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今鼎城区长茅岭乡人。父嵩庆,字子激,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于河南商丘。嘉锡出生于父亲任所,自幼禀受庭训,立志著述,十四岁作《孔子弟子年表》,十五岁注《吴越春秋》。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乡试举人。后人京,选为吏部文选司主事,丁父丧回籍。清末停科举,立学校,应常德官立中学、西路师范学堂之聘,教授文史。辛亥以后,乡榜同年谭延闓督湘,电请出山,共济时艰,嘉锡竟辞不往。于是取“有所不为”之义,自号狷庵。1927年到北京,馆于赵尔巽家,教授赵氏弟子,同时审阅《清史稿》,得以清史馆馆长柯劭态为师。期间,夫人陈福彩竟以三十九岁猝逝,遭受切肤之痛。亲撰墓表,称夫人“清闲贞静,出于天生。恕以接人,仁能及物。鞠躬尽瘁,十有九年,存孤健绝,功在宗祀。生叹薄祜,殁有遗恨”。情辞悱恻缠绵,衷怀眷恋,誓不再娶,鳏居凡三十年。
1918年,余嘉锡弃家偕子余逊到北平,住前门高庙常德会馆。以一介儒生,来自僻远之乡,举目少亲,惟因学识渊博,业有专攻,终得以文章学术自显于京师,在北京大学及其他各大学主讲目录学。1931年任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九·一八”事变爆发,回乡索居,国事日艰,忧心无已。后辅仁大学多次电催返校主事,才又回京任教。日军攻占北京后,各国立大学相继南迁。辅仁大学因系罗马教廷天主教会新创办,当时德国神甫主持校务,所以为敌伪所顾虑,成为不受敌伪支配的独特学府。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正气,余嘉锡特意开设《楚辞》课,教育青年识别香花毒草,以抨击当时卖国求荣者。开设《世说新语》课,对魏晋之尚清谈误国,反复推论,评论古人而讽喻时事,皆寓意深远。1942年冬,兼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1947年以《四库全书提要辨证》一书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会。后惜为谗言所毁,其道德文章,总加之以“封建”的罪名,退居于家,心情抑郁。但仍笔耕不辍,继续撰写《四库提要辨证》,几乎是以生命相搏,夙兴夜寐,不顾劳瘁。1952年秋撰写《元和姓纂提要辨证》稿,摔伤了右股,并因脑溢血而瘫痪,从此搁笔。1955年除夕病逝,葬北京阜城门外西黄村福田公墓。
余嘉锡学贯古今,荐作等身,文笔灵活,跌宕有致,无呆板冗蔓之病,风格和李慈铭相似。他既是文献目录学家,又是史学家,曾经有“宋人史学胜清儒”的论断。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汉书艺文志索隐》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以上著作,学术界极为重视,尤其是一部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八十万字的《四库提要辨证》,声振国内外,被誉为“是一部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古籍的巨著”。
余嘉锡,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
湖南省常德县人,1884年2月9日出生于常德县长茅岭。少年立志读书求知,能诗善文,博闻强记,长于著述。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入京都,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后因父丧回籍。科举废除后,在常德师范学堂任教。1927年去北平,参加审阅《清史稿》,受私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赏识,被聘为讲师,主讲目录学。随后又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教目录学。1931年被聘为辅仁大学教授,兼任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至1949年北平解放。
他把毕生精力用在教学和著述上,治学严谨,博览群书,既是文献目录学家,又是史学家,最精于考证。已经出版的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则》、《四库提要辩证》、《世说新语笺疏》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特别是《四库提要辩证》一书,为毕生精力所萃,它就原著指陈得失,旁征博引,考证详实,为学术界的一部名著。《世说新语笼疏》于校诂文字外,尤重于魏晋人事的品评之中。他说:“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粹。”这部书是后人研读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的最佳版本。
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解放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1952年秋,撰就《元和姓纂提要辩证》书稿。
1955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