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乡春色(千姿百态湖光水色,如诗如画渔乡风情)
举世闻名的洞庭湖曾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人们常说,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是长江流域的生命湖,是湖南人民的品牌湖。现有面积约为3180平方公里。
洞庭湖历经千百年沧桑,分化成东洞庭、西洞庭、南洞庭,其中尤以南洞庭的水域面积最辽阔,景致最为优美,正所谓—洞庭天下水,最美南洞庭。
南洞庭湖湿地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位于最大的过水性淡水湖泊的洞庭湖的南部,面积168000公顷,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一部分,湿地内苇荡万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真可谓如诗如画的渔乡风情,千姿百态的湖光水色,令人陶醉。
每年在保护区越冬的水禽约1000万只,是白鹳、白鹤等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的栖息地,已被国家列为“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还生活着中华沙秋鸭等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
南洞庭湖有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其中,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均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说起这里的美,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洞庭水洞庭苇洞庭湖里春色美/洞庭岛上是我的家/花香鸟奋飞/驾只船儿迎着湖上太阳走/打网鱼儿踏着湖里月亮归/渔火点点亮星星亮见云儿随/渔歌梦里韵在追/追得心相醉”。
南洞庭湖主要景点有万顷芦荡,百里柳林、万洲迷宫、湖上草原、芦花飞雪、洞庭观日、凌云塔、镇江塔、自然渔村、七星洲、大湖面、撂刀口、杨幺水寨旧址——野鸡坳水寨、杨幺墓等。演绎着一个个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无不使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惊诧于洞庭历史的悠远和湖乡文化的绚丽。
安澜阁。意为安抚波澜,平顺水面,是一座纪念性的亭阁。1996年,沅江经历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灾,当年,整个沅江被淹没在一片洪水之中,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许多解放军官兵曾到这里抗洪抢险,救助生命。洪水过后,沅江人民全力以赴,重建家园。这座楼阁既是颂扬军民的鱼水深情,又颂扬了湖区人民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拼搏精神。
洞庭湖双塔。这是洞庭湖双塔中的一塔—凌云塔斯社 ,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塔,7层8面,塔高33米,建于乾隆年间。登塔可眺望波澜壮阔的大湖面和万顷芦苇荡,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在清朝时期,湘籍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相邀登塔游览,各吟诗一句,联成一首七言绝句。曰:”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
七星洲。这一片洲岛环绕的水面,因其中有七个大的洲岛,按排列顺序从上往下看,像是北斗七星,故被当地人称之为七星洲。“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是七星洲典型的湿地景观。
洞庭神树。面前湖中孤岛上的这棵孤树,是树龄已达270余年的乌桕树,人们称之为洞庭神树。在明朝以前,这个地方本是一片陆地,这棵树的旁边曾有座“洞庭龙王庙”,因为南洞庭湖每年的沉降速度为5—10毫米,当年的庙宇已随地质的沉陷没入湖底,这棵孤树就是南洞庭地质变化的有力佐证。之所以称其为神树,是因为它的灵验,祭拜之人可逢凶化吉、百病消除。
由于南洞庭集湖光山色,岛屿汀州,文物古迹,渔耕文化为一体,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原生态湿地景区。2000年,南洞庭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