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面临9难题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年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直走低,毕业生就业难在2007年更是走到了顶峰,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高校,向就业处的老师们详细地了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我们看到,如今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

  难题一:“凡进必考”政策普遍实施,新的路径性矛盾凸显。2006年以来,事业单位用人普遍落实招考制度,由于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各地进行考试的时间不固定,形式不统一,标准不确定,拉长了求职时间,增大了就业变量,增加了就业难度,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的路径性障碍。

  难题二:“编制核定”基本结束,超编运行普遍存在。由于小学和初中的生源急剧减少,高中的扩建基本结束,这一轮编制核定,中小学师生比由1:10降到1:13(高中)、1:16(初中)、1:20(小学),教师编制缩减使中小学校普遍超编。应届毕业生面临“有岗无编”的困境,入编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量级砝码,一些学生还不能迅速适应和认可“人事代理”等做法,在观望彷徨中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难题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人才本土化倾向严重。一些省市出台政策,以解决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为己任,提高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准入资格,严重排斥外地生源毕业生。一些地方的教育局承担了民政局的义务,迫于压力,以多吸纳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方式为地方社会的稳定“做贡献”。

  难题四:经济发达地区出台户口限制政策,原有高端就业市场严重萎缩。传统的北京市场,“城八区”出台“双非”政策,严格规定,“非北京户口”、“非北京高校”毕业生不能进入城八区,而北京的郊区和县市的就业市场又因为实行“三支一扶”计划而用完了所有的编制,外地毕业生进入困难。上海市场实行打分制度。非985高校的本科生积分不足规定要求的71分,无法进入上海,只有研究生才能获得准入资格。

  难题五:就业市场严重“买方化”。用人单位“坐收天下才”,一般不需外出招聘即可实现招聘目标,一般不参加校园招聘会,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就业需“送货上门”,必须先实习,然后才有机会就业。

  难题六:用人单位普遍提高用人“门槛”。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能要本科的要硕士,能要硕士的要博士。研究生就业层次下移,挤占本科生就业空间。“本科生考试,研究生考核”成为用人的“潜规则”。

  难题七: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重。学生把目光主要投向经济发达地区,对正在崛起的较为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不是很了解,主观上造成就业区域狭小,就业机会偏少。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设藩篱,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非高薪不去、非大企业不选,非省会城市不进。”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加剧了就业困难的程度。突出的表现就是“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同在:“事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成为市场的常态。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任务很重。

  难题八:“阶梯式”就业挑战学生心理承受底限。用人单位普遍青睐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职员,这些成熟的高端人才在“人才猎头”的推动下,流动速度加快,抢占了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高端就业岗位。“阶梯式”就业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势。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和技能,很多毕业生要先在层次较低、待遇较少的工作岗位就业,有些工作岗位的社会层次和薪金水平已经突破了毕业生能够承受的心理底限。

  难题九:毕业生“走出去”的意识淡薄。在家“看等靠”的情况较普遍,多数毕业生只关注就业中心请来的用人单位,“谁来就和谁谈,谁要就和谁签”,走出去自主开拓就业市场的意识较弱。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