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嵊州古称
嵊州古称剡,早在汉代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习俗,晋代常年煎饮已甚流行,到唐朝已是浙东著名的产茶大县。在元、明、清各个朝代,“剡溪茶”历来都是朝廷贡品,“泉岗辉白”茶在清未还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嵊州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所产茶叶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18世纪初珠茶(当时称园茶)出口到英国,被誉为“绿色珍珠”。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亲自选定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6万亩,外拓茶叶基地21万亩(福建7万亩、江西5万亩、安徽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基地面积4.5万亩,年产茶叶2万吨,产值达3.8亿元,其中名优茶3800吨,产值2.9亿元;无公害茶基地面积12.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0%,其中通过认证的有机茶面积15000余亩。以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为代表的133家珠茶精加工企业,年加工出口精制珠茶6.2万吨,占全国珠茶出口量的60%左右,年出口额6亿元以上,销售额在500-1000万元的企业约有25家,其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全市还建有13个名茶市场,年贩销名茶100万元以上大户有40户、50万元以上59户、30万元以上72户,并在市外开设茶庄48家,其中山东省25家。
近年来,嵊州大力实施“名茶战略”,先后开发出龙井、辉白、毛峰、蒸青茶等四大系列十个品种的名优茶,涌现出了以“越乡”品牌为主的多种名茶,如“桂岩雾尖”、“泉冈辉白”、“舜皇云尖”等,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的优质名茶金银奖,其中“越乡龙井茶”被列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现已成为全国珠茶加工出口中心、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龙井茶國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4年3月,嵊州龙井茶炒制“茶王”赴法国在中法文化交流年·巴黎茶文化周上表演炒茶技术,获得巴黎市民的好评。
no.2 富硒茶之乡南江县
2008年9月25日,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组织國家九部委专家组成员,在北京对南江县人民政府申报“中国富硒茶之乡”进行评审,南江县顺利通过评审答辩,被正式誉名为“中国富硒茶之乡”,这是该县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县委县政府发展茶叶产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南江有宜茶地40余万亩,土壤肥沃且富含微量元素硒,是我国两大富硒地带之一,是发展富硒茶的理想之地。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硒和南江富硒茶的认识,掌握栽培技术,促进南江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从本期开始陆续介绍相关知识。
no.3 白茶之乡--福鼎
提及白茶,知道的人不多,市场上也不多见。然而,在嗜茶爱茶的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笔下,“白茶为第一”(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璀璨明珠,茶中特殊珍品。其历史悠久,以白茶命名,迄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任何一种新茶类,都脱胎于古老茶类,白茶亦然。
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园(焙),设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瓯市)北苑(今建瓯市东部),《大观茶论》中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同现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也有人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茶叶制作方法上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来考证,其名称首见于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已有白茶记载,当时指的是一种白叶茶。最为明确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白茶已充为贡品。福建
茶界谓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县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叶茶一样,是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珍稀茶树,采摘鲜叶以绿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叶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树(菜茶、大白茶)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度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白茶。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庆年间(约1796年前后)。据福建茶史记载:由于当时红茶市场不畅,而导致大量积压,政和县的茶农就改制白茶外销,从此白茶即成为一种正式的茶类;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传到现在。
no.4 中国贡茶之乡-贵州金沙
金沙贡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传旨作为贡茶,清朝时期畅销各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省内专家考证,金沙应是西部乃至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至今,金沙还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为全国罕见。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积淀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饮文化。在今天金沙清池与古蔺交界处的古渡口,还保存有立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块贡茶碑,其中一块就记载道:“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连年税贡,惜产少耳。”在清池街上,现今还保存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江西会馆,据考证,该会馆当年商贾云集,主要从事茶叶与食盐交易。江西会馆除食盐交易外,还是重要的茶经济,茶文化的传播场所,至今还遗留下了当年使用的各种茶具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历史。近年来,金沙县委、县政府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抢抓机遇,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入,加大茶业资源、品牌、市场整合力度,加强茶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努力把金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贡茶之乡”和“中国贡茶文化发源地”,已开发出以“清水塘”牌为主的清池独芽、清池毛尖、清池绿茶等一系列品牌,茶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喜人。2003年前,金沙县有零星分散的老茶园面积3.24万亩,茶叶生产发展缓慢,未形成产业化。2003年起,实施了以清池茶为主的“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2003年到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25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贴息、补贴。2007年,按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种植了绿茶基地7600亩(其中清池镇5600亩、后山乡1500亩、马路乡500亩)。2008年,完成新建茶叶基地20300亩,主要栽种“福鼎大白茶”、“黔湄809”等,新建茶叶育苗基地7个共680亩,实现了全县茶叶生产基地所需苗木由县内供应。2008年,金沙茶叶生产取得好成绩,生产茶叶202吨,实现产值3860万元。
no.5 单枞茶之乡-梅州
素以“山多、山高”出名的梅州有“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得天独厚条件,可以说,梅州大地上是“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有上千年历史的“梅州茶”经梅州人的精心培育,现在已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了,不少茶商是闻名而来、闻香而来。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顶国对记者说:“茶叶的市场越来越大了,茶叶一年比一年旺销。”今年春茶采摘、销售时期,西岩公司的网站每天有上百人点击,目前西岩公司在网上已成交春茶5万多公斤。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客商和港澳台茶商专程到西岩公司订购茶叶,使得该公司20多万公斤春茶已销售过半。为了赶“订单”,茶叶加工厂每天都得加班加点。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梅州市目前唯一一家生产有机茶的茶叶公司,该公司利用“有机茶”和“九运会专用茶”等品牌进行市场营销,取得了良好效果,春茶销售供不应求。记者走访了梅州市茶叶销售集散地最大的“兴宁茶都”,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1000多个个体茶叶经销商的地方,逐渐成为兴宁市乃至梅州市的茶叶经销之地。记者从南华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生产、销售公司和茶叶销售个体户中了解到,今年春茶销售情况比去年要好,网上订购的茶商也多了起来……
梅州茶,特别是单枞茶何以叫好?关键是梅州茶有了质的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大大增强,做大做强了茶叶品牌。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梅州市以单枞茶为主的茶叶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山地面积大、生态环境优越等有利条件,建立了连片万亩茶叶基地4个、连片千亩以上茶叶基地40多个,茶叶总面积达21.2万亩,总产8746吨,其中单枞茶16万亩,占75%,是全国闻名的“单枞茶之乡”。
梅州市单枞茶以其上乘的品质享誉海内外。目前,梅州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茶叶生产基地蓬勃兴起,已有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梅县华银茶业有限公司、雁南飞茶田、广东威华集团威华茶果场、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五华县万重山实业有限公司、五华县英特泰茶叶有限公司等10多家茶叶生产基地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批品牌茶叶被认定为无公害茶叶。
no.6 磐安茶叶-浙江磐安
磐安地处山区,雨量充沛,污染源少,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显著,拥有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该县良种茶园每年都保持三四千亩的增长速度,建立了县茶树良种示范场、玉山古茶场外围、双溪乡桃尖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6.44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9万亩,良种化率43%;茶叶总产量2123吨、总产值1.4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的农户约2.6万户,茶叶产业惠及以玉山区域为主的8万多农民。茶农户均茶叶收入5000多元,共中玉山区域6个乡镇农民的茶叶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将近50%。按理说,磐安茶叶打响品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下有气候、规模、技术等多方面资源;同时,磐安还于2001年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2002年被授予“中国磐安生态龙井之乡”称号。但多年来,各企业与销售业主各自注册商标,各自打品牌的现象,却致使磐安茶叶品牌多、乱、杂。尽管目前该县有3只茶叶商标获市知名商标,2只茶叶产品获市名牌产品,但是与周边武义等地相比,还是缺少高知名度、高市场占率的知名品牌。去年,我省评比产生的“浙江十大名茶”中,磐安没有一个入围。而磐安茶叶行业申请注册“大旗龙井”、“磐安生态龙井茶”,“磐安茶”作为中心品牌的努力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获成功。痛定思痛,阵痛后的磐安茶叶行业作出了理性的抉择。
去年5月份以来,经多方努力,该县茶叶行业协会成功注册了“磐安云峰”证明商标,开始合力打造中心品牌,提高磐安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今年,“磐安云峰”计划在义乌茶叶博览中心树一块大型广告牌,以义乌市场为目标市场,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磐安云峰”的影响力。
企业、合作社是“磐安云峰”品牌建设的主体,没有企业、合作社,“磐安云峰”品牌建设无疑是“沙上建塔”,再多的政府努力也是徒劳。为此,磐安茶叶行业协会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按照“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建立规模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改变以往一家一户“撒胡椒粉”式的扶持方式。同时,企业、合作社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品牌打造中的主体作用,把磐安云峰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心品牌建设的核心企业。
在中心品牌“磐安云峰”使用上,该县茶叶行业协会按“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采用母子商标品牌管理法,对“磐安云峰”证明商标的所有者,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磐安云峰”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磐安云峰”证明商标,确保《“磐安云峰”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履行。
去年5月份以来,经多方努力,该县茶叶行业协会成功注册了“磐安云峰”证明商标,开始合力打造中心品牌,提高磐安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今年,“磐安云峰”计划在义乌茶叶博览中心树一块大型广告牌,以义乌市场为目标市场,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磐安云峰”的影响力。
企业、合作社是“磐安云峰”品牌建设的主体,没有企业、合作社,“磐安云峰”品牌建设无疑是“沙上建塔”,再多的政府努力也是徒劳。为此,磐安茶叶行业协会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按照“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建立规模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改变以往一家一户“撒胡椒粉”式的扶持方式。同时,企业、合作社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品牌打造中的主体作用,把磐安云峰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心品牌建设的核心企业。 在中心品牌“磐安云峰”使用上,该县茶叶行业协会按“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采用母子商标品牌管理法,对“磐安云峰”证明商标的所有者,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磐安云峰”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磐安云峰”证明商标,确保《“磐安云峰”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履行。
no.7 碧螺春-江苏省苏州市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 |
no.8 毛尖之乡-信阳
信阳毛尖村位于河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南湾湖上游29公里处,那里山势险峻,四季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如画。
公司自九八年组建成立,并申请國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毛尖村”品牌商标。一次性买断海拔700米以上高山原始生态专属茶园500余亩,经营权30年,高山茶园现总面积以位居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港之首,毛尖村是信阳第一家真正实现优质“高山毛尖茶树种植科研管理。高山毛尖采摘,正宗手工艺加工销售于一体民营股份制诚信企业。”而今的毛尖村不会就此止步,将会依托得天独厚原生态高山专属茶园,更优质自产手工精制高山毛尖,做坚强后盾,诚信,强势打造信阳毛尖第一品牌。
no.9 普洱茶之乡-云南普洱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國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 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高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no.10 铁观音之乡-安溪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近年来,与安溪茶山一山之隔、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的华安铁观音,也开始崭露头角。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1],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种植铁观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