最高的。而且富含哲理,里面形成了不少成语,邯郸学步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原文如下:
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步伐非常的优美,于是他就千里迢迢赶往邯郸去学习走路。
这个燕国少年到了邯郸,看到那里的人们走路确实是和他们寿陵人不一样走起路来非常优美。他觉得真是不虚此行,就天天站在那里看人家怎么走路,然后回到住处,他就凭着记忆学着走。可是他怎么也走不好,于是就跟在人们后面模仿着走。就这样学了很长时间,他觉得越学越不像。他想不明白怎么回事呀,想来想去,就认为是因为自己太习惯原来的走路方法了。这个少年倒是挺坚决,他决定完全忘记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另起炉灶,全部按照邯郸人的走路方法去走。不料这样一来情况更加糟糕了。少年走路考虑的因素太多,又要注意手怎么放,先走哪个脚,还要注意移动的距离,摆动的幅度等等。结果他每走一步都累得满头大汗,紧张万分。
就这样少年学来学去,越学越累,到最后也没有学会邯郸步法,可是他却把原来怎么走路的方法都忘记了,不得不爬着回到了寿陵。
在我国古文学作品中,类似于“邯郸学步”这种风趣幽默又具有深刻内涵的段子非常多,比如“揠苗助长”、“东施效颦”等等,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表现了古人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百家争鸣,形成多种思想,影响力贯穿古今,许多思想的表达就是通过很平常很诙谐的故事来传达的。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比较好笑,可是却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后来我们就用邯郸学步比喻盲目模仿,而把自己原来的长处都忘掉了。还有个相近的成语叫“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应该很多人也都听说过。长的很丑的东施,非要去学习西施难受的时候皱眉的样子,那不是越学越难看吗?
所以我们今天也要记住,不要盲目地去追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是对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别人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或者把别人的特长硬安在自己头上,那样反而把自己的长处和优也都丢掉了。这个成语运用的地方非常多,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我们平时写文章说话都能运用。
“邯郸学步”既有哲理,又运用广泛。希望大家都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