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张欣的小说《深喉》里有这样一句话:“在能够改变男人的东西中,酒最厉害,其次是女人,然后是权力,最后才是真理。”这虽然是作家对生活的一种夸张性的艺术表达,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酒,确实改变着男人们的生活。男人,离不开交际应酬;交际应酬又离不开吃吃喝喝;吃吃喝喝,怎能没有酒?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酒,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男人,有时甚至支配着男人。
套用一句老歌词:酒,这样的一个东西,让男人欢喜,让男人忧;让男人心甘情愿、不情不愿地为了它,改变自己。
陪领导喝酒 代酒的滋味
○刘传东
我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虚有其表。三杯两盏过后,心就怦怦直跳,人有一种失控的感觉。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会倒扣杯盏,决不再喝半口。如果谁硬让我喝,我会翻脸。我不喜欢被人强迫。
但是,自从被领导从平头百姓提拔为副科长后,我的这种坏脾气改了许多。领导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常怀感激之情。所以领导让咱喝,咱不能不喝。我理解这不是喝不喝的问题,而是听不听话的检验。
有一次,与领导们同桌共饮。说是酒桌无大小,其实酒桌上是最讲究“大小”、“尊卑”的地方,所以我得先敬各位领导。领导的年龄、资历都在我之上,这都是让我多喝的理由。我如果不喝,领导说:“下次再不带你出来了!”我说我刚刚住过83天院,有人说:“轻伤不下火线!”领导的话句句有分量,喝吧!混乱中有位领导将他的残酒悄悄地倒给我,让我“代一点”。我不想喝,但另一位领导说我的酒还没喝完,说我在哄他。当我喝掉别人喝剩的酒后,我觉得这酒不香,也不醇,我本想皱皱眉头的,但刚要皱一皱,马上又挤出一丝笑来。那次喝酒,我心身都感到蛮难受……
老友相聚 只有酒能让我们坐一起
○张吉荣
我平时爱喝点酒,这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为这,我没少挨老婆的骂。没办法,本人一生就好这一口,以酒交友已成了我最大的嗜好。杯盏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解决烦恼。几个朋友相聚,一杯酒下肚,是甜言蜜语;二杯酒下肚,是豪言壮语,三杯酒下肚,是胡言乱语。大家天南海北神聊海吹,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像我们这些久处围城里面的男人,特别珍惜这样的相聚时光。
有一次,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当兵时的战友,多年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我一高兴,也就破了自己平时立下的规矩,多喝了几杯。
回忆当年一起当兵时的情景,那时大家是多么年轻,个个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而现在,有的战友当了领导,有的是一般工人,有的甚至下了岗,境遇不同,大家心情也就相差甚远,唯一能够让大家坐在一起的,也就只有酒这个东西了。
大家还回想起当年喝酒的情形,一个大酒坛,几个大粗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大家喝的是壮行酒。回来后又喝庆功酒,有的战友因牺牲没有喝上,我们还在圆桌上摆上一个酒杯、一副碗筷,表示他们与我们同在。现在,大家谈到当年的情景,心中感慨万千,谈兴甚浓,几个酒瓶在不知不觉间空了,战友们都喝得头重脚轻,我也不例外。
陪客户喝酒 “英雄”,一次都不能当
○徐剑宇
参加工作后,但凡公司有客户来,应酬时我总是退避三舍,幸好有同事小张挡驾。那天,刚好有一个重要客户从上海来,小张还在外地出差,公司除我和经理两人外,其余都是女同事了。我知道情况不妙,准备向经理请假回家。不料经理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小徐啊!中午别走了,陪客户吃饭。这笔单子能不能签下来就看你的了!”我这才发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我只有豁出去了。觥筹交错之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只看见经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从酒店出来后,经理像感谢救命恩人一样握着我的手:“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辛苦了,小徐!下午回家好好休息吧,不用上班了。”回家后,我沉沉地睡了一下午。
第二天上班,经理又找到我。我心里一惊,难道昨天那酒白喝了,单子没签?哪知经理笑着说:“昨天就签了,客户下午就要走,中午我们还是在昨天那家酒店再来一桌。小徐,好好干,你很有前途啊!”
啊?我的前途在酒杯里?
杯酒识人生
○吴斌
仿佛是男人总是免不了要喝酒的。
我是个沾酒就脸红的人,一般不喝酒。可是现在的我有了些酒量,再不为喝酒脸红而难堪。
第一次喝酒是上学时与同学们的一次聚餐。喝了一杯啤酒,结果脸皮红涨,眼睛发黑。直到将胃里的东西全吐出来才罢休。从那以后,我告诫自己不要喝酒,尽量不参加宴会,参加了也仅吃吃饭而已。但是看到别人喝酒时的那种热闹场面,特别是长辈举杯非要敬你酒时,盛情难却,总不能滴酒不沾吧?但酒桌上沾一滴酒就免不了要喝完一杯。
有一次,随同外单位领导一起吃饭。我年纪最小。当时喝酒的阵势很壮观,我怕自己出丑,根本没做喝酒的打算。斟酒人给每人斟满一杯酒,唯留下我的杯子空空的,倒扣着。大家阴阳怪气地看看彼此的酒杯,偏着头,不看我。紧张而尴尬的空气中,好像有个声音在说:“这个年轻人,不懂事!”我发觉自己很傻。毕竟这酒席不能枯坐下去。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斟完了却发现这个动作更是多余———这不是自取其辱么?
这是酒给我上的最深刻的一堂人生课。
于是,我学着喝酒。慢慢体味到了酒的滋味。再厉害的酒我也要抿几口,再反感的人我也要笑着敬一杯。在回应的快慢中,很能看清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喝酒喝的是人际关系,“舍命陪君子”、“杯酒释前嫌”,说的就是这个。
就这样,我熟悉了酒。懂得在酒中去揣摩一个人的品性。酒使我变得深沉,让我的脸不再代表我的心。学会喝酒,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使我逐渐适应了这个社会,喝酒的过程,是我认识社会与自我的过程。
不怕酒,怕人
○毛波
提到男人,就会自然地让人想起酒,就像提到女人,会自然地让人想到口红一样。
酒,本来是一种中国文化。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应该是美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豁达;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豪迈;甚至连女词人李清照也时常“沉醉不知归路”。
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酒却成了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度量衡,用来测量交情的深浅,“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
每逢遇到酒席,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最怕的是那些躲也躲不过的酒。领导一声令下,何处躲也?领导信任你,器重你,你能躲否?于是乎,硬着头皮,把烦恼与这可恶的酒一起倒进肚子里去!
和领导在一起,独饮,不行,帮领导招待客人才是最重要的。你得不停地敬客人酒,还要很艺术地帮领导代酒。在不停地推杯换盏之中,在夸夸其谈之中,在无聊的“感情测量”中,头昏昏然,脚飘飘然,心戚戚然。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睡在床上不省人事。
非人怕酒,乃怕劝酒之人也。
劝酒别成逼酒
○刘汉朝
“无酒不成席”,酒有时确实在活跃气氛、“联络感情”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不能喝酒,最怕别人劝酒。在多数情况下,有同事或朋友替我说话,别人就会放过我。但不是每次都能轻松过关。
有一次,来了一帮远方的客人,那次可把我整惨了。我说我有胃病不能喝,有一位“豪放派”马上站起来说:“喝酒别提病———男人不喝酒,要命有何用?”这话听起来真让人生气,好像我是怕死鬼,好像我不够男人!喝!一赌气,连喝三杯。
接着一位女士站在我面前说:“你不喝完我这三杯,就是看不起我,我就一直站在这里不走。”不能在女人面前丢脸,喝!
更有甚者,一个小伙子搞恶作剧,单膝跪下,酒杯举过头顶,我一看这架势,哪里承受得起?赶紧接过来喝……
这一次,把我的胃喝坏了,疼了一个多月。
这哪里是劝酒,分明是“逼”酒呀!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种“逼”的方法,把很多人“逼”醉了,“逼”病了,“逼”得出丑、出事了。
当有时我能在酒席上起主导作用时,我常常把一桌人分成三个档次,能喝的,他们愿意“闹腾”,就让他们适当“闹腾”一下;不太能喝的,可互相随意“表示”一下;不喝酒的,就不勉强。这样灵活机动,不会出什么事,大家都比较轻松愉快。
喝酒时如果不劝酒,那会冷场。但劝酒一定要有度,不然,高兴的事就会变成不高兴的事,甚至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令人悲伤的事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