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男孩(希特勒与犹太人,他们相辅相成)
时至今日,我们去回首历史,总是会得出一些不一样的结论。当人们掌握的历史资料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对于同一件事情产生疑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鼓吹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对与错,失败与成功吗?很多人认同历史仅仅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自己本身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后世的人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比当时的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点是肯定的。
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推荐一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不过别误会,我并没有想要同大家分享本片所展示给观众的那种悲愤的核心,而是通过这个核心看一看犹太人在当时面对二战事后的态度,以及他们在今天面对二战的态度的不同点,借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很多以犹太人为核心的二战电影,或者这部分电影所表达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世界冠抑或是态度,这种态度究竟值得不值得提倡,这是个问题。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非常虐心的电影,自然,这部电影通过一个荒诞且真实的结局来为我们营造出来一种有着直接刺激的观感,这种观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本片能位居经典的条件。除去这个观感之后,我们看看本片,这是一部陈述二战时期的一件针对犹太人灭绝政策的一个小插曲。片中的主人公是小孩,而所有的大人则是陪衬。然而通过小孩之间的交流以及最终的结局,我们的情绪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而后产生对于纳粹愤恨的情感且久久不能断绝。这是本片的直接观感。
本片的间接观感是对于德国纳粹在二战时候犯下的罪行的谴责,这种谴责阐述了一个核心,那就是害人必将害己。德国人对于犹太人的灭绝政策实际上实际上最终伤害的是自己。杀害犹太小孩就是剥夺犹太人的未来,而剥夺犹太人的未来实际上也间接剥夺了德国小孩的未来。从本片的结局来看,电影的核心就是想阐述这样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作为观众,自然会无比地认同。
然而当我们进入到真实的历史中,去看一看犹太人面对德国的真实态度,这样的观点就显得游离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并不是一开始就奉行对于犹太人进行灭绝的种族政策的。他自然也没有一开始就建立集中营然后集体屠杀犹太人。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政策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政策,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将他们脖子上的绳索收紧,然而这个过程中,犹太人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奋起反击,从而彻底的宣布与德国纳粹势不两立,然而他们却从始至终没有这么做。
反抗,尤其是在战争中的反抗,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然而从始至终的绥靖,周而复始的对纳粹抱有幻想,这也是导致犹太人被集体屠杀的原因,只不过这个原因没有人认真考虑过。纳粹的反犹政策是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并不是在集中营中屠杀,而是对犹太人经商从政或者是当兵的一种限制。在这种限制之下,犹太人在德国的公民权受到了影响,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开端而不是结束。随着二战的扩大化,德国国内的排犹反犹情绪不断地高涨。犹太人在一步步的妥协中逐渐的被逼到了墙角。这个时候的犹太人依旧是没有反抗。
人的欲望是无法完全满足的,一直被欺负的人如果不敢反抗,那么必将一直被欺负,对于犯罪者的任何的妥协不过是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于是,纳粹终于在犹太人被逼到墙角之后,痛下杀手。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纳粹的残忍以及灭绝人性,另一方面,犹太人面对迫害的态度也非常迷幻。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太多的关于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迫害的各种形式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各异,然而实际上却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德国纳粹灭绝人性,欧洲犹太人楚楚可怜,残害犹太人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爱我等你爱自己,恶有恶报,戗杀犹太人就等于谋杀德国纳粹。然而却没有人认真的思考过一个问题,事前唯唯诺诺不敢反抗,事后仅仅是博同情发声谴责,这样的处世态度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不反抗?这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这个话题之下的思考才是真正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掌握着文化领域的绝对地位的犹太人对于自己的历史可以翻来覆去地说,然而说这么多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为了所有人记住纳粹的罪行,然后对犹太人产生同情心,还是让所有人记住曾经的罪犯且永远不要原谅?这些呼喊有什么用?等到下一个纳粹一样的恶魔诞生后,难道要让历史重新上演?
我们回首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珍爱和平就意味着我们要有敢于反抗敢于消灭一切战争隐患的能力。了解纳粹的暴行是为了今后在面对同样情形时候的警醒,对于暴行的过度仁慈往往才是助长暴行的诱因。犹太人哭不死希特勒,同样也感动不了纳粹,希望所有的爱好和平的人千万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