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为什么金属分为黑色和有色)
1. 定义及分类
有色金属(或称非铁金属)是工业上对金属的一种分类,指除铁、铬、锰外,存在自然界中的金属(不包括人工合成元素)。有色金属相对的是黑色金属。
基本金属 / 工业金属: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使用量相对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常用金属。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价格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
稀有金属 / 小金属: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
2. A股占比
二、产业链环节分析
1. 市场结构
2. 产业链
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链分采选(包括采矿和选矿)、冶炼和加工三大环节。采选环节将开采的矿石粗炼成精矿,冶炼环节将精矿精炼成阴极铜、电解铝等产品,成为金属期货交易的标的。加工环节将上一环节产品加工成各消费领域需要的线材、棒材、板材等。
国内的有色金属企业少有只涉及单一产业链环节的,往往覆盖采选、冶炼和加工多个环节,但各自有侧重。由于我国矿产自给率低、缺乏矿产资源的定价权,故而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主要集中于冶炼和加工环节,缺乏大型的采选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看,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往往侧重采选环节。
3. 采选
从产业链细分来看,采选环节是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中利润占比最高的环节,且利润的波动较大。
采选环节的成本较为稳定,采选成本受金属期货的价格波动较小,这一特征使得采选企业的利润具备了高弹性。这一环节往往无法永续经营,企业经营受矿山开采年限限制,故而企业需要不断去勘探新的矿山资源。虽然获取矿山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企业一旦获取便具有了垄断性。采选环节的公司的成长极大依赖于矿产资源的整合和扩张。
对行业而言,采选环节的驱动因素在于价格和价格预期,期货价格难以预测,但对价格的预期却可以关注。对于企业而言,驱动因素在于储量及产量的变化。
从定价机制来看,精矿石的价格一般为金属期货价格与冶炼费之差。
4. 冶炼
冶炼环节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成本较为稳定,企业能够永续经营,其产品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冶炼企业想要获得利润增长,除了传统的规模扩张外,还可以通过提升回收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库存收益是冶炼企业一种阶段性收益。冶炼企业以金属期货价格,而非现货价格,作为其定价基准。
5. 加工
加工环节的企业有传统和新材料之别,传统企业往往依靠规模扩张,而新材料企业致力于赚取溢价。一般而言,新材料企业是行业的机会所在。
不同于前两个环节,加工环节的产品不同质,能够永续经营。行业的驱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加工费的提升,一方面来自于成本的下降。一些企业通过定制化,进入高净值客户的产业链,而实现进一步增长。
从定价机制上看,传统企业往往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或竞争驱动定价,赚取加工费,而优秀的新材料企业则能够采用需求驱动定价,产品价格中包含了科技和品牌的溢价。
三、行业要素分析
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我们重点关注量、价、库存和成本四个要素。
1. 量
有色金属行业的下游分散,难以确定核心下游,我们通过观测产量和进出口量对行业销量做出判断。
2. 价
价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一般以金属期货价而非现货价为定价基准。从投资角度看,LME(伦敦期货交易所,世界最大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是核心驱动因素,而国内企业受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期货价格影响更直接,上期所期货价格基本随LME期货价格变动而变动。
3. 库存
库存是价和量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综合反映,我们通常关注LME和上期所的库存
4. 成本
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和资源税等。在一些铜矿冶炼企业,铜精矿的原料成本往往接近90%,除此之外,电价、焦炭价格、重油价格是能源成本的重要构成。
原料成本
能源成本
运输成本
5. 要素间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