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春冷冻死牛
这句口头语是说初春的天气变化较大,有时会把牛冻死。
其实,这句俗语中的“牛”字是“拗”(niù)的谐音讹传,“拗”泛指固执的人,春冷时本应增加衣服,而那种脾气“拗”的人,偏不听话,以至冻死。而牛在春天是冻不死的。
no.2 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砂锅即泥烧制成的多为人们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火锅的器具,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即裂璺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璺,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
no.3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no.4 逐鹿中原
源于《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这里的“鹿”应为“禄”,禄即俸禄、官位,禄位当指帝王之位,“秦失其鹿”当为“秦失其禄”,“逐鹿中原”当为“逐禄中原”。
no.5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南方多数地方,把“鞋子”音变成“孩子”,孩子叫娃子。村民多赤脚, 从前鞋子属于高档用品,结婚才作为贵重礼遇穿一下,一般是穿草鞋。爬山走远路,需要带一大串草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打不到狼”。是说,要打狼,就要多跑山路,草鞋就要多穿几双。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成了拿孩子做诱饵去套狼,如此残忍的手段,谁也不可能干。
no.6 无毒不丈夫
这也是句表示下了最大决心的狠话,流传很广。此话应为:无度不丈夫,与,量小非君子相连,是古今贤文里的名句。全句意为肚量过小的人,算不上真君子、大丈夫。不知何时,人们将无度误传为无毒,将一句非常好的话变成了一句恶语。
no.7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应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秦末年间,刘邦、项羽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王朝,分称楚、汉王后,又进行了长达5年的楚汉争战。公元前204年,刘邦大败项军于下,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被逼至乌江拔剑自刎,换成黄河也无仿,关键是历史上没有那一位著名将领被逼至黄河自杀。此语如加索释,非加“乌江”之说明不可,否则,让历史知识稍欠的人难以明了真情。
no.8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no.9 王八蛋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no.10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no.11 名列前茅
“茅”不是“茅草”,而是“旄”。“旄”乃古代用旄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乃前军所持,故为“前旄”。
no.12 “胡言乱语”
原为“胡言汉语”,意思是:汉族人的说法与少数民族的说法并存。后来讹为“胡言乱语”(“汉”与“乱”同韵)意思竟成了“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