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手”是怎么回事?对方已渐渐远离,可这边还远未放下,极力挽回。类似的恋爱悲剧我们见得太多,可烦恼却从来没停止过。怎么走出“被分手”后纠缠的局面?而对身边遭遇这样痛苦的亲朋,我们又能怎样开导?看看心理医生的巧妙建议。
本文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举
“我们分手不到两个月,我很痛苦,做了很多挽救的努力。每天给他发短信,打电话,告诉他我做错了,希望他能给彼此一个机会。但是这些都没有用。他根本不愿意和我说些什么,有时候我发了无数的短信,威胁他说我要自杀,他才肯回一条短信,说我们之间已经是过去,要我接受现实,还说希望我能找到适合的人。可是,我要的不是这样,我没办法接受他离开,我想他回到我身边。难道对他来说,过去的交往就真的不存在了吗?我该不该继续挽回呢?”
小米给心理医生写了一封email,道出近两个月来的痛苦。而这也是小米被朋友戏称为“痴男怨女”的原因。尽管前男友已经明确地告诉小米,他们之间再无可能,可小米仍然坚信,只要自己把男友不喜欢的地方都改掉,男友就会回到自己身边。可遗憾的是,这些努力都没有用。看到报纸上那些因不能和平分手,而闹出悲剧的情侣新闻,小米一点也不难理解那种攻击前任情侣的冲动,甚至怀疑自己有一天也会登上头条——以攻击前男友的形象。
在见到心理医生之前,小米内心充满了疑问,男友的关心是不是假惺惺的?我已经改变了那么多,为什么他还是不肯回头?怎么做男友才肯回到自己身边?而她多么希望心理医生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
单方付出 分手难回头
仅凭一面之词,心理医生不可能回答小米的问题,却发现了小米在分手后明显的自责心态。在谈到男友为什么提出分手时,小米找出的原因是,她从前太任性了,从来都是男友顺着她,常常不顾男友的感受。因此小米才会认为,只要自己“改正错误”,给男友足够的关心,两人又会和好如初。
在这样的想法支使下,小米的挽回,更像是失去心理平衡后的表现——从前是小米高高在上,被男友供奉着,现在却整个调了过来。心理医生给小米打了个比方,“爱情就像个银行,你们在一起时,他付出了很多,却一直没多少回报,久而久之他的积蓄就被掏空了,所以现在即使他想给,也给不了你,况且他受到了伤害,也许不愿意再继续单方面付出的生活。”听了心理医生的解释,小米也反思了很多,她说,自己想改变的愿望,也许不是真的想对男友付出,而是想找回以前被宠爱的感觉,也难怪男友的反应冷淡,一再拒绝她想复合的要求。
发现分手短信的怪圈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心理医生和小米一起看了过去两个月中,小米和男友互发的短信,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米的短信总是戏剧性地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告诉男友自己很难过,哀求男友再给一次机会;接下来爆发出一阵愤怒,怨恨男友离开了自己;最后,再以自杀、不吃饭等折磨自己的方法威胁男友,逼迫他做出决定,完全符合俗话“一哭二闹三上吊 ”的规律。
而小米男友的回应,也随着小米的三个阶段,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在小米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他很少或干脆不回短信,而当小米以死威胁的时候,他又害怕小米真的出事,而这时候他回的短信,通常来得很及时。
“他已经被你的威胁控制了,你们俩进入了一个循环,当你觉得挽回无望的时候,就抛出自杀,接着才能看到他有反应,于是下一次,你又会以同样的步骤来获得他的注意。”心理医生明确地向小米指出了循环的怪圈,小米一下子明白了,显然,在这样的循环中,他们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害怕不再被爱
小米看到了问题所在之后,渐渐放松了对男友的纠缠,开始转移到自身的问题上。心理医生告诉小米,她只是想尽快消除生活中的威胁——分手,而把分手的错全揽到了自己身上,这都是因为小米害怕男友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得到爱了。
接受了心理医生的这个说法后,小米终于爆发了两个月来最痛快的一次痛哭,害怕不再被爱的恐惧,让小米宁愿抓住一段痛苦的关系,也不愿意失去它,即使男友再也不给回应,小米也一直沉浸在悲伤和愤怒里。她现在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放下这种恐惧?
心理医生告诉小米,如果小米在生活中继续只关心分手这件事,是很难走出恐惧的。但如果有其他一些有意义的关系和事情,来帮助小米恢复自信,就容易得多。小米这时候才发现,就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是特别了解她最近的状况,和男友分手的这两个月来,她越来越不愿意和人说话,就别提去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了。在心理医生的鼓励下,小米开始和最要好的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以及心理咨询中获得的感受,并且积极地去认识一些新朋友。半年过后,小米轻松地发现,即使想再回到以前那种纠结的状态,也做不到了。
你是这样的人
以第三人称写故事
以第三人称重述你和TA的故事,比如,可以这样开始:小薇(给她取的名字)遇上了小朋(给他取的名字),他觉得……于是他们开始……可后来……接下来……
这么做可以很好地帮你退后一步,和过度的情绪反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第三人称的故事,读起来好像发生别人身上,也能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告诉TA对方的感受
TA无法退后一步,身为亲朋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帮TA澄清不合理的想法。一个方法是告诉TA对方可能有的感受和想法。在此总结了一下“被缠”一方的心态,以供参考,不过也要注意根据TA的承受能力做取舍,不可一概照搬哦。
对TA的付出,已达到某个极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积极地回应;
厌恶,完全不想听到任何和TA相关的消息;
不希望TA受到严重的伤害,想和平地解决,但希望双方能冷静地讨论;
经不住TA的威胁和纠缠,被动回应,但非常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