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红红火火,一派歌舞升平景象。那么,2007年最牛的十款乘用车是谁呢?它们又能牛到什么份儿上?说明了什么?
尽管2007年汽车行业全年的产销数据还没出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遴选2007年十大最牛乘用车的工作,因为每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很难动摇“头牛”的位置。简单分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的统计结果,“十牛”豁然而出。
图为qq
“十牛”是这样选出的
我们从统计报表中拎出的“十牛”是:奥迪a6、凯美瑞、捷达、桑塔纳、凯越、哈弗、别克gl8、奇瑞qq、比亚迪f3和乐风。
之所以这样“选牛”,有三个考虑。其一,本次“选牛”并非不论归属,只凭产销数字大小排序,而是照顾到轿车、mpv和suv三个车种。被有关机构称之为交叉型乘用车的微型面包车不在考虑之内。其二,考虑到中级轿车的市场主流地位,我们给这个细分市场增加了两个名额,把桑塔纳和凯越加了进去。其三,在中级和中级以下两个细分市场中,自主品牌和合资洋品牌分别考虑。从表六可以看出,qq在去年11个月里共销售11.92万辆,是产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轿车,同时也是产销量最大的两厢车(其三厢车销量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在当前的自主品牌阵营中,卡通面孔的qq是最牛车型。乐风1~11月产销量为6.99万辆,是洋品牌中最牛的两厢车。声名显赫的polo和飞度都不敌它,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图为骏捷
最令我们感到为难的是,在表六中,谁该是三厢车中的“头牛”呢?从数字上看,福克斯以11.12万辆远胜于f3的8.88万辆,理应入选“头牛”。但在报表中,福克斯三厢和两厢的数据混杂在一起,让人无从辨别,只好把它剔除。福克斯的这一“境遇”与夏利相同。不过,福克斯虽然没能成为这一级别的“头牛”,但它却是2007年洋品牌中级轿车的“头牛”。f3则以8.88万辆的成绩当选自主品牌三厢轿车“头牛”,新旗云以8.78万辆成为“二牛”,骏捷则以7.61万辆成为“三牛”。
五头“牛”有“绝尘现象”
有一个词叫做“绝尘而去”,在“十牛”中就有这种情形。我们姑且称之为“绝尘现象”。奥迪a6在去年1~11月共销售6.82万辆,比位居高级轿车市场第二名的皇冠多出2万多辆,占据了这一细分市场近半数市场份额,可谓遥遥领先。在奥迪a6和皇冠之间,存在着一个5万辆的台阶。宝马、奔驰和克莱斯勒300c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中高级轿车领域,凯美瑞把竞争对手抛得更远。它以15.33万辆的成绩成为该细分市场的“头牛”,第二名雅阁的成绩是11.11万辆。在它俩中间,隔着14万辆、13万辆和12万辆三个台阶。估计到2007年底,这个差距还会加大。凯美瑞扬起的“尘土”遮盖了竞争对手的光芒,成为2007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中风头最劲、牛气冲天的车型。
再来看中级轿车市场。捷达、桑塔纳和凯越分别以18.65万辆、18.25万辆和17.26万辆成为这一领域三款最牛车型。三者销量之和为54.16万辆,在同期国产轿车425.45万辆的总销量中占据了12.7%的份额。除了中高级轿车,位居凯越之后的是qq,但qq与前面三头“牛”之间隔着16万辆到12万辆5个台阶。差距之大,令人慨叹。
图为瑞虎
不过,在中级以下轿车市场和suv、mpv市场,则不存在“绝尘现象”。在suv领域,哈弗、瑞虎和cr-v位列前三名,它们的销量分别是5.15万辆、4.73万辆和4.06万辆,相互间差距不大,咬得比较紧。在mpv领域也是如此,前三名gl8、奥德赛和瑞风,成绩分别是4.05万辆、3.74万辆和3.7万辆,差距更小。
“十牛”身上透出消费取向
看看“十牛”榜,想想它们“牛”的道理,可以发现如下消费心理特征:
首先,从造型上看,它们有一个共性:普遍比较保守、中庸,只有qq是个例外。这个事实说明,国人对轿车造型的审美观念还相当保守,还没有穿衣戴帽那么开放,富有个性,尽管个性化消费在汽车市场早就存在,也正在迅速发育。如果我们把高级、中高级、中级和小型四个级别轿车市场,依次分成“四个世界”的话,第四个世界———亦即小型车市场的开放度最大,越往上则越趋于保守。这与年龄、身份等因素关系甚大。奥迪、凯美瑞、捷达、桑塔纳和凯越等5款车之所以成为显赫的“牛”车,首先得益于其朴实、简单的造型契合绝大多数顾客的审美取向。显然,造轿车是“悠悠万事,惟型为大”。
其次,口碑作用巨大。尽管现在各种各样的汽车媒体十分发达,传播量巨大,汽车品种十分丰富,厂家宣传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但“十牛”中的“绝尘现象”告诉我们,确实有很多消费者在媒体指导下买车,但更多消费者是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买车,即靠口碑消费。口碑即品牌美誉度,它包含着许多内容。“十牛”的履历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心里扎根越早,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大。奥迪是最早的国产高级轿车,凯美瑞是2006年以前连续多年进口量最大的中高级轿车,桑塔纳和捷达则是最早国产的轿车,它们的社会保有量都很大,影响也最深刻。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定位理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第一往往成为同类商品的代名词。
第三,如果把“十牛”与其生产企业联系起来,不难发现,一个企业是否年年有上榜“牛”车,上榜“牛”车有几款,决定着这个企业在行业和市场中的影响力。反过来,企业地位和形象又影响着人们对其产品的看法。这就像一个人的修养与其成就之间的关系。透过“十牛”看企业,再联系到往年的“牛”车与当时的企业,历史再一次证明:企业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