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华为不懂“布衣之怒”)

80酷酷网    80kuku.com

布衣之怒(华为不懂“布衣之怒”)

华为的回应并不高明,它的强硬用错了地方,舆论愤激之下,群起殴之。

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拘留251天,公众迫切期待华为给个说法,毕竟过去一年,华为渗进太多的国民情绪,大家并不希望看到“雷峰塔的倒掉”。

但华为的说法,让人大跌眼镜、措手不及。它只发了119个字的声明,性极冷淡,既没有像网易一样低头道歉,也没有澄清李洪元因何获“罪”,被澎湃概括为四个字,“你去告呀”。

这件事依然是碎片化的,只有盲人摸象的真相,只有当事一方的一面之词,尽管李洪元是弱者,也不能照单全收。华为惜字如金,不愿辩解,令人费解,也有人在揣测反转的可能性,滋生了各种“路边社”。

这样一个声明,肯定是公司高层、法务和公关字斟句酌过的。我们不解华为摆出的这幅高冷姿态,自以为“任是无情也动人”,但结果毫无疑问,人心尽失。巨无霸企业对垒个人,在公众心中能够马上对号入座: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一个公司,或一个组织,做大做强之后,动辄数万人,难免官僚化,这是管理规范化之后的不可避免产物。华为声明的逻辑就是公司理性,在法律和规则层面无懈可击,是大公司所追求的“规范”。或许在华为看来,只有小公司才讲感情,大公司只讲制度和法律。

然而,大公司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大公司管理学也并不非黑板管理学。当一个法律事件外溢成为社会现象,感情和温度就是很重要的尺度,它包裹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是没有办法切割的,得出一个所谓纯粹理性的判断。华为没有算到这一点,或者低估了这一点,抑或要对抗这一点,从而成为“众矢之的”。

一年前,任正非在大国博弈的宏大叙事框架里,一再出言反对民粹。今日之事,华为强硬如斯,莫不是把公众的感情用事,也当作了民粹作祟吧?

不管怎样,尘埃落地之前,华为已经输掉了舆论战。在全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在权威机关一锤定音之前,华为需要反求诸己,为何赢不得舆论的善意和同情。一个只顾闷头to B的企业,可以不理会公众的感受。但一个已经在to C上有明确战略和诉求的企业,如何能够不考虑外界的温度?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个布衣之怒的故事。

魏国唐雎出使秦国,问秦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轻蔑曰,布衣之怒,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只是庸人之怒。“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于是挺剑而起,《战国策》写道,“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正如有人评论道,“过于强调狼性,往往丢掉人性。”希望这一次的“布衣之怒”,能够让华为有所悟。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