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贾岛(苦吟诗人,人生也“苦吟)
一千两百多年前,有一个清瘦的人骑着驴走在长安街上,嘴里不时地“嘀咕”着什么,还不停地做着手势,行人纷纷侧目。
可不承想,迎面走来一个仪仗队。驴和人毫无意外地撞进了仪仗队,左右侍从将这个冒犯了仪仗之人架到主人面前。仪仗队的主人正是时任京兆尹的韩愈,而这个骑驴之人就是诗人贾岛。
贾岛告诉韩愈,他正为他刚写的一首诗该用“推”还是“敲”而举棋不定,所以,冲撞了韩愈。韩愈也是好文之人,他听了也颇有兴趣,也跟着贾岛一起思考,最后,根据情境,建议贾岛用“敲”字更合适。从此以后,韩愈和贾岛成了好朋友。
这就是“推敲”的典故。贾岛是唐朝”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从这则小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贾岛的苦吟,为了一个字词,要斟酌思考很久,诗人们称这种反复推敲的行为为”炼字“。贾岛曾写过一首诗《题诗后》,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苦吟炼字之艰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三年才得了两个佳句,吟出来的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知音如果还不懂我,我就回到瑟瑟秋风的故乡去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放到任何时代都成立。比如贾岛不仅诗中苦吟,生活中也苦吟。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这其实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据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但贾岛酷爱吟诗,他将这种性格融入到诗中,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后来,贾岛碰到韩愈,韩愈劝贾岛还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中第。在唐文宗时,却因为诽谤,而被贬为长江县主簿。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
但贾岛性爱作诗的习性却一生未变,而这也使他名传后世。和贾岛命运及性格相似的还有另一位苦吟诗人——孟郊。
提起孟郊,人们可能更熟悉他的一首五言诗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是孟郊关于人伦情感的诗,语浅情深,用平淡的语言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像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如《烈女操》、《归信吟》等诗亦有此特点。】
苏轼曾在《祭柳子玉文》中写道:“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评价孟郊贾岛的诗作清峭瘦硬、爱作苦语特点,这其实和孟郊的人生遭遇是分不开的。
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和贾岛的遭遇相似,孟郊也是两次参加科举都未能及第,直到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孟郊命途坎坷、仕途多蹇,在应试及第后有了一些改变。
可能是在这次应试期间,孟郊结识了韩愈并受到其推崇赏识,使其诗名大振。孟郊后来任溧阳县尉时,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赠别孟郊。在此赠序中,韩愈对孟郊终身困顿的遭遇进行了表述,由此可以看出,孟郊的命运确实比较坎坷。
虽任溧阳县尉,这却与孟郊的意愿相违背。孟郊在任溧阳县尉时,多去周边游玩,徘徊赋诗,以致政务荒废。
县令于是报告上级,找另一个人来代他的职位,并把俸禄分一半给别人,因此,孟郊落入十分贫困的境地。一直到后来任河南尹郑馀庆下的水陆从事时,境况才好一些。可不久,又遭受丧子之痛。
孟郊一生都在较困顿、不顺利的境遇中度过,这和他孤僻、不善与人交往性格也有关系。
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可以看出孟郊“苦吟”的感受。
孟郊诗作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寒地百姓吟》就是这样的诗作: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