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翻译(解读《论语》八)

80酷酷网    80kuku.com

论语八则翻译(解读《论语》八)

《论语》八佾篇

解读《论语》八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子曰:“君子无所争,毕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有争夺的)一定是射箭比赛了!相互礼让进入赛场,从赛场上下来后,便(相互祝贺)开怀畅饮。这样的争夺也是君子之争啊。”

【评析】本章讲的是君子之间的竞争。其竞争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不是不择手段。体现了君子的儒雅与高贵、体现了雍容华贵的胸怀与气度。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动人的微笑多么美,漂亮的眼睛秋波荡漾,洁白的质地上画着鲜艳的画啊)’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现有洁白的底子然后才可以画画。”子夏说:“那就是说礼在人的之后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子夏啊,从今以后我就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此章文字既体现了教育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又体现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子夏以女性的外在美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而孔子答是因为有了很好的底色。

也就是说内在的美决定了外在的气质,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子夏更是聪明由着一个问题联想到了老师的“道”(哲学思想),也就是“仁”与“礼”的关系,所以子夏说礼仪在仁之后,没有仁就用不着礼仪了。

而孔子作为老师更是对子夏的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给予了及时肯定,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孔子从这样的谈话中获得了启发。

孔子曾与子贡评论颜回,说颜回闻一知十,子贡也谦虚的说自己闻一知二,不如颜回。从这里看子夏与颜回、子贡都是能够创造性学习的学生。

《学而》篇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仪,我能讲述,但杞国却没有足以证明的资料;殷朝的礼仪,我能说一说,但宋国却不足以提供证据。这是历史文献和贤人不充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和人证,我就可以证明了。”

【评析】孔子提到礼仪的沿革,说自己可以讲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