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图像及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方法)
一、化学平衡图像
1、常见类型
(2)c - t图像
(3)c – p(T)图像
(4)其他图像
二、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1、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
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量不为零。
化学平衡的定量问题一般可用极限分析法推断,即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过量物质余多少。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故可以用确定某些范围或在某范围中选择合适的用量。
2、“一边倒”原则: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等温等容),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
3、“不可混同”原则:不要将平衡的移动和速率的变化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是v(正)加快,v(逆)减慢;不要将平衡移动和浓度变化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不一定减少。不要将平衡移动和反应物的转化率高低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提高。
4、“过渡态”原则:对于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涉及体积与压强以及与平衡移动有关判断的问题时,可设计一些等效平衡的中间状态来进行求解。这样能降低思维难度,具有变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的作用。
A. W、Z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 X、Y、Z是气体,W是非气体
C. 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均为非气体
D. X、Y是气体,Z、W中有一种是气体
解析:由图像可知,在增大压强的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方程式左边的系数之和小于右边的系数之和,故A正确。
答案:A
例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2)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有0.4mol/L A、0.4mol/L B和0.2mol/L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mol/L
(4)在(t1+10)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 (1)(2)
B. (3)(4)
C. (1)(3)
D. (2)(4)
A. 开始时充入A和B,m + n > p + q,反应放热
B. 开始时百思特网充入A和B,m + n < p + q,反应吸热
C. 开始时充入C和D,m + n > p + q,反应吸热
D. 开始时充入C和D,m + n < p + q,反应吸热
解析:由(1)(2)两图可知,开始反应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为0),因此,开始时充入C和D。由图(1)可知,增大压强平衡逆移,因此,m + n < p + q。由图(2)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因此反应吸热;故选C。
答案:C
A. a表示有催化剂,而b表示无催化剂
B. 若其他条件相同,则a比b的温度高
C. 若其他条件相同,则a比b的压强大,n>2
D. 反应由逆反应方向开始
解析: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只会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一般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反应中各物质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C的百分含量减小,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B正确。压强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与可逆反应中左右两边的系数之和有百思特网关,左边系数之和大于右边的,平衡正移,否则逆移,C正确。由图可知C的含量在增加,平衡正向进行,D错误;故选B、C。
答案:B、C
A. T1<T2, P1<P2,a+b>c,Q>0
B. T1>T2,P1<P2,a+b<c,Q>0
C. T1<T2,P1>P2,a+b<c,Q>0
D. T1<T2,P1>百思特网P2,a+b>c,Q<0
解析:此图涉及的变量有四个,比较多,我们可以采用作辅助线或确定其中一个或几个量的方法将多变量变为少变量。确定压强,在压强为P2时,可知在温度T2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比T1条件下的长,因此T1>T2;在T2 条件下的 w(B)比在T1条件下的w(B)大,升高温度w(B)减小、平衡正移,因此Q>0。在温度为T1时,可知在压强P2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比P1条件下的短,因此P2 >P1;在P2条件下的w(B)比在P1条件下的w(B)大,增大压强,w(B)增大、平衡逆移,因此a+b<c ;故选B。
答案:B
特别声明(本站非电商站,不做网上交易):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