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年中中国汽车十大风云事件

80酷酷网    80kuku.com

  

综述:
  时值年中,第四届广州国际车展仍在进行,为记取这上半年车市是如何走过的,特来个车市年中盘点。回顾2006年上半年车坛盛事,可谓“也无风雨也无晴”,平稳之中偶尔也有波动,平淡之中不时也有亮点,可圈可点的也不少,总的来说,2006年可谓是汽车“新政年”,政策不断,限小令解禁、自主创新、消费税开征、交强险实施、双碰标准施行、进口关税下调等等,体现了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而七月份又是上半年的“热月”,有不少政策集中在该月份实施。降价、新品上市在新一轮的政府宏观调控面前黯然失色。笔者站在自身的角度例举了以下几件耐人寻味且对中国车市今后发展意义深远的大事,点评如下:

  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

  背景:从去年开始油价一路飚升,石油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升,全国各地曾一度出现“油慌”,车主谈油色变,踩油门的脚也越来越“肌无力”了,特别是开大排量车的车主更是“手足无措”。顿时间,国内外车市流行小排量汽车,各汽车厂商转型生产小排量汽车,就连生产惯大排量“油老虎”的厂家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小排量。然而在中国“生小”容易,“用小”却困难重重,在我国出于各种原因,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颁发了“限制小排量”的禁令,如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渴求小排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供需势头与使用环境不匹配的矛盾严重制约了车市的发展。

  事件回放:“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当中明确要求今年3月底以前,各有关地区必须清理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性措施。

  2月份上海市率先取消了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北京市3月31日也正式向社会宣布取消‘限小’政策,广州市政府办公厅4月12日前转发了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实施意见》,宣布该《实施意见》内容已经获得市政府同意。这标志着从即日起,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广州正式解禁  

  相关链接:据了解,广州市从2001年8月起对排量为1.0升及1.0升以下的车辆不再核发牌证,从2002年5月开始,限制广州市排量1.0升以下车辆行驶内环路和市区主干道,限制外市籍排量1.0升以下车辆进广州市区。   

  媒体联盟新年导购 ——“年度车2006”出炉

  背景:新年伊始,中国车市波澜不惊,消费需求平稳,为了帮助消费者从琳琅满目的车型中挑选到心仪之车,免去“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的困惑,打破持币待购的僵局,大江南北媒体联手为民导购!

  事件回放:由华西都市报联合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新民晚报、重庆商报、楚天都市报、半岛晨报、大河报等国内10余家强势媒体共同承办的———“年度车2006”,本次“年度车2006”打榜评选活动的评委,由北京、深圳、成都、广州、上海等10个主流汽车消费城市的10家强势媒体资深主编、编辑、记者和专业试车编辑担任。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筛选和公正评比,比亚迪f3、开迪、雨燕、骐达、锐志、自由舰等18款时尚品牌汽车进入提名奖名单。

  相关点评:近年来,媒体对车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愈来愈积极,在资讯提供、汽车测评、产品导购、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方面职责凸显,如本次“年度车2006”就是明证。但也有借打榜巧立名目进行商业化炒作的,因此,打榜年年月月日日打固然可以,但必须抛开幕后的各种商业化元素,也要摒除为满足“个别”或“集体”利益而采用不可告人的“障眼法”。

  “两会”掀起“倡导科技创新、品牌自主”的新高潮

  背景:自主创新是新的國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早在1994年我国就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又出台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两款政策”都有鼓励汽车自主创新的条款,但只是大框架,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基本没有可操作性。鉴于此,國家应尽快出台“趋利”政策,帮助自主汽车企业营利,惟有如此才能将自主创新落到实处。事实上,针对合资汽车企业,國家在贷款、税收、用地和购置设备等方面都有现成的“最惠政策”。只不过,长期以来,羸弱的自主汽车企业被冷落一旁,根本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事件回放: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汽车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度聚首北京。在“代表们”递交的提案、议案中发现,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再次作为“热中之热”的话题摆上了议程。会上上汽集团、奇瑞集团、吉利集团、长安集团、力帆集团等负责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其中关于“中资与外资企业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的呼声最为强烈。  

  事件点评:

  2006年是國家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这个规划中,自主创新被提升到國家战略的高度。

  十几年前,当某汽车品牌下线时,媒体总要对其国产化率大肆渲染,该品牌车国产化率达到多少,近年来,随着合资模式日益普及及其融合度的提高,国产化、民族化早已被人们淡化。3月间的“两会”再次点燃了国人科技创新、品牌自主的雄心壮志,于是各大厂商纷纷开足马力创办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直奔“自主品牌”。科技创新不是口头禅,更不是叶公好龙,科技创新要拿捏好关键部位,不要在无关痛痒处下功夫,更不要为创新而创新,千万不要捞取“政策”的种种利益而盲目掀起“科技创新大跃进”,在这方面不妨学学韩国!  

  相关链接:2005年3月28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二厂生产线启动及首台发动

  机点火仪式成功举行。

  2006年2月23日,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初期投资36.8亿

  元,全面负责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的建设。

  2006年2月26日,中国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玉柴集团推出了中国第

  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iv柴油发动机yc6l-40。

  汽车消费税4月1日开征

  背景:加强税收管理,引导小排量汽车消费,抑制不合理的汽车消费。

  事件回放: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点评:体现了“扬小抑大”的政策用意,为限小禁令的实施创造条件。

  广汽丰田凯美瑞全国同步上市  

  背景:这些年“日系”阵营除了日产正逐步恢复元气外,“广汽本田”一直成为车市的“领头羊”,加价排队销售是其创举!而引领全球车市风向标的丰田登陆本土的时间较晚,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势头,6月17日的凯美瑞上市就说明这点。

  事件回放:6月17日,丰田公司在广州新白云机场和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盛大的上市仪式,与此同时“广汽toyota”全国100家经销店同步开业,这开创了业界先河,备受备受期待的广州丰田camry凯美瑞也同时在全国正式上市。同日,一架喷绘“camry凯美瑞”图案的大型波音777“凯美瑞号”飞机,完成了从广州至北京的首次航行。至此,被认为是丰田在中国市场布局中最关键的一枚棋子终于落下,凯美瑞从4月25日发布车型、5月23日下线到6月17日上市,短短2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三部曲了。目前,凯美瑞在全国已接到2.5万份订单,由于货源紧张,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出现提现车加价1万至4万元不等的加价费。目前,凯美瑞在全国已接到2.5万份订单,然而,由于目前凯美瑞受产量少且市场需求较大的影响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导致了在4s店要提前预订滞后长达半年之久提车的现状。

  相关点评:从一上市就端显丰田威力,凯美瑞的上市必然搅动车市格局的变化,也必然给中国汽车营销带来新的变化。其上市更重要的是宣布广州汽车工业与“日本兵团”合作的圆满成功,提升了广州汽车工业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上海大众实施渠道整治新规则

  背景:上海大众20年的经营中,建立了规模最大的经销商网络,300万辆的保有量、近600家经销商,庞大复杂的网络给管理带来了麻烦,产销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此起彼伏。

  事件回放:6月23日,上海大众新polo劲情、劲取上市,有些北京上海大众经销商却没有“乐”起来,因为北京大大小小近30家上海大众经销点,仅10家拿到了劲情、劲取的首批经销权。这表明上海大众渠道发展思路的变化,一方面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强调终端市场,具体的措施是每款新车上市之前,上海大众首先下达一个指标,达到一定业绩的经销商才能取得首批经销权,拥有首批经销权就意味着可以向厂家直接提取新车,而非首批经销商则只能成为他们的二级经销商。接下去,上海大众会考察经销商,采取首批经销商末位淘汰制度,由业绩更好的经销商顶上。另一方面要削减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以维护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利益。

  相关点评:厂家根据渠道层次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支持,并对各网点绩效进行考评,对渠道进行或升级、或降级或撤换的措失。让渠道始终处于不断变动、增值状态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渠道“自相残杀”,同时也可以扭转销售渠道同质化的不利局面。渠道整治将会成为各大厂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交强险”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

  背景: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定在10万人以上,2004年达到10.7万人。在我国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员与交通弱者(行人、乘员、骑自行车人)的死亡之比是1∶3,而在交通发达國家则刚好相反,这意味着在中国交通弱者的死亡率比司机高出两倍。以往,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往往责权利扯不清,主观裁量性较大,有失公平、公正,为制止交通事故责任“扯皮”以及裁量失准的现象,我国出台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倍受注目的就是交强险的施行。

  事件回放:按照规定,从7月1日交强险正式实施起,凡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并张贴或携带交强险标志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7月1日起,凡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车主将获得可贴到车窗上的标志。而保单已于7月1日前生效的商业三者险车主在开车上路时要随车携带保单,以便接受检查。保监会财险监管处负责人称虽然交强险从7月1日起实施,但将有3个月的缓冲期。根据相关规定,从10月1日起,没有携带原商业三者险保单或张贴交强险保险标志的车辆,将被公安交管部门扣车并处以20元至200元罚款,之后凭单证或标志提车。

  相关点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只要不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有没有责任,都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而商业三者险中,保险公司是根据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应负的责任来确定赔偿责任。此外,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责任风险,而且不设免赔额和免赔率,而商业三责险中,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规定有免赔额、免赔率或责任免除事项。

  7月1日“双碰”标准正式实施;

  背景:过去由于没有侧面和后部的碰撞强制标准,部分厂家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车身安全设计,在国内进行相关检测的时也几乎没有厂家主动要求进行相关测试。去年出口到欧洲的陆风汽车遭遇到“碰撞门”事件后,给厂家敲响了警钟,“双碰标准”浮出了水面。

  事件回放:从7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执行汽车侧面碰撞及乘用车后碰撞标准,届时不达标的新车将不能予以申报审批。更不允许上市销售。据说此次双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性,其标准比国外更严谨,肯定有车型不达标。因此两标准都为标准实施前市场上已有的在售车型预留了2~3年的缓冲期。伴随着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产品开始主动采用碰撞试验证明自己的安全性。即将上市的一汽奔腾轿车于6月23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内首例侧面柱碰撞的安全性试验,得到了一系列优于欧洲“新车评估计划”标准的碰撞数据结论。今年3月,长城汽车公司的哈弗cuv成功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碰撞试验,其侧面碰撞更是达到了欧洲“新车评估计划”的4星级标准。

  相关点评:“侧面碰撞标准、后碰撞标准”的出台,是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完整的碰撞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是完成国内标准同国际接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为实现顺利出口提供有力保障,此后,还应出台翻滚碰撞、碰撞对行人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7月1日进口车税调至底限

  背景: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有关规定,中国将在今年6月30日将进口汽车的关税税率降至最低的25%。这次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下调距离上次为半年时间,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口汽车关税的税率从30%调整为28%。7月1日起实行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是今年降幅最大的一次。

  事件回放:根据入世承诺,我国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关税从7月1日起进行最后一次降低,其中小轿车、越野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由于整车关税税率只下降3个百分点,而在进口车上,综合税率仍占车价的50%以上,其中关税只占20%~30%的比重,具体到车价上,成本达百万元的豪华车才有几万元的降幅,目前售价仅几十万元的进口车,其因关税下降而降低的成本相对于车价来说微乎其微。可是受此次关税下调的影响,大众、宝马、奔驰等还是“闻风而动”进行了价格下调。

  相关点评:“买得起买马配不起鞍”的现象在进口车消费领域决不存在,关税的调整对于进口车短期的市场影响不大,进口车商的短兵相接无异于庸人自扰。但从长远来说关税“调完”后将有助于“进口车的回暖”,这必然对国产车带来强烈的冲击!

  广州第四届国际车展提前举行

  背景: 广州自2003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车展,车展的时间约定俗成地定于每年的11月,然而今年却起了变化。

  事件回放:北京车展逢双年6月举办,上海车展逢单年4月举办,广州车展每年11月下旬开锣,国内几大汽车展早已选定了“良辰吉日”。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北京车展延期到11月份,给今明两年的国内汽车展会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原计划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提前举行。 7月25日-31日,主题为“承载梦想、畅想生活”的广州第四届国际车展如期举行。

  相关点评:广州车展已经成为继北京、上海车展后的第三大车展,而与此同时其也成为了继“广交会”后南中国“会展经济”的又一生力军。必将带来综合的社会效益!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