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中运一号
抗日战争期间,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的林同骅教授带领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数十名青年,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于1944年8月成功研制出了“中运1号”木质双发中型运输机。同年10月,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由飞行员李兴唐试飞。11月18日,飞机首航从重庆飞至成都太平寺机场,由当时航空研究院试飞组人员协同,按试飞规范,逐条试飞并取得圆满的结果。飞机被正式定名为C-0101运输机,后被称为“中运1号”。
“中运1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运输机,全重4536千克,可载运乘客8人及驾驶员2人,平飞最大时速349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45分。机身分前、中、后三段,可拆卸。下单翼分为左右翼和中翼3部分。中翼两边装发动机,各有铬钼钢管焊接的发动机架,并用橡皮垫减震,起落架能向后回收。有两个汽油箱装在中翼里,各容汽油307公升,还有两个油箱,各容173公升,分装在左右翼里。机身和机翼均为木结构,外蒙3层板,再包布蒙皮。尾翼也是木质的,只有副翼和襟翼是铝合金制的。
“中运1号”曾有计划改装为轰炸机,投入抗日战争。后因抗战胜利在望,再加之经费问题,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中运1号”飞机是由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的林同骅教授捐款复制,由该馆特邀航空史研究员孟鹊鸣同志提供的相关技术图纸。
“中运1号”后改进为“中运2号”双发运输机。“中运2号”的构造大体上和“中运1号”相似,但起落架、尾轮机构、襟翼操纵和机舱内部设备和安全舒适方面,都有不少改进。飞机总重量轻,座位也较少。发动机是美国普瑞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两台9缸冷气式发动机。1948年2月19日,“中运2号”在重庆白市驿机场试飞成功。
NO.2 多功能校枪系统那天起,人们就十分关注其射击效能。无论怎样好的枪支,射手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时刻掌握不同距离上瞄准点与弹着点的对应关系。但枪支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微小形变,使瞄准点与实际弹着点的对应关系随之对应地产生变化,所以枪支准确度及时校正极为重要。 射击训练能否及时直观地反映出训练效果?此难题一直困扰着枪支的使用者。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怎样才能使轻武器尽快形成战斗力,这也是各方关注的课题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武警某部成功研制出“多功能校枪系统”,实现了不打实弹就能校枪。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國家专利。
实现无弹校枪堪称神奇。这必须准确把握枪支的结构、特性,掌握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发现,即使同一支枪,其瞄准基线与膛心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支枪所使用的每颗子弹的装药量、弹头直径、弹头重量、弹道曲线也是有差异的。然而对于具体一支枪来说,在实弹射击击发那一瞬间,各零部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是恒定的,所以只要系统地把握其相对位置关系,就可确定弹头位置,实现无弹校枪。通过先后三百多次的改进和完善,数十次的靶场试验和局部推广应用,终于取得重要科研创新成果。
新型多功能校枪系统,不需做任何调试,安装在枪上即可直接使用,且拆装方便,精确度高;无论室内外、白天黑夜,任何场地均可使用,而且既可用于相同口径的自动步枪、机枪、手枪等准确度校正,又可用于射击基础训练,对提高训练质量、节约训练经费有重要意义。专家认为,它将有效改变传统枪支校正模式和基础射击训练程式NO.3 米格-15战机
走进航空博物馆,数架米格-15飞机静静停放在其中,排列的整整齐齐。虽然没有了往日叱咤风云的神采,但它们仍然以一种特殊的姿态,守望着历史,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米格-15战机是前苏联研制和生产的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1948年3月投产并装备部队,是第一代后掠翼歼击机,也是人类历史上喷气式飞机的经典型飞机。它最大时速是1070公里,实用升限高度15200米,最大航程1960公里,37毫米航炮1门、23毫米航炮2门。1954年停产时,各型米格-15飞机产量超过16500架。
人民空军从1950年11月开始,大批引进米格-15飞机。在抗美援朝和同期进行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米格-15屡建奇功,成为中国空军战功最为卓著的飞机。王海、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韩德彩、鲁珉、李汉等空军战斗史上的著名战斗英雄,都是驾驶米格-15飞机,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出色的战绩。
展出的08号是空军战斗英雄李汉驾驶的飞机。1951年1月21日,时任大队长的李汉击伤美国空军F-84战机3架,击落F-86战机1架,首创抗美援朝空战史上击落美军喷气式飞机的纪录。
25号是战斗英雄赵宝桐的飞机。他在入朝空战中,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其中击落F-84和F-86型战机各3架,F-80型战机1架,击伤F-84和F-80型战机各1架,创造了我人民空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此外,在志愿军空军中,他是唯一两次荣立特等功的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带领的飞行员都立有战功,如他的僚机飞行员范万章击落敌机5架,击伤敌机1架。他们当中还有一级和二级战斗英雄各一名,一等功臣两名,共击落击伤敌机17架,是全师战绩最好的中队,于1953年3月21日被我东北军区授予“英雄中队”称号。
35号是张积慧驾驶过飞机的复制品。1952年2月10日,时任大队长的张积慧在僚机飞行员单志玉的积极配合下,将美国空军“空中英雄”、“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击落。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一项特别声明中说:“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
03号是刘玉堤驾驶过的飞机。1951年11月23日的空战中,刘玉堤驾驶这架飞机击落敌机4架,创一次战斗起飞击落敌机最多的纪录。当天,刘玉堤和僚机飞行员王照铭,发现18架正要向海面逃窜的敌机,刘玉堤咬住最后2架敌机,在距敌机440米和130米时命中目标,让这2架F-84栽到海里。刘玉堤回到陆地上空发现8架敌机在轰炸铁路,他立即向敌机冲去,狠狠一顿炮弹,又打下一架F-84。刘玉堤返航归队,在清川江口上空,发现下方有准备返航的敌机,他猛追过去,又让一架F-84空中开花。
可以说,在中国空军历史上,没有哪一型飞机如同米格-15系列飞机那样富于传奇色彩,也没有哪一型飞机如同米格-15飞机那样承载了如此多的辉煌记忆。 NO.4 96式主战坦克
泰国陆军已经购买了超过100辆中国制96式主战坦克
NO.5 歼-10战斗机中国新产的歼-10战斗机,空战性能可与最新型的F-16匹敌,出售给巴基斯坦的报价据称不过2500万美元 NO.6 WS-2多管火箭炮
中国向土耳其出售了射程180公里的WS-2多管火箭炮
NO.7 反舰导弹反舰导弹。美国由于其强大的航母编队和核潜艇的战斗力,对军舰反舰并不十分重视,反舰导弹基本还是吃“捕鲸叉”的老本,这方面我国已有所赶超。另外, 98式坦克装备的主动防御系统,除了俄罗斯也没有别的國家装备,当然不是说98式就比m1a2先进。据说我国新研制的军舰用近程反导系统也优于密集阵—— 其实,密集阵已不算先进了。 NO.8 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美军在空空导弹方面比俄罗斯落后5年左右(俄方认为15年),我方10年来加快引进技术,至少已不比美国差。NO.9 肩射防空导弹
肩射防空导弹。美军鉴于自身强大的战场空中遮断力量,已取消了肩射防空导弹的编制,我军的前卫1、前卫2、飞弩系列均优于毒刺。 NO.10 95式手枪
我军的95式在射程、威力方面均优于它。而美军其他轻武器从世界水平看并不先进,只能说有自己的特色,如11。43和10毫米的手枪。我军轻武器装备和美军着眼点不同,我军武器的轻型化居世界前列,如89式12。7毫米机枪。NO.11 炊事车
天寒地冻,心中满是焦急的等待,这时,没有比能吃到刚出炉的饭、喝到热腾腾的水更让人缓解紧张的神经。阳光总在风雪之后,当冰雪消融之际,踏进家们之时,我们总不能忘怀的,一定是那些寒风中的绿色。
NO.12 铁铲
在解放战争年代,以善于"土工作业"闻名的我军,总是借助手中的小铁铲不知不觉一夜之间就将坑道挖到敌人的眼皮底下。而在今天抗雪灾的现场,在那些装备无法到达的路段,无数官兵也正是靠着手中的铁铲,开出一条条路面。NO.13 大型运输机
空军的大型运输机,体现的是一个國家的战略运输能力。这不仅是作战实力的标志,也是在面临灾害等紧急时刻从天而降的"奇兵"。一架架运输机,将背负全中国人民的希冀,用最快的时间、用最直接的方式,抵达最需要援助的地区。
NO.14 坦克装甲车
坦克和装甲车都是战场上钢铁巨兽,在进攻中不断喷射着火舌。但和平时期的特殊除冰战场上他们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压!我使劲压!
NO.15 强大的军事队伍
中国拥有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军事队伍,目前中国拥有正规军250万人,是世界军队人数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国军队有着高素质,高技能,作战灵敏,反应迅速,纪律严明等特点。我国的大部分高科技人员都或多或少的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像中科院就有许多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我国的国防建设,中国军队的最主要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世界其他國家都不具备的特点,即纪律严明。这也是西方國家一直研究中国而始终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之一,也是西方人民对中国军队莫名其妙和无法理解的,这永远都是人民无法揭开的迷。没有严明的纪律,在任何战争中都是不战自败的,中国也曾创造出“越南闪击战”的神奇传说,这是任何國家都无法想象到一个大國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闪击战,其中就体现了我国军队的作战灵敏,反应迅速,纪律严明的特点。中国军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国全面发展各个兵种,先后通过几次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国军队的各个兵种之间可以完全做到配合默契,相互调剂,相互支持和援助,完全适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需要,中国军队人员也拥有强硬的技术和高素质,从几年来的各种的国际的联合行动及哥伦比亚的扫毒行动中,中国军人都表现出色,世界的一些军事要员都给中国军人最高荣誉,西方一些國家的军事家说中国的军人是世界一流的,对中国军人无不佩服,经常挑起大拇指,叫一声“VERY GOOD!” 。从整个世界来说,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军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