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何处是吉卜赛人的故乡?
何处是吉卜赛人的故乡?
一个喜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人,对吉卜赛人的生活习惯一定不会陌生吧!他们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流浪生活,从17世纪以来,不知道吸引多少作家以吉卜赛人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例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嘉尔曼》(carmenl846),就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酷爱自由,名叫卡门的吉卜赛姑娘的一生悲惨遭遇。这个故事后来由法国作曲家比才把它改编成了歌剧《卡门》。从此,那节奏明快,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乐曲,传遍全世界,扣人心扉。
也正是如此,学者们对吉卜赛人的历史与现实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吉卜赛人的研究欣了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的热点。
吉卜赛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吉卜赛人,谁也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讲约25万到50万,有人讲200 万,还有人讲,多达1000万。据说,联合国在1977年曾建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专门研究吉卜赛人的生活情况和他们的权利。很多吉卜赛人还谋求联合国承认他们是一个没有建立國家的民族。
吉卜赛人为什么没有祖国,何处是他们的故土,为揭开这为世人所关心的谜底,几个世纪来,各国学者深入吉卜赛人住地,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搜集了大量资料,作了多方探讨。仅以1914年欧洲出版的《吉卜赛书目》为例,所列书籍竟达4577种之多。由于原始资料匮乏,谜底难以揭晓,长期来,学者们各执己见,说法殊异。
有人认为从人种上来看,吉卜赛人颧骨高起,皮肤黄色,瞳孔毛发黑色,颇似东亚地区的人。因此,在德国北部及北欧诸国,则以为他们是鞑靼或蒙古人;法国人在称他们为吉卜赛人的同时,又叫他们是波希米亚人,认为他们来自波希米亚(捷克斯洛代克西部地区旧称);西班牙除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波希米亚人外,还称他们为茨冈人或希腊人,理由是他们可能来自希腊,在前苏联也称吉卜赛人为茨冈人。而吉卜赛人自身则以黑人自夸,这与该民族崇尚黑色有关,犹如突厥、金、元以黑为贵一样。总之,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流传深远,影响较大,主要是起源埃及说和起源印度说。
“吉卜赛”(gypsy )一语,按英语本意含有“从埃及来的”的意思,因此,说吉卜赛人的故乡在埃及,主要是英国人的意见。此说的主要根据是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其中有二个故事是这样叙述的:传说公元1 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主统治阶级决定大举镇压基督教徒,要处死耶稣,于是命令一位埃及铁匠打制十字架需用的钉子,该铁匠拒不从命,结果受到惩罚,被罗马统治者逐出埃及,一大批信仰基督教和同情耶稣的埃及穷人也随这位铁匠告别埃及,流浪他乡。另据法国人的记载,传说1427年冬天有一批吉卜赛人到达巴黎,自称祖籍埃及,原被基督徒征服,皈依基督教,后因阿拉伯人入侵,他们又被迫改奉伊斯兰教。此举引起欧洲有权势的基督教的强烈不满,于是兴师问罪,再次派军征讨,最初只是希望吉卜赛人改邪归正,重新信仰上帝,并没有要他们弃家外流的意图,后来经欧洲有关统治者的协商,决定如无教皇批准,吉卜赛人不得在国内占有土地,并勒令他们举族前往罗马朝觐教皇,以赎前罪。接着教皇又命令他们做为期7 年的世界旅行,途中不许卧床,以示烈上帝的虔诚与悔悟。从此,吉卜赛人扶老携幼离开故土,四处流浪。这些传说大体上就是吉卜赛人起源于埃及的由来。此说流传了几百年,影响深远,乃至部分吉卜赛人也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埃及人。由于这种说法是以传说为基础,缺乏史实依据,不少学者对此多持否定意见。
直到18世纪80年代,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与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都是语言学家,这三位专家几乎是同时通过语言的比较研究,发现吉卜赛人方言中的许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及印度语族的印地语非常类似,因而推断吉卜赛人的祖籍在印度,他们的祖先是早就居住在北印度的多姆人。后来学者们又从社会制度、文化和习俗方面对这一古老民族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考证得知,古代印度的多姆人早在公元四世纪就以爱好音乐与占卜著称。他们中有些人能歌善舞,常以此卖艺谋生,闯荡江湖,没有固定的职业。虽然个别技艺高超者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但多数人仍从事诸如更夫、清道夫等低贱职业,受到其他民族的歧视,不许他们与外族人通婚。据说有些地方的多姆人,为了适应各地的生活条件,能讲两三国语言,并有冶炼和制造金属器皿的技艺。令人感到有兴趣的是,不少多姆人和今天的吉卜赛人一样是小炉匠,他们走乡串户,为所在地农民焊盆补锅,修理农具。和我国手艺人使用的手拉风箱不同,多姆人使用的风箱是皮革做成的两个口袋,用脚踏鼓风。后来欧洲的吉卜赛人也使用过这种独特的鼓风器具。
一般认为,吉卜赛人经屡次迁徙,离开印度,11世纪到波斯,14世纪初到东南欧,15世纪到西欧。到20世纪下半叶,吉卜赛人的踪迹已遍布北美和南美,并到达澳大利亚。
吉卜赛人是印度多姆人的后裔之说,目前虽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沧海桑田,岁月悠悠,何处是吉卜赛人的故土?尚须学者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达到共识。
no.2 最初的美国人究竟来自何方?
最初的美国人究竟来自何方?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初来到新大陆的是蒙古族人,他们是从西伯利亚西北部,横渡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他们是怎样从亚洲移居美洲和移居美洲的时间则众说纷纭。
关于最初的美国人是怎样来的问题,很久以前新教徒牧师科顿。马瑟提出过不科学的说法,他认为印第安人是魔鬼带到这里来的。美国塞。莫里森、亨。康马杰等认为,一群蒙古族野蛮人,因为戈壁大沙漠中的水源枯竭,离别故乡,在漫长的行程中,又遇到一批入侵敌人,紧紧跟踪追赶。为了摆脱身后的追击者,也许把可能弄到的木头和水上漂流的树木捆在一起,或者(更可能的是)窃取了当地上人的一些独木舟,终于渡海登上了大代奥米德岛。
又有人说,这些人或者由于气候的骤变,或者由于食物的缺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迫使他们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来到亚洲东北端,越过狭窄的白令海峡来到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刘明翰等认为,在缺少海上交通工具又不具备海上活动经验的情况下,古代猎人想要越过这段几十公里的海面是不可能的。但从古地质学的研究中知道,这里大约在7 万年前,海平面曾经大力下降,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海底,形成陆桥——“白令及亚”。印第安人通过陆桥抵达阿拉斯加。
美国罗纳德。希勒在《谁是最初的美国人?》一文中认为,最初的人类到达新大陆不需要船只,他们可以步行。因为在冰河期期间,大量的水被冰块封住,冰几乎复盖了1/3 的陆地,以至洋面时常下降300 多英尺,形成了介于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横跨白令海峡的地峡,它存在于7.5 万年前到10万年前之间的不同阶段。此文还分析,一小伙一小伙的猎人横渡1200英里宽的地峡,只不过是跟随吃草的兽群,而兽群又是随着复盖在起伏的、没有冰的冻土地带上的繁茂草木而迁徙的。一旦到了阿拉斯加,动物和人可能向南移动,最后进入美国西部的中心地带。
最初的美国人何时移居来的也有种种说法。有的说是8000年前或一二万年前移居来的,有的又说是在2 万年前或2.5 万年前移居来的。如果说古代亚洲人是通过冰封的地峡来到美洲的话,那么所有这些地峡和走廊的开通和封闭,都和人类向新大陆移居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它们决定了人类最初到达美洲的可能日期。因而有人认为横渡很可能在7.5 年以前。亚利桑那大学教授保罗。马丁推论,印第安人大约在1.3 万年以前冰河时代末期一次移居的。
《谁是最初的美国人?》一文,综述了一系列考古的发现来说明最初美国人迁移的时间。
路易斯。利基根据他新找到的1000多件石器,提出新大陆出现人迹是在10万年以前。但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这还不足以证实新结论的正确性。
1926年春,一名叫乔治。麦克琼金的黑人放牛娃穿过新墨西哥福尔索姆附近一条小溪时,发现一层变白了的骨头,经考古学家证实,这是1 万年前由于冰河而消失的大约20头巨大犎牛的骨头,插在它们肋骨之间以及散布在脊椎之间的是一些精细制作的石矛头,无疑它们是被猎人杀害的。
1932年在新墨西哥克洛维斯附近,有同样发现。这次发现包括原始骆驼,马和长毛猛犸,而且和骨头埋置一起的也有很多石矛头,因为猛犸在1.2 万年前已绝种了,所以人类居住在新大陆至少要追溯到那个时期。
1973年匹兹堡大学考古学家詹姆斯。m.埃都瓦斯欧和他的学生,在宾夕法尼亚东南部阿维拉附近一带挖掘草地岩洞的泥层时,挖到一块岩石板,这块岩石板据地质学家们估计,大约是公元前1 万年的时候从岩洞的顶部落下来的。在岩古板下面发现了炉床、兽骨、编织物碎片和人类居住的其他遗迹,时间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1.5 万年至1.2 万年。它毫无疑问是北美最早的人遗迹之一。
文章还列举了放射性碳测定日期所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证实迁移的时间。文章说:对墨西哥特拉帕科亚和瓦尔斯奎洛等地的石器放在一起又碳化了的兽骨的测定,仪器指示数为2.4 万年;对于育空河流域发现的用驯鹿骨制成的刮刀的测定,指示数为2.7 万年;对于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威附近一带发现的已绝灭的动物遗体、碳和石器的测定,指示数为3.7 万年以上。
不久前,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协会地球化学家杰弗里。巴达发展了一种新的测定日期的技术,这种技术是以死后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为基础,比放射性碳能更有效地测定更远古的时间。于是考古学家利用这种新技术,测定了192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德马尔附近地质层中挖掘出来的一个人类头盖骨,发现它有4.5 万年的历史。
现在大多数权威学者认为最早的印第安人横渡地峡,大约发生在5 万年前。
当然,关于最初的美国人是怎样来的,什么时间来的问题,仍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no.3 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
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
“印第安人”一名首创于哥伦布,意指“印度的居民”。1492年,哥伦布登上圣萨尔瓦多岛,狂喜中误将美洲大陆当作东方的印度,并且一误再误地把包括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易洛魁人等在内的当地土著居民一概唤作“印第安人”。
美洲印第安人的形象一旦显现于世人的视野,一个颇费猜测而又意义重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些强悍的土著居民究竟最初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是土生土长还是从其它大陆迁徙而来?从16世纪起,围绕着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猜测和假说。
早先的猜测来自当时进入美洲大陆传送“福音”的传教士。一位西班牙神父认为,原先居住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希伯莱人部落,于公元前7 世纪时因战祸来到美洲避难而定居下来,他们是美洲人的真正祖先。16世纪中叶出版的《多种语言圣经》一书,还指出美洲土著居民的祖先是圣经人物诺亚的儿子史姆。还有人以古代传说为依据,认为大西洋中曾经有过一个阿特兰提斯岛,在一场地震后遭到灭顶之灾。岛上居民纷纷逃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这类猜测显然难以令人置信。19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一种把印第安人视作民族迁徙结果的见解开始流行。许多学者提出,鉴于对北美洲长久的考古发掘,至今尚未找到类人猿或直立猿之类的人类近亲的遗迹,可以认定,美洲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移居而来的蒙古族旁系种族或蒙古族以前的种族派生的。持这一见解的有美国的亚历斯。赫古德利克,英国的赫顿。布罗德里克和中国学者黄绍湘等人。在关于移居路线方面,一般都认为是取道北美洲西部的白令海峡,从阿拉斯加岛屿登陆而入的。但对于迁徙的具体时间,则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当在约2.5 万年前的末次冰川时期,也有人认为至少在五六万年以前,或者认为不过1 万年左右,等等。
我国学者在“白令海峡说”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引人注目的“华北人说”。
此说指出,1972年至1974年,在我国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村附近的地层中挖掘到两百多件楔状石核,经考证与北美阿克马克印第安遗址中发现的楔状石核相似。因而有理由相信,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我国华北的古代猎人经由戈壁沙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伯利亚、白令海峡而进入美洲的。
认为印第安人是亚洲蒙古族后裔的学者,许多是从人种学上寻找依据。
他们准确地指出,美洲印第安人与亚洲人在种族特征上最为相近,如头发乌黑粗硬,汗毛稀疏,脸部平宽和颧骨突出、皮肤呈黄色等,因而可以肯定印第安人是属于亚洲人种的一支。
作为对上述见解的补充,有人还提出大洋洲人(澳大利亚人、毛里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也是一部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提出南美洲印第安人在种族特征上与亚洲蒙古人种之间存大着一些差异,就是受了大洋洲人影响。一些地区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在特征上的共同点表现为:身材短矮、下巴突出、脑壳后伸和眉弓突出等。此外,在最早的印第安人语言中,也存在着数百个被认为来自大洋洲的词语。
还有一种不同的意见,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南北极,指出地球在形成以后,南北两极最先开始冷却;因此,那里是最早具备了生态条件的地方,能够生长动植物乃至养育人类。
与上述各种“迁徙说”截然不同,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了美洲印第安人是土生土长的见解。美国的萨穆埃尔。莫尔顿和瑞士的路易斯。阿加西斯等研究者就坚持这种看法。他们明确表示,正如世界上其他大陆能够产生其他人种一样,美洲大陆所具备的生态条件和成长环境也能够产生自己的人种;美洲印第安人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例证。他们在美洲各个角落分别孤立地演进到全盛时期。甚至还有人由此更进一步认为,地球上所有地区的人类都发源于美洲大陆,并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因此,基于这种见解,他们提出了“美洲是人类的摇篮”的论点。
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是伴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开辟而同时产生的。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探索和争论后,虽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假说,然而无论何种说法部不能确切地解答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人们至今仍然难以作出科学解答。
no.4 美国西南部的古代居民阿拿萨伊人为何突然消亡?
美国西南部的古代居民阿拿萨伊人为何突然消亡?
美国古代史上一度兴盛的文明的遗迹散落在今天被称做“四角”的贫瘠地区,即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以及新墨西哥州交界的地方。在这块半干旱地区,峭壁上的城市以及复杂的公寓住宅正是被称为阿拿萨伊人——一支古代民族的无声见证。阿拿萨伊是那伐鹤语,意为“古代的民族”。他们进入美国西南部以及他们日后的突然消亡迷雾重重,并且呈现出一个很可能从不会解开的谜。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他们发展了一个高度的文明,而在他们之后很长时间,哥伦布才踏进美洲的海岸。
他们作为一个篓筐的编织者第一次出现在西南部大约是在公元前100 年。当时,他们的农业、艺术以及工艺知识是有限的。他们的房屋常常是临时的和粗陋的,但是,其中一些是带有泥地板的环形的、圆顶的住宅。男人和女人们穿着纤维鞋和由毛皮、羽毛纺织成的长衣。他们的村庄较小,有人员很少的政府。然而,与他们这个民族同步前进的编织技术在以后的几百年间达到了完善。
在公元400 年左右,阿拿萨伊人开始居住在凹陷于地下的房子里。这些住宅是用石头砌成的墙,天顶上有出烟的洞口。实际上,它们与地窖无异。
人们发现每个房子的地板上都有一个象征地面上的洞,阿拿萨伊人相信所有的人类都是从这里出现的。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村庄规模在扩大,农业知识变得显著起来。但是,他们从没有象他们的南部邻居一样灌溉他们的土地,而是发展了一种依赖于一个相当长雨季的旱耕方式。当他们的篓筐编织术继续发展的时候,他们也发明了制陶术。事实上,他们是西南部第一个制造所有形状和大小陶器不等的民族。
到公元700 年,阿拿萨伊入步入到普韦布洛阶段(印第安人村庄居民阶段)。这个阶段导致了他们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前的凹陷于地下的房屋现在被地上住所所取代。然而,地下房屋仍然作为男子全体大会场所而保留下来,称之为基瓦。自从他们的绝大多数社区形成女系家族以后,基瓦就成了男人们的庇护所了。这个时期的阿拿萨伊人甚至看上去也不同于他们的祖先了,但是他们仍然继续编织篓筐以及制造陶器。
随着人口的增加,阿拿萨伊人所居住的村庄形成了许多中心。例如,普韦布洛。鲍涅托的中心就位于新墨西哥的卡库峡谷地区,迈萨。弗得的中心在科罗拉多。在卡库峡谷地区,他们建立了以一个或更多的公寓建筑物作为特征的12个城市,这些建筑物通常高达4 至5 层。普韦布洛。鲍涅托是这些城镇中最优秀的,有占地3 英亩的800 套住宅。据估计,建筑这种公寓群共花了150 多年的时间。此镇人口约有1200人,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它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公寓建筑。
阿拿萨伊人也在方山的山顶上形成大的村庄。这里是他们耕作的场所;在方山的山脚下,他们贮存了水和木材。但是,最终山崖上的住宅,例如在弗得山上的崖洞宫,取代了方山山顶上的空旷的村庄。崖宫实际上是一个建筑在崖坡上有200 间房子和23个基瓦的城市。唯一进入这个城市的途径是靠着手和脚不断地支撑艰难地沿着山崖的一面上去。把此城说成是一个防御坚固的场所是一个低估。象靠近南部的普韦布洛。鲍涅托,崖洞宫是一个有大量的规模较小及其附近中等规模村落的地区性中心。
公元700 至1300年的阿拿萨伊人的遗迹,特别是在普韦布洛。鲍涅托以及迈萨。弗得的遗迹,是这个民族对建筑技术的贡献。采用粗糙的自然的石头拌之于泥浆,建造了无数的住宅,它们的牢固性是显著的,因为它们中的很多至今依然屹立。有关这个民族古代文明的详细描述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书写文字。尽管如此,众所周知,他们继续精练他们的陶器以致于达到一个良好的艺术形式。他们也纺织棉布。绿松石的装饰物以及岩画艺术同样显示了他们的创造性。
到1300年,阿拿萨伊人开始衰落并且离开他们的城市。是什么导致这种衰落肯定地说从来就不清楚。有很多理论被提出来,包括人口过剩以及外敌入侵。但是,有一点最可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解释就是12/6年至1299年袭击西南部的大旱。因为阿拿萨伊人没有发展一种复杂的灌溉系统,而完全仰赖于当地的季节雨来耕种庄稼。这场大旱他们遭害严重,并迫使他们向北部与南部迁徒。他们是否成为居住在里约。格兰特沿线以及16世纪与西班牙人发生冲突的普韦布洛的印第安人,这是不清楚的。阿拿萨伊人是普韦布洛人精神上的祖先是可能的。
今天,美国一个大的发电站占去了四角地区的风景,许多阿拿萨伊人的建筑现在成为响尾蛇或蝎子的家。因此,当我们面前呈现这一派悲壮恢弘的建筑遗迹时,我们很难想象一群简单的篓筐编织者有好多世纪生活在这里并
成为如此天才的建筑者。
no.5 印加人自何处迁至库斯科?
印加人自何处迁至库斯科?
印加文化是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南美洲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它是在古代南美洲西部农业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借助于安第斯山地区一些部落集团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公元6 世纪印加文化在库斯科谷地开始成长。13世纪,印加人部落在上述地区崛起,至15世纪中叶已发展成为幅员广大的中央集权和奴隶制國家。那么,这个强大的印加部落最早是从何处迁至库斯科的呢?现存的神话传说和有关历史文献对此说法不一。
关于印加人的起源地有各种奇异的神话传说。秘鲁历史学家、印欧混血种人加西拉索。德拉维加(1539—1616)年,从其母系印加贵族那里搜集了印加人许多口头流传的历史神话传说,并编纂成《王家述评》一书,全面反映了印加帝国的历史。根据一个神话,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由“太阳之子”阿亚尔四兄弟和四姊妹开创的。这四男四女是从库斯科东南35公里处、帕卡里坦普地方(起源之地)的塔普一托科山的卡帕一托科山洞(富饶之窗)里出来的。
太阳神对他们说:“你们行走,再行走,直到一片沃土。当我给你们的金枝跳向地面,它会完全插入泥土,那里就是一片沃土。你们在那里定居、建城、成家立业、兴建國家”。
因此,他们在安第斯山地区漫游,寻找最好的土地用来建造一座城市,以让其世族定居立业。
这四兄弟的名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阿亚尔。曼科就是首领和被授予最高权力的人,阿亚尔。乌丘象征生长胡椒的国土,阿亚尔。奥卡是反叛和寻找权威的人,阿亚尔。卡奇象征有盐滩的海岸。这些名字可能同“塔万廷苏尤”的四个地区有关。四姊妹的名字也含有不同的意思:玛玛。沃利奥是生殖力旺盛的母亲和照料家庭的妇女,玛玛。瓦科代表承担责任并有男子气概的妇女,玛玛。科拉是生长于东部森林中的一种野草的名称,玛玛。拉瓦表示秘鲁种植最多的农作物玉米。这八个人不仅是兄弟姐妹,而且是四对夫妻。
他们遵照太阳神的命令寻找定居地。在高山峻岭中找到位于海拔3300米高的一个谷地。它的三面环绕着高大而陡峭的、长年积雪的山峰。山谷南面是通道,两条小河蜿蜒而过,最终汇成一条大河,带来两岸肥沃的土地。
他们就把这片地方叫做库斯科。
神话说,在行进过程中,阿亚尔。卡奇是八人中力气最大的一个,他一路上用弹石器开山劈岭。但是他的兄弟们妒嫉他的巨大力量,并设计陷害他。
起初,卡奇中计被引进一个山洞,接着一块巨大的圆石滚落下来封住了出路。
卡奇痛斥其兄弟对他的陷害,并祈求创造大地之神比拉科恰救援。后来,这个神就把他变成一只神鹰。让他从山洞中逃出。卡奇飞到瓦纳考里山顶上,神又把他变成岩石,那就是神圣的瓦纳考里一印加青年举行成年礼仪的圣地。
另一个兄弟阿亚尔。乌丘由于在库斯科附近亵渎了圣物,因而变成一块石头,永远虔诚地崇拜太阳神和比拉科恰。这样只剩下曼科和奥卡去库斯科了。而阿亚尔。奥卡因反叛兄长曼科,而被击败,最终服从了神和曼科的意志。这样,阿亚尔。曼科(也叫曼科。卡帕克)就成了这个地方的主人,并
同家庭和炉灶的保护神、他的妹妹玛玛。沃利奥结为夫妇而成为印加王朝的缔造者。这个神话故事暗示,印加人就起源于库斯科的邻近地区。
但是,另一个神话说,当印加人还处于愚昧和野蛮状态时,太阳神怜悯他们,就从的的喀喀湖的一个岛上(太阳岛)带着他的儿子和女儿:曼科。卡帕克和玛玛。沃利奥夫妇来到人间,把分散的人们组织在一起,并教给他们文明和各种技艺。曼科。卡帕克带着金枝开始他的旅程。他在途中把金枝插入地里便消失了,他就在那里建立起帝国的首都库斯科。他们给人类带来福音:曼科。卡帕克教给男人们农业技艺,而玛玛。沃利奥传给妇女们纺织技术。此后,曼科的子孙连续征战,征服了其它许多部落,占据了整个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这个神话告诉我们,印加人祖先来自的的喀喀湖的太阳岛上。
这样,关于印加人起源地问题,两个神话提出了大相径庭的两种说法,这就使人们难以确定印加人来自何地。
然而,根据考古成果,现在一般认为印加人原来居住在库斯科谷地,他们属于克丘亚语族的一支小部落。约公元1200—1438年,印加人处于部落联盟阶段,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在库斯科谷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此,关于印加人起源地问题的最终解决已指日可待了。
no.6 阿兹特克人起源于何处?
阿兹特克人起源于何处?
公元15至16世纪初,中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在吸收了墨西哥谷地的其他发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璀璨文化;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行使霸权。据研究,这个强大的种族集团在13世纪可能自墨西哥北部迁移而来。那么,它究竟起源于北方的哪个地方呢?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
西班牙征服者入侵后不久,在墨西哥便出现一本古抄本,其名为《漫游书卷》或《博图里尼古抄本》。在书卷中阿兹特克人记载了自己的历史:他们从一个神秘的起源地出发,经过长期漫游,而到达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定居地。其中记载有日期、地点和一切重要事件。据说其起源地叫做“阿兹特兰”,或“鹭之地”,从这个地名中产生了其民族的名称“阿兹特克”。
在古抄本的第一幅插图中,出现第一批来自一座小岛的阿兹特克人形象,他们正在横渡大湖。有位学者认为,叫做“阿兹特兰”的神秘地方位于今墨西哥的墨斯卡系蒂坦岛,它可能就是古抄本插图中所显示的地方;而所述的岛位于纳雅里特海岸的一个滨海湖内,那里至今还有一个叫做“阿兹特兰”的地方。
但是,还有位学者指出,从神秘的阿兹特兰迁移出来之前许多年,阿兹特克人过着游牧生活。据一个神话说,他们另一个起源地叫做“奇科莫斯托克”,意思是“七洞穴”或“母亲之地”。它位于库卢亚坎,或库卢亚人之地。据推测,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尤里里亚、瓜纳华托附近。这就是说,阿兹特克人来自今瓜那华托州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其起源地可能位于萨拉曼卡、塞拉亚、萨尔瓦铁拉和尤里里亚的四边形地区内的某个地方。
上述两种说法都是根据神话传说来推测阿兹特克人可能的起源地的,所以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确定其现实的地点。此外,按照古抄本,“阿兹特兰”
位于沿海一带;但是,另一个神话却说,其起源地“奇科莫斯托克”位于墨西哥的内地。这样,两种说法就大相径庭了。因此,关于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问题仍是一个历史难题。
除此之外,对于这个问题,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贞大学美洲史系主任m.埃尔南德斯。桑切斯一巴尔瓦又提出另一种见解。他认为,12世纪末到14世纪,是阿兹特克國家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其特点是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周围建立各个不同的城市一國家。这一时期也是属于同一个种族系统的部落集团相互征战的时代,但是所有这些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地:七洞穴或“奇科莫斯托克”,它位于今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境内。
另一方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阿塞。曼努埃尔。洛萨诺。富恩特斯教授把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推向更加遥远的北方。他认为,按照神话指点,“阿兹特兰地区”,是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但是它不在今墨西哥境内,而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或新墨西哥,或佛罗里达,甚至可能在亚洲。
关于阿兹特克人起源地问题,为什么会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呢?首先,在现存的各种历史文献中,关于阿兹特克人迁移出“阿兹特兰”,到他们抵达图拉这一历史阶段的事件和日期的记叙与解释都非常模糊,也十分难懂,因此,人们就难以断定其起源地的确凿地点。其次,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定居在墨西哥谷地的许多印第安部落集团,其中包括阿兹特克人,都是从北方的“契契梅克”地区迁移南下的;他们原先都是游牧部落集团,所以其行踪飘忽不定。再次,在记叙或描写阿兹特克人起源的不少文献中往往把历史事实和神话传说混杂或交错在一起,这就造成事物的真实性和虚幻性难以分辨。结果,关于阿兹特克人起源地问题,在上述各种因素影响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然而,随着中部美洲考古研究活动的进展和印第安文明史研究成果的扩大,阿兹特克人起源地问题的解答也在取得显著的进展。目前学术界一般倾向干将其起源地确定在墨西哥北部的“契契梅克”地区。
no.7 婆腊伐王朝是哪族人创立的?
婆腊伐王朝是哪族人创立的?
公元4 至6 世纪,印度笈多王朝统治北部,即印度一恒河流域。北印度在历史上是印度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一直是“主要帝国的所在地和外界最感兴趣的事变的舞台”。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的“古典时期”和“黄金时期”。但是,它仅以北印度为限,因为在德干高原和南印度,正是在笈多时期之后,才看到了一种高水平文明的演进。将中南部印度推向新阶段的是婆腊伐人创立的婆腊伐王朝。婆腊伐王朝建都于建志,即现在的马德拉斯附近的康契普腊姆,它控制了卡纳拉的若干县和克里希纳河口的安陀罗国的南部。这就是婆腊伐国(帕拉瓦国),又称建志帝国。随着笈多王朝及其直接继承者们在北印度的权力和影响的日渐削弱,印度的重要中心南移到德干高原西部,甚至进一步南移到泰米尔纳杜。德干高原以及西南地区的政治历史,发展出一种以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为基础的模式,这模式直到近年仍未破坏,南印度在婆腊伐时期看到了同化于雅利安制度的渐进过程的最高潮。
建志的婆腊伐王朝时代是印度政治史和文化史上令人难忘的时代:婆腊伐人建成了佩内尔河和通伽巴德拉河以南的第一个伟大帝国,并把手伸到了遥远的锡兰;许多崇拜湿婆的婆腊伐人和皈依湿婆的圣者在婆腊伐王朝统治时代相当活跃;在婆腊伐王朝统治下,建志成为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伟大学术中心。7 世纪中叶,中国僧人玄类访问了婆腊伐王朝的首都建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地土地沃润、稼穑丰盛,多花果、出宝物。气序温署,风俗勇烈。深笃信义,高尚博识;婆腊伐王朝的建筑和雕刻学派是印度学派中最重要和最有趣的一种。在朱罗风格发展起来以前,南印度是婆腊伐风格的天下,婆腊代人创建了洞窟式的建筑。国外印度史专家认为,印度的建筑和雕刻史在南方是以六世纪末在婆腊代的统治下开始的,建志还是梵文研究的中心。
婆腊伐王朝的许多国王具有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威泽四方。通过征服战争,推翻了占据克里希纳河和哥达瓦里河三角洲的伊克命伐库王朝,还推翻了伽丹巴诸统治者,兼并其王国,成为称霸一时的庞大帝国。到9 世纪时,婆腊伐王朝日趋衰落,一个封臣的儿子杀死了婆腊伐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婆腊伐帝国至此告终。
婆腊伐王朝是由婆腊伐人创立的,但婆腊伐人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对此问题,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各种假说与推测皆有。
一种说法是,婆腊伐人是和西北印度的帕拉维人或安息人有关的外国侵入者的一支变种。此说将婆腊伐人(pallava )和帕拉维人(pahlava )即帕提亚人联系起来,视为一族,设想帕拉瓦人是帕拉维血统的人,他们在公元二世纪塞种人与萨塔瓦哈那人战争是从西印度迁移到印度半岛东海岸。这种说法只是根据两个部族名字的表面相似而得出的,没有更多实质上的理由,所以很容易被驳倒。
另一种说法为,婆腊伐人起源于朱罗——纳伽,属于南端的锡兰。然而,婆腊伐人对朱罗人的传统的敌对态度以及婆腊伐文化明显的北方特征又与这种说法不相符合,朱罗人、潘地亚人和哲罗人都是南端的土著。因此有人推测,婆腊伐人是来自文吉的一个部落。
印度著名史家恩。克。辛哈、阿。克。班纳吉和r.塔帕尔财认为,婆腊伐人在他们早期记载中使用俗文,但奖励对梵文的学习,并且举行过“马祭”。基于这些历史事实,再加上他们自称为婆罗门的后裔,因此他们实际上是有婆罗门血统的北方人。
另外有一些人的看法则是根据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而来的。据说,一位青年王子爱上了另一个世界的那加(naga)族公主,当他最后不得不离开她时,他对公主说,如果她把一根嫩藤条或细枝系在他们未来的孩子身上,并使孩子被水漂走,当他我到这些嫩枝时,就会承认这个孩子并授予此孩子部分国土。公主照此行事,其孩子得到了正式承认,并被立为婆腊伐(其字面含意是“一根嫩枝”)王朝的奠基者。根据这个传奇故事可以推断,婆腊伐王朝的建立者是外邦人,这个王朝是通过明智的联姻而崛起的,那加族酋长就是当时权力的象征。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婆腊伐人是外邦人,但他们是通过征服战争而建立的。以后,通过文化交流,宗教活动和各种社会生活,婆腊代人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文化。例如,婆腊伐王朝的国王被称为“按照大法统治的伟大的诸王之王”,这一称呼中,“伟大的诸王之王”是北方的惯称,而“按照大法统治”这种说法则系婆腊伐人的当地用语。
总之,婆腊伐人究竟是何人?他们来自何处?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的王朝等等均无一致看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
no.8 泰国人起源于何地?
泰国人起源于何地?
在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生活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泰国人究竟起源于何处?
一种为许多学者支持的见解是主张泰国人起源于中国。至于起源于中国何处,则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本世纪初,美国传教士罗特在《泰族:中国人的兄长》一书中,以他在中国境内见到许多讲泰语的人为依据,推断泰人的原先是中国大地上的主人,也即是中国人的“兄长”。这一假说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美国一位研究泰人史的学者据此进一步推论,泰人的发源地在阿尔泰山和蒙古纵深地带。
泰国历史学家干乍那克潘对此表示赞同,并在所著《泰国纲目》中明确提出了泰人起源于阿尔泰山脉的见解。
但这一假说一开始就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泰国学者巴差。革贡乍披耶在《若奴编年史》中,最先提出泰人早先的居住范围仅限于中国南部一带,决没有到过阿尔泰山脉一带。1980年,泰国的《文化艺术》上还刊登出《泰国人来自何处》一文;文章指出,根据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地区的考古发掘,证明在当地的古代文化遗址中没有任何泰人居住过的痕迹,“阿尔泰山脉和蒙古没有泰国旧史书上说的泰人,从阿尔泰山以至蒙古全境,与泰国人的历史形成无关。”
力更多的研究者所支持的一种看法,即认为泰人与傣、壮同族,一齐属于古代百越部落,发源于中国的西南和东南部,即川滇两广地区。解放前出版的《亚洲各国史地大纲》一书中,就引用了泰国国王在中国的演讲和泰国教育部颁发的历史教科书作为佐证,“今暹王拍拉杰希披克于民国18年来到华侨公立培英学校演说时,曾谓‘不特朕本身有中国的血统成份,属下臣民含有中国学统者,亦占十分之六七’”,云。又暹罗教育部颁布的历史教科书中,亦载有:“暹罗的祖国,在中国南部,被唐人逐,南下建国‘。”中国学者尤中通过对《史记。南越尉陀列传》、《汉书。两粤传》和《华阳国志)诸书的综合考察,指出所谓西南夷就是百越集团的各部落所散居,泰人的祖先也就是秦汉以来的百越部落。他认为,虽然今天的民族已非古代的种族共同体,但说古代某一种族集团发展形成今天某些民族的核心,这并不矛盾,因而可以认为“古代的百越各部落,为形成今天泰语各民族的基本核心。”
从语文学研究角度对泰人发源于中国西南的见解提供佐证,则见之于吕美珍的论述。她认为泰人的语言与我国境内的傣语、壮语从发声学来说有共同的起源,从类型学来说有相同的结构。具体就表现在这三种语言有500 个相同的词根,语音和语法也基本一致。如非同源同祖,便不可能有众多相同的基本词汇。她还通过研究,从泰语中找出了数百个与汉语相近或对应的词,认为这种同汉语和汉藏语系语言的密切关系,说明泰人与汉人在历史上有过共同的生活和密切的交往。因此,从语言学上看,泰人发源于中国西南的见解是有根据的。
主张泰人来自中国的论者一般都是以大迁徙理论为依据的。他们认为泰人是迫于某些压力而大规模地从中国迁徙到现今的泰国国土上安家立业,并建立了泰王国的。持此说者势必要解释如何南迁的问题。这里也有两种看法。
一是陆地说,认为是在公元前3 世纪时,从我国中部湖南、云南而入居泰国境内。一是海路说,认为“楚灭越、秦始皇灭楚与开发岭南,与汉武帝灭南越和东越,南方百越民族遂撤离大陆上的历史舞台”,漂流到东南亚和南洋群岛一带。
近年来,泰国学者根据在泰国东北部的班清地区出土的5000年前的历史文物,对上述见解表示怀疑和反对,提出了泰人是一直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土著居民这一见解。索。登延认为,所谓泰人南迁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发掘的文物说明:泰人史前时代就居住在这里,并不是从其它地方迁来的。”还有人对泰、傣同族源之说表示反对,认为傣族部落众多,居住范围广泛,不能仅根据它与泰人言谈举止相似就作出这种定论,更不能因此说泰国人是从那儿迁徙过来的。他们明确表示,泰人远在佛历以前就一直居住在泰国国土上。
也有泰国学者通过考察泰国人的历史形成过程,提出泰国人从古到今就不是来源于同一种族和血统,而是由许多部族组成的整体;不能仅仅以种族关系和宗族血统等因素来作判断。“耗费精力去研究泰国人来自何处是完全徒劳的。当今的泰国人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相结合而生出的大地之子”。
迄今出现的各种观点,似乎都未能真正解开泰人来源之谜。泰人起源于阿尔泰山脉之说猜测成分较多,没有确切的史料和考古史实作为佐证;泰人来源于中国之说虽有较大的可能性,但仍无直接史料物证:“土著说”似乎也难以说明为什么史实与传说中认定泰人来自中
no.9 两百万古代吴哥居民上哪儿去了?
两百万古代吴哥居民上哪儿去了?
1861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千里迢迢来到柬埔寨,从事鸟类研究工作。他在著名的洞里萨湖登陆,雇了四名柬埔寨向导,踏进了热带原始森林。
森林里没有道路,他们披荆斩棘,避开毒蛇猛兽,根据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摸索前进,进入原始森林的第五天,他们突然发现,在远处浓密的树丛里掩映着五座高大的石塔,莫不是看花眼了吧?在茫茫的的原始森林里怎么可能建有石塔?他们将信将疑、诚惶诚恐地向石塔走去,终于见到了在兰天白云的映衬下高高耸立的五座石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高耸的塔尖闪烁着刺目的光茫。他们好象突然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遮天的树木不见了,眼前豁然开朗,到处是辉煌庄严的建筑,建筑上刻满了造型各异的大象,舞姿优美的仙女以及大量面目慈祥的佛像。四个柬埔寨向导跪在地上,不住地磕着响头,口中念念有词。
穆奥为他的伟大发现而兴奋不已,他把到柬埔寨捕鸟的事早已弃之九霄云外了。他沿着刻满精美浮雕的阶梯,登上了中间石塔的顶部,那是一座有75米高的石塔。放眼望去,隐没在林海波涛中的一座座高大的建筑尽收眼底。他真不敢相信,在如此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竞隐藏着一座比巴黎还大的城市。
这座城市里有寺院、宫殿、图书馆、浴场,还有长廊、马路、排水沟。
整个城市以寺院为中心,一条笔直的石铺大道直通寺院,在寺院的四周,各种建筑错落有致。穆奥差不多花了一天时间,来回走了几十里路,但仅仅欣赏了这座城市的1/10. 穆奥发现的这座城市就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辉煌珍宝——吴哥。
在今天的柬埔寨国旗上,饰有吴哥宝塔的图案,吴哥成为高棉族的象征和骄傲。可是穆奥发现这座城市的时候,她已经在荒凉的原始森林里沉睡了500 年。穆奥踏入吴哥城以后,没有见到一个活人,也没有见到一个死人,有的只是鸟兽留下的纷乱的足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公元9 世纪初,一个高棉人从东南亚修行来到这里,结庐而居,这是吴哥建城的开始。大约经过5 个世纪的营建,吴哥城城廓初具,沿城廓挖掘了长达12公里的环城沟,城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蓄水池,其规模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座人工湖。从城市和蓄水池的规模估计,古代吴哥城曾经是一座十分繁华的城市,其城市居民至少有200 万以上。古代吴哥的200 万居民到哪里了?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为什么会淹没在莽莽的林海之中?
柬埔寨史书记载说,1431年,暹罗(泰国)人大举进犯吴哥,围城7 个月,吴哥城终于陷落。暹罗人将吴哥城搜掠一空,箱满筐盈,满载而归。次年,暹罗人再次进犯吴哥,他们意外地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当他们开进城时,才惊讶地发现吴哥城竟是一座空城,全城不见一个人影,200 万吴哥居民不知所往。当年史学家留下的叹惜和疑问,后人没有能够作出准确的回答。
有人猜测说,侵略者攻占这座城市后,除掠夺财富外,还将全城的居民驱为奴隶,赶到自己的國家当牛作马去了。要驱赶200 万奴隶迁移,得动用一支多大的军队?且全城男女老幼一网打尽,皆为奴隶,在世界历史上似也未曾所见。所以,这个猜测不甚可靠。
有人猜测说,500 年前吴哥城流行了一场瘟疫,全城200 万居民先后被夺去生命,无一幸免,吴哥城从此成为一座死城。可是,据史书记载,500 年前柬埔寨并未爆发过特大的瘟疫。退一步说,如果全城200 万居民均死于瘟疫,那么穆奥发现吴哥的时候,应该见到遍布全城的白花花的尸骨,而穆奥连一具尸骨也没有发现。所以,这个猜测也不可靠。
还有人猜测说,当年的吴哥城可能发生了一场疯狂的内战,全城居民均死于非命。这种猜测耸人听闻,但明显站不住脚,因为吴哥城没有留下任何战争的痕迹。
一个研究柬埔寨历史的外国学者说,吴哥的荒芜和居民消失是因为当年的吴哥城爆发了一场奴隶起义。愤怒的奴隶杀死了奴隶主和所有贵族,然后离开了这座可诅咒的城市。吴哥城被大自然收复,渐渐成为茂密的森林,成为动物的乐园。这种说法带有几分推测的成份,缺乏有力的史实依据。
柬埔寨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吴哥城周围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魔鬼,这些魔鬼会使人迷失方向,继而用热气把迷失方向的人一一杀死。吴哥城的居民们深受其害,却又无可奈何,于是纷纷搬迁。这样,有出无进,天长日久,吴哥就成为一座空城了。这种民间传说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热带森林容易使人迷路,且森林里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瘴气,也许这便是人们所称之的“魔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自然环境逐渐发生恶变而迫使200 万居民逐渐从吴哥城撤离。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
no.10 菲律宾是不是真有最原始的部落?
菲律宾是不是真有最原始的部落?
时至当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文明时代,但同时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世界各地还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原始部落。对此,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可是1971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在菲律宾棉兰姥岛发现一个新的原始部落的报道引起了世界轰动,因为在这个早在16世纪就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征服、天主教(还有伊斯兰教)广为传播的文明國家,到20世纪后期竟还生活着一群世界上最为原始的人——塔桑代人。
塔桑代人居住在棉兰姥岛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山区,那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这支旧石器时代孑遗下来的居民在那里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1967年,附近曼努波。比立特族的一个名叫达法尔的猎人首次见到这群史前居民,消息逐渐传了出去。1971年6 月,菲律宾少数民族协会请达法尔做向导,带考察人员去实地考察,事后向外界作了介绍。当年12月,享誉全球的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电视专辑刊载了这次考察的详情,接着,世界各地纷纷报道了这一惊人的发现。
据报道,塔桑代人是当今世界最原始的部落之一。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简陋的打制石器、竹刀、木棒是塔桑代人的主要工具。
他们不会农耕,也无牲畜,食物主要是从密林中采集来的植物果实根茎或者是从溪流中捕捉来的鱼虾青蛙,把它们包在树叶里烧熟吃,火是通过钻木取得的。在达法尔教会他们布置陷井和制作弓箭之前,他们还不会猎捕野兽。
塔桑代人原无衣物可着,赤身裸体,只在下身围一些宽阔叶片遮羞。在人们发现塔桑代人时,全部落总共才24人,全住在一个山洞里。他们自称是一个大家庭,没有私有观念,也没有头人首领,有事共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塔桑代人身高1 米50左右。皮肤呈棕黑色,披着一头乌黑而卷曲的头发。除了因缺盐而导致的甲状腺肿大以外,塔桑代人一般身体健康,发育正常。
发现塔桑代部落的消息传出后,马上引起举世关注。人类学家、新闻记者和观光猎奇的人纷纷要求到棉兰姥那片蛮荒森林中来研究考察,探奇猎胜。为了防止外界干扰,保证塔桑代人的原始生活方式,1972年,菲律宾政府将山洞周围数万亩森林划为特别保护区,1974年开始禁止外人擅自进入。
直到马科斯政府垮台后,禁令才解除。
塔桑代保护区解禁后,人们纷至沓来。世界各地的人类学专家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对这个原始部落的源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根据其语言特性,认为他们是曼努波族的一支,大约在几十年前为躲避一场瘟疫而遁入密林之中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由于缺乏工具而迅速退化了。此说一出,马上遭到不少人反驳,反驳者指出,如果仅是几十年前走进森林去的,塔桑代人绝不会把农耕狩猎技术忘得一干二净,语言变化也不致于如此之大。他们认为,塔桑代部落至少独立生活了500 年到1000年之久了。也就是说还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就已不为世人所知。因此,这个原始的穴居部落不会是某个现代菲律宾民族的一个分支,而是古老先民的一支后代,与菲律宾其他民族是平行存在的。
随着塔桑代保护地的开放和考察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见解。
1986年3 月,瑞士和联邦德国的一批记者在访问塔桑代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关于塔桑代原始人群的报道是一个大骗局。塔桑代人根本不是石器时代的遗民,而是假扮的,是当局为发展旅游招徕游客而精心炮制的骗局。此说见诸报章电视以后,引起的轰动并不亚于当年发现塔桑代人的报道,而且有不少人附和支持。为了探个究竟,同年4 —5 月间,一支由人类学专家、新闻记者和老考察队员组成的队伍两次重新进入保护地进行考察,最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佩拉尔塔博士宣布:“塔桑代人绝对真有其事。”
自那以来,两种意见各执其是,相持不下,争论至今,也无定论。
实际上两种可能都是有的。菲律宾的自然环境具备少量原始人生存而又不容易为外界发现的条件,当今世界上的原始部落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棉兰姥岛就有成片的热带原始雨林,那里气候暖热,植物终年生长,野果累累,溪流中鱼蛙成群,象塔桑代这样人数很少的部落在这里衣食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择一合适山洞栖身,就可以生息繁衍下去。其实菲律宾还生存着其他一些原始部落,只不过发展水平较塔桑代人为高罢了。此外,70年代曾有报道说,在南洋某些岛上的密林中多次发现存活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兵,他们被打散后独自在森林中过了几十年野人生活。因此,可以说在菲律宾居住在塔桑代人这样的原始部落不是没有可能的。
然而,具备了原始部落生存的条件和确有这种部落存在毕竟不是一回事。人们怀疑塔桑代人是人为的骗具也不是事出无因,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制造假象招揽游客的事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这么看来,塔桑代人是不是由有关当局一手导演的呢?只有它们自己才最清楚。
no.11 菲律宾是不是真有最原始的部落?
菲律宾是不是真有最原始的部落?
时至当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文明时代,但同时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世界各地还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原始部落。对此,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可是1971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在菲律宾棉兰姥岛发现一个新的原始部落的报道引起了世界轰动,因为在这个早在16世纪就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征服、天主教(还有伊斯兰教)广为传播的文明國家,到20世纪后期竟还生活着一群世界上最为原始的人——塔桑代人。
塔桑代人居住在棉兰姥岛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山区,那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这支旧石器时代孑遗下来的居民在那里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1967年,附近曼努波。比立特族的一个名叫达法尔的猎人首次见到这群史前居民,消息逐渐传了出去。1971年6 月,菲律宾少数民族协会请达法尔做向导,带考察人员去实地考察,事后向外界作了介绍。当年12月,享誉全球的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电视专辑刊载了这次考察的详情,接着,世界各地纷纷报道了这一惊人的发现。
据报道,塔桑代人是当今世界最原始的部落之一。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简陋的打制石器、竹刀、木棒是塔桑代人的主要工具。
他们不会农耕,也无牲畜,食物主要是从密林中采集来的植物果实根茎或者是从溪流中捕捉来的鱼虾青蛙,把它们包在树叶里烧熟吃,火是通过钻木取得的。在达法尔教会他们布置陷井和制作弓箭之前,他们还不会猎捕野兽。
塔桑代人原无衣物可着,赤身裸体,只在下身围一些宽阔叶片遮羞。在人们发现塔桑代人时,全部落总共才24人,全住在一个山洞里。他们自称是一个大家庭,没有私有观念,也没有头人首领,有事共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塔桑代人身高1 米50左右。皮肤呈棕黑色,披着一头乌黑而卷曲的头发。除了因缺盐而导致的甲状腺肿大以外,塔桑代人一般身体健康,发育正常。
发现塔桑代部落的消息传出后,马上引起举世关注。人类学家、新闻记者和观光猎奇的人纷纷要求到棉兰姥那片蛮荒森林中来研究考察,探奇猎胜。为了防止外界干扰,保证塔桑代人的原始生活方式,1972年,菲律宾政府将山洞周围数万亩森林划为特别保护区,1974年开始禁止外人擅自进入。
直到马科斯政府垮台后,禁令才解除。
塔桑代保护区解禁后,人们纷至沓来。世界各地的人类学专家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对这个原始部落的源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根据其语言特性,认为他们是曼努波族的一支,大约在几十年前为躲避一场瘟疫而遁入密林之中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由于缺乏工具而迅速退化了。此说一出,马上遭到不少人反驳,反驳者指出,如果仅是几十年前走进森林去的,塔桑代人绝不会把农耕狩猎技术忘得一干二净,语言变化也不致于如此之大。他们认为,塔桑代部落至少独立生活了500 年到1000年之久了。也就是说还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就已不为世人所知。因此,这个原始的穴居部落不会是某个现代菲律宾民族的一个分支,而是古老先民的一支后代,与菲律宾其他民族是平行存在的。
随着塔桑代保护地的开放和考察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见解。
1986年3 月,瑞士和联邦德国的一批记者在访问塔桑代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关于塔桑代原始人群的报道是一个大骗局。塔桑代人根本不是石器时代的遗民,而是假扮的,是当局为发展旅游招徕游客而精心炮制的骗局。此说见诸报章电视以后,引起的轰动并不亚于当年发现塔桑代人的报道,而且有不少人附和支持。为了探个究竟,同年4 —5 月间,一支由人类学专家、新闻记者和老考察队员组成的队伍两次重新进入保护地进行考察,最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佩拉尔塔博士宣布:“塔桑代人绝对真有其事。”
自那以来,两种意见各执其是,相持不下,争论至今,也无定论。
实际上两种可能都是有的。菲律宾的自然环境具备少量原始人生存而又不容易为外界发现的条件,当今世界上的原始部落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棉兰姥岛就有成片的热带原始雨林,那里气候暖热,植物终年生长,野果累累,溪流中鱼蛙成群,象塔桑代这样人数很少的部落在这里衣食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择一合适山洞栖身,就可以生息繁衍下去。其实菲律宾还生存着其他一些原始部落,只不过发展水平较塔桑代人为高罢了。此外,70年代曾有报道说,在南洋某些岛上的密林中多次发现存活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兵,他们被打散后独自在森林中过了几十年野人生活。因此,可以说在菲律宾居住在塔桑代人这样的原始部落不是没有可能的。
然而,具备了原始部落生存的条件和确有这种部落存在毕竟不是一回事。人们怀疑塔桑代人是人为的骗具也不是事出无因,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制造假象招揽游客的事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这么看来,塔桑代人是不是由有关当局一手导演的呢?只有它们自己才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