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创投吴世春: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

80酷酷网    80kuku.com

梅花创投吴世春: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图1)

5月14日,创业黑马联合梅花创投主办的“梅花创投专场路演暨黑马商圈资源对接大会”在创业黑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总部举办,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以《创业公司的死法和活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其演讲内容,经i黑马&创业家编辑:

01

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

为什么要学习创业公司的“死法”?查理·芒格说过:“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一般来讲,创业公司会踩到以下十个坑:

第一种“死法”,创始人心力不足。

创业公司需要事为先、人为重、行为本。如果创始人心力不足的话,创业的整个基础就不牢固。

成功创业者应该像唐僧、刘邦那样,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因为创业永远是一场充满挫折与困难的持久战。

梅花创投投的福佑卡车昨天提交了IPO申请,这是一个七年磨一剑的故事。一开始,福佑卡车的模式并不性感,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中间进行了多次的迭代,无论是商业模式上的还是技术的迭代。

创业的起点不一定要很高,模式也不一定要多酷,只要你能够坚持,能够不断地迭代和改进,最终是会成为像福佑卡车一样很酷的公司,用高盛的话来说,它是“全球最酷的物流科技公司。

第二种“死法”,创始人不专注。

很多创始人总有一种我的精力能够顾得过来的错觉,一开始就想着开展多个业务。其实,对一家创始公司而言,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钱,不是公司的固定资产,而是创始人的精力。创始人的精力如果不聚焦,到最后是很难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的。

如果创始人控制不住业务多元化的欲望,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现在的业务是否足够安全?现在的业务是否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行业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第三种“死法”,创始人认知不足。

对此,我总结为三种认知:

1、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说高估自己的执行力,高估自己的资源,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一件事情自己能否hold住的水平。

2、低估竞争对手。很多创业者会低估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不能定义出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低估竞争对手,就意味着创业者不可能去学习对手的优点,但是好的创业者,都是能够向竞争对手中学习的。

3、不能与时俱进。市场的环境变化很大,上个月还很正确的事情可能这个月就不一定正确了,所以创业者一定要与时俱进。

第四种“死法”,没有创新力。

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在模式、设计、管理上都可以创新。创始人要找到创新点,去制造差异化,才有竞争力。

第五种“死法”,把握不住节奏。

就像跑马拉松,如果一开始冲得过快,或者在某个中间点不能很匀称地分配体力,很可能跑不完全程的。创业也是一样,创始人要有轻重缓急的节奏,不要被市场和友商带节奏,也不要被情绪所影响。

第六种“死法”,盲目学习大公司。

创业公司在很多方面是没办法去跟大公司比较的,比如组织的稳定性、资源的数量等。如果创始人盲目学习大公司,很容易出现邯郸学步的情况,本来做得好好的,把大公司的方法带到自己公司,反而把公司做死了。

拿着老地图到不了新大陆,以往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公司,其方法论可能不适用于今天了。创始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机而动,而不是以大公司为样板。

第七种“死法”,盲目挑战BAT。

BAT是一个代名词,我们每年都会收到很多BP,说要挑战BAT这一类大公司,颠覆它们的模式。遇上这类公司,梅花创投基本上一秒钟删掉文件。为什么?因为你用它们原有的办法去打败它们是不太可能的。你要想打败百度,那不是让阿里做搜索,也不是腾讯做搜索,而是让字节跳动去做算法推荐。大公司最希望你用它的方法去打倒它,这样的话,你每做一样小创新,就变成它新的一部分。它最怕的是你用一种新办法、它看不懂的办法去打倒它,它没法学的。

第八种“死法”,为情怀所困。

商业是一个很残酷、很理性的事情,必须赤裸裸地讲逻辑。可以把逻辑包装成情怀,但千万不要认为情怀就是逻辑。一个创业者,如果天天把情怀、理想主义放在嘴边,都是误人误己。

第九种“死法”,不懂资本运作。

失败的创业者就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哪怕不懂这个工作,他们不相信社会的分工。一个创业者要成功,就得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比如创业黑马是个专业的公司,能帮助创业者少走很多坑。

社会分工协作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有些钱该花就应该花,创业者如果自己去搞本就不擅长的东西,非常浪费时间。

第十种“死法”,盲目转型。

很多产业不是说创业者盲目转型就能带来成功,更多的是要把原有的生意重做一遍。传统的产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也会变得很酷。

02

不要做时代的旁观者

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叫做“科技+国货品牌”的大跃进,所以创业者不能做这个时代的旁观者。

中国的第三个创业环境时代正在到来。第一个是互联网关系的创业环境时代,成就了当时的BAT。第二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环境时代,诞生了头条、美团、滴滴等公司。接下来是数字化、人心红利带来的第三次创业发展时代,出现了一批新的平台。我们总结为“三新四替”: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机器替代人、软件替代人、国产替代进口、数智化替代信息化。

当前增长的发动机已经换成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如果不能投资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将错过这个时代; 最可怕的不是投错的风险,而是错过时代的风险。

在新科技上,有几个大的背景:

第一,中美科技战背景下,投资硬科技成为举国意志;

第二,科创板近乎100%的过会率背后体现的是国家的大力支持,科创板替代纳斯达克成为硬科技第一上市目的地;

第三,创投机构的科技一级市场资产堰塞湖现象得到很大缓解,进入产生回报的良好正循环,良好退出预期推动投资;

第四,5G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使得前期大量投入变成产出,很多AI和芯片企业变成资本市场的赢家。

而在科技树升级方面有三个巨大:

1、巨大市场,中国的超大需求在推动科技升级,每个科技树分支点开都会诞生中国的替代品,中国正在全面攀升科技树升级。

2、巨大投入,国家资本+风险资本+二级市场资本正在合奏制造一场巨大的科技投资盛宴。

3、巨大支持,类似28纳米半导体获得十年免税的史无前例的 巨大支持的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卡脖子科技的渴求。

在新品牌上,我们有一些看法:

第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国货新品牌崛起成为趋势。

第二,不是消费不行了,而是你的品牌不行了。没有夕阳消费,只有夕阳品牌。

第三,每个品类都会出现新品牌,每个品牌都会留下缝隙,每个消费企业都面临升级,每次升级都是第二曲线的转机。

第四,行业从20%赚钱变成只有2%的头部企业在赚钱。只有头部企业才值得活下来,只有头部品牌企业才值得买。

当然关于国货新品牌,我们认为也有“四大红利”:国运红利、人心红利、审美红利和自媒体红利。

中国的国运红利,不只是14亿人口的消费者,还可能是一带一路上全都加起来,未来的中国很多消费品可能也会像当年的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一样成为全球的这种消费品牌。

然后人心红利,我觉得是人口红利后,年轻一代里的对于新国货品牌的接受度、信任度在大大提高。

还有审美红利,像Z世代对于颜值的追求,诞生了审美红利,男性的审美水平大幅提高,可以把很多高颜值的设计放在消费品类上重做一遍。

新媒体行业的出现,算法推荐媒体的崛起,带来了这种情况:如果你的新媒体能用得好,对传统媒体会有10倍的杀伤力。

我们觉得新品牌消费升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新公式品牌,Z时代的需求在推动新品牌升级,每一个品类都会诞生中国的高品质品牌,新品牌=新供应链+新设计+新营销。

然后是 新品牌渠道,新媒体、新电商、直播改变了品牌渠道,算法推荐媒体改变了品牌的诞生路径,新潮流文化也因此兴起,汉服、潮鞋、潮玩、盲盒、IP衍生品等也不断诞生。

关于 国货新品牌的成功,我们总结为 高端、聚焦、情感、进化和认知五个因素。

高端,是指一家创业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哪怕自己啥也不是,也要把自己当作一个高端品牌。

聚焦,就是创业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消费者是谁。在中国,我觉得没有小众品牌,每一个细分人群都有1000万人口以上,所以一定要聚焦自己的刚需人群,就像鲨鱼菲特是想要健身减肥的人买它。

还有品牌需要拟人化,通过KOL/KOC把标签打出来,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和仪式感,让消费者自发地去推广。而且企业的品牌也需要不断进化,从网络品牌变成明星品牌,从一个天猫买家变成一个千万品牌。

创始人的认知也决定了这个品牌的提升,先做哪个平台,创始人要做趋势性的判断,卖货的做不了品牌。

然后是新出海,中国已经有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也有很完整的这种资本链条。很多消费企业,可以依托相关的链条快速发展。比如梅花创投投的outer,现在在海外已经成为做户外家具里一个非常厉害的品牌了。

关于投资的标签:

第一个是 “LONG CHINA”,梅花创投看好中国。

第二个是 “重仓年轻人”,我们相信只有年轻人才能够把这些新科技、新品牌做好,因为年轻人有更高的审美感,有一个更全球化的视野。

第三个是 投资小镇青年,我们发现他们有很强的心理认知,还有极强的创业精神,是经过了生活的筛子筛出来的优秀创业者。

最后, 当下是投资中国也是所有创业者最好的时机,希望大家能够把握住“新科技、新品牌、新出海”叠加的早期盛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