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QQ音乐豪华绿钻专属特权,年费优惠价168元;音乐包特权,年费优惠价88元。”“00后”山东财经大学大一女生白瑶觉得会员价有点高,于是,享受首月优惠价后,果断暂停续费。“还好会员期间,下载了40多首歌。除非喜欢的歌手们某个月密集推出新作,否则以后就不买会员了。”
QQ音乐开通VIP页面截图。
虽然不少人拒绝对音乐“付费”,但“音乐付费”时代已然来临。11月11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发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第三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总营收同比增长16.4%,达人民币75.8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5170万,同比增长46%,其中环比净增长达460万,为2016年以来单季最大净增长。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达到8%,高于2020年第二季度的7.2%和去年同期的5.4%。
为音乐“付费”,有人鼓掌赞同,有人沉默抵制。步入“音乐付费”时代,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音乐人以及热爱音乐的人们。
“许多想听的歌只能买会员”
白瑶第一次购买音乐会员,正在读高一,花8元钱购买QQ音乐1个月会员。“因为想下载歌曲,只有会员才有资格,8元可以下载500首歌曲。”
进入大学,换了新手机号,白瑶在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上,分别以8元、5元的新用户首月价体验了会员服务。“这两个平台的歌曲类型互补,好听的流行乐都能找到。”
但看到较高的会员续费,白瑶直言,为音乐付费“不值当”。虽然理解听音乐应该付费,“毕竟音乐人创作不易,理应有回报”,可以通过微博等其他途径听歌,“就不想花钱了”。但遇到喜爱的歌手出数字专辑,白瑶表示,一定会“为偶像打call”。
山东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王一诺十分爱听歌,她是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的会员,“许多想听的歌,只能买会员才能听。”但她并没有买全年会员,而是选择连续包月,有时续费有时不续。“音乐会员费用还是有点高,比如网易云音乐每月续费16元。所以,有时我会暂停续费。”
虽然网易云音乐会费比其他音乐平台高,但王一诺还是坚持购买其会员,是因为“我喜欢一些冷门歌曲,唯能在网易云找到原唱,比如《吹灭小山河》《孽海记》。”她还告诉记者,身边近一半同学购买了音乐会员,大家比较能接受“音乐付费”,“不收版权费,音乐人如何生存?”
青岛市青年音乐人联盟理事长张旭认为,“音乐付费”是件好事,更尊重音乐创作者的权益,也能增加经济收入。“收入见长,带动创作者的积极性,创作数量也会增加,因此,许多兼职音乐人可能会转为专职创作者,从而会涌现出更加优质的音乐作品。”他说,“音乐本应付费”,迈进“音乐付费”时代,对音乐创作人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检验更加严苛。“我支持‘音乐付费’。”音乐创作人王欣欣接受采访时表示,“‘音乐付费’最直接的效益就是保护版权,是对音乐人心血结晶的尊重。音乐人渴望被保护被尊重的生存环境。”
“‘音乐付费’本身不是问题。”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助理教授王玉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他人成果中获利的同时支付相应对价,是彰显朴素的公平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原则中也一再重申。“音乐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其他成果相比并无特殊之处。”另一方面,就音乐本身而言,付费也渊源有自,人类社会进入版权时代以来更是如此,主要的变化是付费对象和方式。他直言,其实,与“音乐付费”相对立的“音乐免费”,才是网络时代到来以后的新生事物。
此前购买磁带就是音乐付费
享有上网免费听歌的福利之前,大家听歌,多是购买磁带、CD。记者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初,蔡依林、S.H.E、周杰伦一盘专辑磁带价格是20元,与一本不太厚的畅销书价格相当。王欣欣认为,公众对“音乐付费”有抵触情绪,是因为之前一直免费。但此前花钱购买磁带、CD,就是“音乐付费”。
“‘音乐付费’可以分为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来看,网络时代之前,大家已经基本取得了获得音乐作品应该付费这样一种共识。即便在网络时代,按照法律规定,以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音乐作品,也是要经过授权,或者说‘付费’的,只不过我们的实践没有跟上。”王玉凯分析说,网络时代到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音乐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简单而便利,而侵权复制件音质几乎无损,特别是在平台和媒介的帮助下这类行为变得人人可为。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期音乐产业界却没有及时拥抱新的传播技术与产业模式,而是试图延续此前网络时代单纯依靠法律途径制止侵权的路径。王玉凯指出,从互联网产业来看,其早期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免费模式带来的引流是分不开的,或者说,互联网产业本身不仅没有取得合法授权的动力,反而在默许甚至纵容大规模侵权行为。当然,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就乐得免费下载,而没有意识到“人人免费音乐的长远结果,是人人没有音乐”,这也是“公地悲剧”的一个当代例子。
12月21日,第十期E法数字音乐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发布《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报告显示,目前音乐人音乐收入平均数仍处较低水平,但过半数的音乐人音乐收入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其中19%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较上一年上涨了50%。根据报告,国内音乐版权环境逐步完善和线上音乐平台的发展是音乐人收入增加的因素之一。
网易云音乐不久前发布《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报告数据显示,和2016年相比,音乐人生存现状有较明显改善,四成音乐人收入增长较明显;音乐人收入渠道单一的情况得到较好扭转。目前,在一次性的版权采买收入之外,单音乐人在网易云音乐平台的累计线上收入最高者已超千万元。
为什么“音乐付费”在网络时代恢复了常态?王玉凯分析说,这离不开大家坚定贯彻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像音乐这类需要产业支持的创作,离开法律的保护难以为继。”其次,音乐产业和网络产业从对抗走向合作,大家认识到,网络带来的高质量和便利化传播如果善加利用,完全可以为合法发行所用。当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挥了协调作用,音乐从业人员的坚持创作与奔走疾呼更是值得尊敬。
“任何制度转型归根结底都依赖于观念转型,在多方合力下,我们全社会都认识到了音乐付费的合理性。”王玉凯套用茨威格的话,“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免费”音乐不免费,它以消耗音乐创作人的心血和整个产业的未来为代价。
听一首歌,该付多少钱
“音乐付费”?可以。“那听一首歌,我应该付多少钱?”白瑶、王一诺都认为会员费过高,或暂停会员服务或间断续费。
目前,“音乐付费”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单曲收费,听一首歌多则需要支付6元;二是买会员服务,可免费听平台80%资源,但歌手新发的数字专辑需单独购买。因此,网友建议,平均“付费方式”,取消原有的“会员免费听”,降低单笔支付价格,一首歌只需1-2元就能听。同时实行“梯度收费”,在支付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后,想听更多歌曲,平台本月不再额外收取费用。还有一种,是根据听歌时间长短,进行收费,“在平台听多长时间音乐就支付多少钱”。
张旭表示,音乐原创与其他艺术类原创作品不一样。音乐绝不只是一支笔、一把琴、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作品的创作、表演、录制、后期、发行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例如创作一部交响乐,从构思、再到一部一部写配器、写分谱,创作一首曲子非常艰难。”
梁漱溟谓创作,乃“凭空而来,前无所受”。王玉凯说,著作权领域前辈刘春田教授经常引用梁漱溟这句话,他认为诸如音乐这类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创造”而非“劳动”。“音乐作品的定价不能够与一般劳动产品相类比,当属共识。而且,我们还是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全面、长远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定价。”
关于“音乐付费”定价,王玉凯表示,音乐作品上的著作权是一种私权,私权交易以自愿为原则。市场经济背景下认为定价不合理的正常逻辑是拒绝消费,以此来纠正经营者可能的不合理定价。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认为定价不合理绝不是侵权的正当理由。“当然,如果不合理定价确实是由于行业集中甚至垄断造成,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作为调整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刚刚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所要解决的也正是这类问题。所以简单说,对于定价的质疑,我们一方面要理性认识,尊重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日前,“虾米音乐将关闭”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音乐免费”时期,虾米凭借小众曲库和独特定位深得网友喜爱。随着迈入“音乐付费”时代,版权贫乏的虾米音乐无法抵抗冲击,逐渐走向消亡。
这也充分说明,“音乐付费”时代,想要留住用户,音乐平台要购入大量的音乐版权。五年前,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责令各个音乐服务商在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首席执行官彭迦信此前曾公开表示,腾讯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不断攀升,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55%,得益于持续深化的业务战略和不断提高的运营效率。“这些出色的成果反映了我们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增长战略,稳健的价值投资理念,以及在提升用户体验上的不懈追求。”要知道,早在2014年,腾讯就以一纸诉讼将网易云音乐推到了版权侵犯的风口浪尖,挑起了在线音乐版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