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新启用的北京小汤山医院)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的风险,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启用已经二十多天,累计筛查2100多名入境旅客,收治其中50多名确诊患者。
接收筛查人员的新建病区楼内有1500张病床,按照单间隔离观察要求,可以容纳720人,确诊的轻型、普通型患者转到医院原有病区B区改建的独立病房,最多可以收治144人。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和改建的工程是如何完成,与17年前SARS期间有哪些不同?
小汤山医院在2003年因为集中收治SARS患者而闻名。17年后,2020年,它再次被启用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这次应急工程基建项目负责人,北京小汤山医院规划建设处的杨磊介绍,2003年收治SARS患者的临时建筑在2010年拆除,这一次用原址新建病区,首先要清理场地,“这10年长了好多杂草、灌木,这两家施工单位建立以后,基本上一夜之间,就把这些都清理了。”
腊月二十九拍板,除夕彻夜施工
北京市委市政府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的决定是在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做出的。
建设中的小汤山定点医院
同一天,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建。小汤山医院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杨磊和同事们把它称作“五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整改、边验收。从腊月廿九到正月初一,施工队首先打通了到施工现场的市政道路。
杨磊:进行了现场的实地查勘,当时设计人员也在场,来不及再单独出图了,现场定、现场拍板。然后建工集团从23号下午4点,机械设备开始进场施工,前前后后46个小时,大年三十夜里我们也都在现场,到了初一整个这条路打通,全长一共370米,用了700多方的沥青,2300方的水稳层基础材料和地基再生骨料……
新建病区的规模相当于一个三级医院
这条路被命名为“汤康路”,小汤山的汤,健康的康。几十台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它进入现场施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最高峰时有超过15000人。杨磊说,新建病区的规模相当于一个三级医院,“房子是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但是其实里头所有的机电管线、综合布线,包括送风、排风、负压、整个通风系统都是按照正式工程设计建造,包括一些5G的运用、安防消防联动。”
新建病区的外走廊
2003年,这块土地上用7天7夜建成的SARS病房是单层建筑。17年后为抗击新冠肺炎新建的是三层病房加一个设备层的楼房。杨磊形容,如果把2003年SARS期间的建设比作遭遇战,今年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更像是一次有准备的阻击战。应急工程整体历时53天,其中新建病区40天完成。楼里不少设施和理念是17年前没有的,比如每个房间独立的送风和排风系统以及从清洁区到缓冲区再到污染区气压逐级递减的“负压”概念。
杨磊:正常的清洁区气压是±0。到了缓冲区,再到污染区,有5~10兆帕的逐级递减,这样所有的空气都是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空气不形成紊流,就跟水一样,由高往低流,污染区的空气无序流动是传染病医院的一个大忌。
病房
新建病区的每个病房有两道门,楼内清洁区的医护人员通道呈鱼骨型分布,从主干走廊经过两侧延伸的通道进入不同的病房,入住的人员则是通过另一道朝外开的门,经过外走廊进出。新建病区的外墙也有红黄蓝绿不同色块的装饰,远看更像是一所学校。
新建的“彩色”病区
新建和改建病区更加人性化
杨磊介绍,1月23日最初的方案只是改建医院的现有病区,但进一步评估之后,在1月28日决定新建一个病区,最终用于接收入境筛查者。而收治确诊患者的B区是医院原有的病区,这次改建了8088平米,占原有面积的近九成,还加装了外挂电梯等设施,工程耗时不到20天。
病区内工作人员休息区
护士们都以不同形式的折纸作品,送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需筛查人员
而在一开始,各方就有一个共同理念:要让新建和改建的病区更加人性化。
杨磊:其实从设计一开始,不约而同地都在考虑怎么能更舒适一点。满足整个大的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做得相对要精、要有人文关怀。
B区的病房有朝南的开放式阳台。新建病区的每一间病房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都可开窗自然通风,楼内作为医护人员通道的走廊边,还设置了休息区和采光天井,透过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外面一点点到来的春天。
总台央广记者:白杰戈、钱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