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现金比率(什么是净利润现金比率?)
净利润现金比率是指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
损益表提供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以及币值不变为前提确认的,由于受判断和估计的准确度影响,加之通货膨胀和一定会计期间资本性支出、存货周转速度以及商业信用的存在,使净利润和现金净额产生了差异。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高。
如果净利润高,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很低,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流入,企业净收益质量很差,即使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公式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
如何分析净利润现金含量
净利润现金含量
净利润现金含量:是指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该指标也越大越好,表明销售回款能力较强,成本费用低,财务压力小。
公式: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现金净流量是根据现金流量计算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比如一家公司收到大量预付款,没有确认收入,不计算利润,但是收到现金,所以这个比例会非常高。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会计资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还缺乏系统完善的分析方法,本文拟就净利润现金比率的财务分析方法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净利润的质量进行分析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对应计收入、应记费用等项目存在着估计成分,对有关资产、损益项目的确认和分配也因存在不同方法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可能出现帐面反映有较高利润,但资金周转却发生困难,缺乏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分析调整利润表中各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计算编制的,它能揭示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和净利润的关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有盈利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工资、股利和偿还债务,有的企业没有盈利却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那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以"净利润现金含量"、"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含量"指标大体可揭示个中原因。其公式为:
净利润现金含量= 现金净增加额/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当期实现净利润的可靠程度,若该指标大于"1",反映企业当期净利润有足够的现金保障;反之,若该指标长期低于"1",则说明与已经确认为利润所对应的资产,可能含有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呆滞存货等。
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含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活动对净利润现金流量的保证程度。借鉴上市公司衡量标准,我们认为该指标的理想状态值应不低于"0.7",利用该指标可剔除企业因投资、筹资筹财务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通过经营性资产的流动获取现金的能力。
二、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进行分析
将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获得和运用现金的状况。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有关"收现率"和"付现率"指标予以揭示这一信息。如:
销售收入收现率=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00%/ 当期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付现率=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00%/ 当期销售成本
应收帐款回收率=当期收回前期应收帐额×100%/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应付帐款付现率=当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劳务款×100%/ 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三、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采用构成比率分析法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揭示生产性资产构成和安排是否合理,并通过不同期间报表的同类指标比较发现其增减变化的趋势。
如利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流动资产净减少额+流动负债净增加额+不影响现金流量的费用和损失净增加额
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下列指标以反映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
现金流动资产比=流动资产净减少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动负债比=流动负债净增加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费用损失比=不影响现金流量的费用和损失净增加额/经营活动现金净量
企业可以利用"权益保障系数"这一指标衡量企业支付利息、股息和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保障系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不仅反映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而且反映了对债权人和投资者权益的保障程度。从长期看,这一指标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表现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