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1日美国作曲家格什温逝世。

80酷酷网    80kuku.com


乔治·格什温

  乔治·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1898-1937),美国著名作曲家。
  乔治·格什温于1898年9月6日出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他的父母亲是俄国犹太人,19世纪九十年代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父母都是商人,格什温在这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过着舒心的生活。格什温一家的居住点社区环境不够好,街道狭窄,人口稠密嘈杂,开车叫卖的商贩随处可见。上小学的时候,格什温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他虽聪明好动,却不喜欢用功,但是喜欢音乐。格什温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的哥哥埃拉·格什温(Ira Gershwin,1896-1983)后来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词作家,曾经同弟弟乔治·格什温合作,为乔治的音乐创作写过很多优秀的歌词。乔治·格什温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天赋,12岁时,他就能把听到的曲调在邻居家的钢琴上重新弹奏出来。他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学习音乐,就为他们买了一架钢琴,母亲原本是让乔治·格什温的哥哥埃拉学习钢琴的,可是最终乔治演奏钢琴的天赋大大超过了哥哥。乔治一开始跟着邻居家以为业余钢琴女教师学习,经过两年的练习,乔治钢琴演奏进步飞快,那女老师教不了他了,就又介绍格什温跟随钢琴家查理·海姆彼策(C. Hambitzer,1855-1918)学习。海姆彼策是一位经过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的钢琴家,对格什温钢琴演奏影响很大,在海姆彼策指导下,格什温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学会了许多古典作曲家的钢琴曲,而且对包括德彪西和拉威尔在内的法国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以及浪漫派大师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曲都有深入的研究。在这个时期,格什温在“纽约商业中学”上学,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学校里,唯独让格什温感到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当学生们集合的时候,被学校选定为给集合的学生奏乐弹钢琴。
  1913年夏天,14岁的格什温开始自食其力,到他父亲在纽约开的一家连锁饭店打工。他不仅在父亲的饭店干活,还忙里偷闲在一个旅游景点找到弹钢琴的临时工作,虽然一星期只有5美元报酬,挣的钱少的可怜,但是格什温还是非常喜欢去做演奏钢琴的工作。1914年,格什温15岁了,他还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决定到纽约第28西大街的叮碎巷去找一份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他在一家叫“莱米克”音乐出版公司(Jerome H.Rcmick & Company)做推销音乐歌谱的“钢琴敲击手”,即每天在钢琴上为前来买乐谱的顾客没完没了的是走乐谱。这家公司在叮碎巷很有名望,格什温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坐在狭窄的琴房里工作八到十个小时,应顾客的要求,弹奏各种流行歌曲和乐曲。格什温在叮碎巷弹钢琴赚钱并不多,但是他还是十分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在这里他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弹钢琴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演奏上的视奏能力。每天来光顾公司的顾客,他们大多数都是音乐门外汉,当中有很多人根本不认识乐谱,有的甚至五音不全。但这些顾客选中了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时候,格什温就得提这些顾客在钢琴上弹奏这些乐谱以讨他们的欢心,这样活页歌谱才能卖得出去。许多顾客就是在听到格什温美妙动听的钢琴演奏后情不自禁的歌性大发的。但是由于这些音乐门外汉唱歌跑调,即使有时能够找到音高也还是唱不准音,所以他们的演唱声调极其难听,很难让格什温这样一个经过音乐训练的钢琴师忍受这种尴尬场面。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格什温就必须随时准备为这些饶有兴趣的顾客的演唱机智的即兴发挥伴奏,从变调、转调、到不厌其烦地反复变化伴奏等来弥补顾客五音不全的不足。格什温娴熟的弹奏技巧位客户弹奏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那么的有声有色,即兴伴奏发挥的如此轻松、得心应手,不但让他的顾客十分满意,就连他的同事们也对格什温的精湛琴艺十分佩服。
  1917年,格什温离开了“莱克米”音乐出版公司闯入百老汇演艺圈子,在那里他为音乐剧演出剧团的排练弹伴奏。在新的环境里,格什温又接触了一些高水平的演艺人员,他们的音乐演唱给他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钢琴伴奏机会,而且格什温还需要不断根据复杂的演唱段落配置相应的伴奏织体,这倒使得格什温的音乐创作经验更加丰富。在这个时期,格什温仍然与他的钢琴老师查理·海姆彼策保持联系,还经常求教于这位要求严格而又心地善良的钢琴老师,从这位老师那里继续学习钢琴。1918年,曾经对格什温学习钢琴起过重要作用,也是格什温最尊敬的钢琴老师海姆彼策去世了。之后,格什温又拜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爱德华·吉莱伊(Edward Kilenyi,1884-1968)为师学习和声、作曲和音乐理论。1918年,格什温在百老汇为音乐剧弹钢琴伴奏期间出版了几首流行歌曲,在百老汇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百老汇一个名气很大的演出剧团老板,同时也是音乐出版商的马克斯·德里夫斯(Max Dreyfus,1874-1964)对格什温的音乐才华很感兴趣,他以每星期付35美元报酬的条件希望格什温来为他的剧团创作流行音乐。1918年,格什温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音乐剧音乐《啦啦露西尔》(La La Lucille),1919年该剧在百老汇上演引起轰动,整个夏天这个音乐剧连续上演了一百多场,这时的格什温已经在叮碎巷和百老汇创作圈子里小有名气了。
  从1919年嘁,格什温的音乐创作开始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写的歌曲和音乐剧音乐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一年,格什温创作的歌曲《斯瓦尼》(Swance)在全国打响,仅1920年一年格什温就从这支歌曲中获得一万多美元的稿费,这在当时来讲,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后来几年里,格什温继续写作百老汇音乐剧音乐,同时他也创作一些流行歌曲和电影音乐。这个时期,格什温创作的音乐剧音乐中有许多歌曲广为流传,特别是像《走向天堂》(Stairway to Paradise,1922)和《有人爱着我》(Somebody Loves Me,1924)已经成为流行歌曲中的经典。1922年格什温写的爵士乐歌剧《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后来改名为《第135大街》(135 Street),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后很快流传开来,再一次显示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
  虽然格什温的音乐创作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他仍然想寻找更好的老师来进一步学习、完善自己的作曲技法,二十年代中期,他又在作曲家鲁宾·古德马克(Rubin Goldmark,1872-1936)门下学习对位、和声和配器。1927年,当格什温在巴黎见到法国著名女作曲教师布朗热的时候,格什温向布朗热表示希望能够跟他学习作曲,但是布朗热拒绝了格什温的要求,说“我教不了你。”显然这位曾经帮助过许多有才华的美国作曲家建立起自己风格的老师认为,格什温的作曲风格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她已无法对这位已经成功的著名作曲家做出更多的帮助了。
  进入三十年代,格什温的创作热情激发他投向了更多的音乐剧创作,三部成功的音乐剧音乐让这位作曲家在美国树立起了自己作为一名专业作曲家的声望。1930年,他重新修订了音乐剧音乐《奏响乐队》(Strike up the band)、《疯狂少女》(Girll Crazy,1930)以及获普利策音乐大奖的《我为你歌唱》(Of Three I sing,1931)。格什温不仅在流行歌曲、音乐剧和器乐作品中展示了非凡的才华,而且他的歌剧音乐也表现出独具匠心的器乐创作表现力,这在1925年他为轻歌剧《爱的歌唱》(Song of the Flame)创作的音乐等作品中可以得到例证。到1930年,格什温为音乐喜剧、讽刺歌舞剧、轻歌剧创作的音乐已经达25部之多。
  格什温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声乐作品在他的音乐曲目中占有很大分量,这主要包括他在叮碎巷工作时期写的流行歌曲、电影插曲和歌剧、音乐剧歌曲。它的重要作品还包括为歌词谱曲的《当你需要他们,你得不到他们,可当你已经得到,你又不想要他们》(When you want’em ,you can’t get’em , when you’wu got’em , you don’t want’em,1916)、《从现在起》(From Now On,1919)、《长夜情思》(On My Mind the Whole Night Long,1920)、《我也同样》(So Am I,1925)、弦乐四重奏《摇篮曲》(Lullaby,1920)、音乐剧《阳光摇曳》(sunshine Trail,1923)、音乐剧《我们跳舞么?》(Shall We Dance?1937)、管弦乐曲包括1924年写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钢琴与乐队《F大调协奏曲》(Concerto in F,1925)、钢琴与乐队《第二狂想曲》(Second Rhapsod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1931)、《古巴序曲》(Cuba Overture,1932)。1934年,他根据自己的喜剧插曲《我找到了节奏》(I Got Rhythm)创作的同名钢琴与管弦乐变奏曲、1935年创作的《伯基与贝丝》(Porgy and Bess)、1936年根据《伯基与贝丝》改变的组曲《猫鱼街》(Catfish Row)。
  当格什温正处在创作高峰时期,他不幸患上了脑瘤未能治愈,于1937年去世,年仅39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