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心情应该很好,携程旅行网(ctrip)于12月9日在美国nasdaq正式挂牌交易。但作为ceo的梁只是淡淡地说,“这是预料当中的事,也没有什么兴奋的。”
其实这是一个真正的资本故事――梁一再说,只是故事,不是神话,因为一点也不神奇。1999年,携程成立的当初,注册资本是200万人民币,而如今,当初的创业团队在携程所占的股权为30%左右,而上市那一日股价便摸高到37.35美元,公司总市值达到5.5亿美元以上,扣除创业团队以发行价出售的部分,梁建章等团队成员的身家总计在1.5亿美金以上,加上这5位高管出售的2000多万美元,合计超过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亿元。以此来计算,沈南鹏、梁建章的身家都超过3亿以上。换言之,短短4年余,携程团队的资本增值700余倍。
游走于internet
携程在美国nasdaq受到追捧,恰逢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网络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复活,可谓生逢其时。实际上,携程虽起源于网络,但早已不是单纯的网络概念,尽管与网络密不可分。
1999年初,梁建章与沈南鹏“密谋”自己做一家公司,方向便定位于互联网。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热”,但两人头脑一点也没发热,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认为这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创业,其实是他们“蓄谋已久”的想法。
梁建章可谓“少年得志”之人。1982年,才13岁的他,就会用电脑辅助写诗――其实不是写诗,而是用中国古诗的韵律做编程,电脑自动写“古诗”。
那个年代是个什么概念?电脑不要说在国内,在国外也是弄潮儿玩的东东。但那时,上海少年科技站便为中国少年接种电脑的种子―――梁建章作为上海重点小学推荐的优秀学生,成为中国最早就接触电脑的小学生之一。
那时候,参加青少年程序竞赛,梁得过上海第一,全国的一等奖。这使他与电脑结下不解之缘。
15岁,读完初中的梁进入复旦少年班,半年后就读于复旦计算机本科。大四,梁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读完了学士、硕士。那一年是1989年,梁才20岁。
在计算机系读书时,梁一直主攻技术与研发,梁进入oracle,也是搞研发为主。做了三四年研发,梁便发现,电脑应用将来会有更大的前程。那时,他的同学在硅谷很成功,很多同学已经做到公司高位,或创业做公司。
1993年左右,oracle已经有办事处在中国。梁那时准备回国,他的目标是自己创业。梁知道,oracle不会将研发放在中国,只会在中国做咨询,他觉得自己要朝着应用方面发展,因此,梁在美国做了两年erp后,开始在oracle做咨询,负责中国的erp咨询。也就是那时,梁拿到了美国会计协会注册会员资格。
梁想到回国创业,只是觉得会很有前途,还没想到互联网,而在有机会回到中国后,他感到internet时机来了。
在oracle的经历,尤其是随之回中国的经历,梁受益匪浅。因为出国前,还是少年,只知读书,对中国其实了解并不深,而在oracle中国的过程中,他以企业家的眼光看待中国,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祖国。
还在oracle的时候,学计算机的梁便一直在思考internet。看美国,像麦当劳等服务性品牌,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但当时如果没有电视的出现与普及,便不可能有这些世界性品牌。现在来了信息技术,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管理跨地区经营的企业,这就是创造服务性品牌的客观条件。
但是,做什么服务性品牌?梁与沈南鹏列出了几十种可能,最终确定为旅行服务。
资本扩张下的市场扩张
梁建章的几位合伙人,几乎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并且几乎都与梁属同届,但他们都比梁大几岁。
梁与沈南鹏很早便“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沈南鹏交大毕业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数学硕士、到耶鲁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然后在花旗银行、香港德意志银行,再后来在雷曼投行工作。梁沈双方通过在美国的中国朋友而互闻其名,直到沈在香港,梁在中国时他们才有机会相见。
两人都喜欢旅行,所以最终确定做旅行服务。当然实际上,确定此行最根本的原因,梁说,是因为在美国,当年旅行服务已非常发达,中国才开始萌芽,而旅游,将来在中国一定是大有发展空间的行业。
携程公司于1999年5月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公司成立一个月后,范敏加入。范早年也就读于交大,比梁高三届,毕业后一直做酒店。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以出资的比例而定,沈南鹏是“最大的”股东。
公司才成立3月,便被idg看上了。
当时,携程的网上预订酒店在国内是最早的。idg合伙人章苏阳让携程写一份融资计划。梁只写了一份不到10页的“很粗糙的计划”。但idg还是看上了,章苏阳说,在idg,更看中项目本身,以及团队。
从开始谈此事到成功,仅一个月。换言之,创立仅三四个月,携程的估价便被提到了200万美元,这已是3个月前创业资本的8倍多,idg决定投入第一笔风险资金50万美元。
1999年10月,携程旅行网正式开通,11月,网上预订系统启动,2000年1月,北京、广州分公司相继成立。
这时候,互联网已到了“高烧”阶段,与第一笔风险投资不一样,此时互联网被风险投资热烈追捧,已不是it创业者找风险资本,而是风险资本追it创业者。此时有几十家风险投资公司追击携程,因此只能采取“分羹制”:选中的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各分一点。软银、上海实业、美国orchid(兰花基金)及香港morningside(晨兴集团),以及追加投资的idg等5家投资公司进入,风险资金总量为500万美金,所占股权“不超过30%”,也即公司价值已到了1600多万美金。
在互联网热中,携程也烧了一阵子钱,“大约烧掉一两千万,主要是广告费,在网站上烧钱做广告。到2000年底,互联网形势不妙才停下来”。
也就在此时,携程网考虑到了转型。单纯靠网上预订,有知名度并不能真正获得大的业务发展,脚踏实地做实业才更为重要。
当时,北京有一家“现代运通”订房中心,是国内寥寥可数的几家做酒店预订业务的公司,而且做得也最好。该中心总经理是王胜利,王原先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做酒店服务,携程用数百万现金加期权的方式收购了此公司。此时为2000年10月。在当时,这是携程做得最好的一笔买卖,用最为少量的资金,换来一个比较成熟的新业务。“当然,现在上市了再来看,这代价就高了,这也表示王胜利以及现代运通团队有眼光。”
紧接着,携程进行第三轮融资。这次进来的是凯雷集团―――1000万美金。这时携程的估价已达3000多万美金。
得到风险资本“关爱”的携程马不停蹄,将业务向机票预订拓展。
这次收购的是北京海岸机票预订中心,这也是北京最大的呼叫中心。不仅如此,该公司的总经理丁汉是“一位非常熟悉机票预订业务的专家”。携程如法炮制,同样用数百万现金,加上与当时的现金加倍价值的股权,将该中心并购。
有了此两家公司,携程迅速将其拷贝,向全国市场拓展。
携程将预订中心放在上海,全国各地都可以预订,并将erp用于整个系统。很快地,在酒店、机票预订,携程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预订中心,很快地确立霸主地位。
梁称,目前携程每个月的交易额将近2亿,在国内市场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短平快上市
但是,携程并不止步于此,又开始向自助旅行市场进发。
梁认为,自助旅游一定会是将来中国人旅游的最主要方法,自由度大,旅行服务公司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个人爱好与特点,设计最佳的旅行套餐,达到最佳的旅行目标。
“这是携程将来业务发展的更为重大的一块,甚至是最主要的一块。”梁说。
华程西南旅行社,是携程并购的新公司。“这一次,携程有了一点新变化,采用的是并购,持股90%。”梁说。
梁透露,还有一家公司正在谈判中,“相信不久也能成功”。
携程的发展,永远需要资金,上市是一种新的选择,同时,上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
“从公司成立,到风险资本进入,上市是携程的必由之路,但是,真正考虑上市还是今年年初的事。”梁说。
但是,sars的到来使此事停顿下来,直到今年9月以后,才“旧事重提”。当时携程希望能在明年1月上市,“但事情发展非常顺利,只3个月就上市了”。
为携程做主承销的是美林。选择美林,不仅美林是国际大投行,更因为“携程团队的人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这样沟通起来非常方便”,国外投资者也比较认可携程团队的国外背景。而美林做的方案,确实很好,“国外投资者几乎挑不出毛病”。
在路演中,投资机构非常认可,10多倍超额认购,到上市前,又将上市挂牌价格从14美元―16美元提高到16美元―18美元。
记者注意到,在携程,作为ceo的梁建章所占的股份并非最大,股份最大的是cfo沈南鹏。梁说,开始创业时,并没有规定谁做ceo,谁最适合做ceo――刚开始时沈与梁两个都是ceo。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个人的特性显现出来,“沈南鹏精于财务,范敏精于并购与对外合作,而我对公司规范的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其实谁做什么都一样,重要的是合适而已。”
携程创业者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