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想让我说说,早晨起来口苦的事儿。
其实,对这个事儿,我从前在文说里,没少提及。可以说,胃、心、肝三者出现异常,都可能出现口苦现象。
但是,其中最常见的,非病在肝莫属。
这篇文说,我就系统地给你讲一讲,由于中医语境下肝功能的异常,所导致的口苦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就是肝胆郁热,说白了,就是有肝火。
这样的人啊,早晨起来口苦。
口苦的同时,咽干口干,晚上睡觉睡得不好,容易做梦,而且还是让人生气的梦,还有的时候干脆睡不着。
白天的时候,脑袋疼,迷糊,眼睛发红,胁肋部位阵阵疼痛。大便,偏干,小便,偏黄。
这样的人,把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往往是红的,舌体往往是黄腻的。脉象硬邦邦地,像触摸在琴弦上,这就是弦脉。
这样的人,你记住,就是肝胆郁热。胆汁之气,随着肝火往上走,来到口中,就形成了口苦。
怎么办啊?中医人往往考虑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比如说吧: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当归1,生地黄,泽泻,甘草。
这里头,龙胆草是清肝火的。黄芩、栀子、泽泻,辅助清热。柴胡、当归疏肝柔肝。生地辅佐当归,养阴血,以免苦燥之品伤阴。
如果患者舌尖疼,那是伴随心火了,加点黄连。大便特别干燥的,来点大黄。
总之,这里头,龙胆草是清肝火最厉害的,味道特别苦。有人主张用龙胆草泡水喝,我觉得不现实。那个苦味,没几个人能坚持的。中成药的话,丹栀逍遥散比较适合。
以上说的是第一种,肝胆郁火。
第二种情形,是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肝阴失养导致的口苦。
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类人肝肾阴虚。阴虚,则肝气失于条达,胆气上逆,形成口苦。
这类人也口苦,但是基本没有肝火旺、肝郁的问题,而是伴随明显的肾阴不足的倾向。
比如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多梦、睡眠不安、痿遗之疾、舌红少苔、脉细数、耳鸣盗汗、身体烦热等等。
这类人,就得从补肾阴的角度入手。肾阴不虚了,肝气得到滋润了,苦味自然就没了。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
怎么操作呢?医家一般会考虑知柏地黄丸加减。
比如说知母,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山药,怀牛膝。
这里头,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肾精,知母和丹皮用于清热滋阴。怀牛膝补益肝肾,泽泻利水,导热外出,茯苓健脾。
当然,除此之外,一些养肾阴的中成药,也可以考虑,比如左归丸什么的,中医师都是常用的。
好,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我跟你讲,叫做肝郁肾虚。这个是很多人想不到,或者说容易忽略的问题。
什么叫肝郁肾虚啊?
就是说,这类人本身有肝郁的问题。肝郁日久,化热伤阴,伤了肾阴。于是,患者既有肝郁的问题,也有肾阴不足的问题。两者之间,纠缠在一起。
这类人,口苦,口涩,头晕目眩,胁肋部位不舒畅,感觉闷闷的,这些都是肝郁的表现。
同时呢,他们又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爱冒汗。这些,都是肾阴不足的表现。看脉象,有的细数,有的弦细。
这个时候,要一边疏肝清热,一边滋养肾阴。中医人往往会想到滋水清肝饮加减。
比如说,柴胡,当归,白芍,生地,茯神,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甘草,薄荷(后下)。
这里头,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疏肝柔肝。山萸肉、山药、生地滋补肾阴。泽泻、丹皮清热。茯神用来安定心神。
如果说烘热汗出,浑身烦渴,来点知母、黄柏之类的。
好,这是第三类。
还有一类,和肝有关,还能引起口苦的原因,就是肝经湿热。
这类人,用前面讲过的龙胆泻肝汤,是可以调治的。
因为龙胆泻肝汤可以清肝火,还能清肝经湿热。
肝经湿热的人,一般容易口苦、尿黄、胁肋胀痛,前阴瘙痒潮湿,女子带下色黄臭秽。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常喝酒的,饮食上喜欢肥甘厚腻的人,容易这样。
这类人,还容易并发胆囊炎、黄疸什么的。
好了。肝胆郁火、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这四类,是在我眼中较为常见的,可以引发口苦的肝病。
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肝火犯肺、邪犯少阳等,涉及的人群范围不大,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病不在肝,而是在心。心火上炎,也会导致口苦。
心火上炎,为什么会口苦?
因为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火大了,容易把母脏之气带出来,于是就夹着肝胆之气上逆。
这就相当于,孩子不听话、没出息,折射出父母的一些问题。
这样的人,口苦、口干、舌痛,容易口腔溃疡,心胸烦热,失眠,尿黄而短,舌尖红,舌裂,脉细数。舌苔少,有的人甚至是剥苔。
这个时候怎么办?要清心降火。
很多方子可以实现这个诉求,比如说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另烊冲),麦冬,莲子心,竹叶等等。这个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的加减。导赤散什么的,也可以用。
总而言之吧,上述这些,是我能想到的,较为常见的引发口苦的因由,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思路。
这只能代表一般的经验,不能代表所有情形,仅供参考和借鉴而已。有口苦这个毛病的人,我建议你,要好好看看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