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物降一物。
又有一言:有一结必有一解。
又有一言:有一病必有一药可治,有一证必有一方可疗。
更有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信古人在面对疾病威胁的时候也是秉着这一思路在天地万物中去寻找药物的。
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虽只是传说,亦有夸张之嫌,但这却是人类艰难求医问药过程的缩影。
翻阅古代中医经典,尤其是本草著作,古人在医药方面的艰难探索可见一斑,而古人的智慧更令人折服。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药技术的发展,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的极大提高,很多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药物在现代医疗领域已经没有了应用价值,这是继承和发展的必然,但更多的药物仍然可以在解决人类疾痛发挥着重要而神奇的作用。
中医中药的来源非常广泛,即所谓的草木虫石,这其中以植物来源为主,动物、矿石、人工合成来源的药物占据的比例比较少,而粪便类中药又是中药宝库中较为特殊的一种。
虽然粪便类中药品种很少,而且有些只能在古籍中才能看到,但有些粪便类中药在当今还是广泛应用的,有些常用中成药中就含有这类药物。
今天就盘点一下中药中的粪便类中药,以及含有这类药物的常见中成药。
一、望月砂,又称明月砂,即兔子屎。这个名字取得极为诗情画意,令人佩服。
中医认为望月砂具有明目、治目中翳膜、劳瘵、痔瘘、杀虫、解毒的功效。
望月砂这味中药现在依然有售,但常用中成药中未发现有用此药者。
二、鸡矢白,即鸡屎白。这个名字又起得过于直白,是不是有些令人生畏呢?
《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历代本草皆有收录,《金匮要略》中有鸡屎白散治疗转筋,《普济方》中有鸡矢醴治疗膨胀。
当然鸡矢白在古代入药是并不是鲜用的(恶心),选药、加工、入药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如选用雄鸡屎,白鸡乌骨者更良;腊月收集、阴干;煎煮时要加入酒等等。
鸡矢白现在的应用已经很少了,中药饮片也很少见销售。除了应用范围、卫生要求等限制外,现在的鸡多是人工饲养,喂的多是饲料,其粪便与散养鸡的粪便应该有很大区别,药物价值也应不同。而其他粪便类中药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三、夜明砂,又称天鼠屎,即蝙蝠的粪便。
中医认为夜明砂具有清热明目、散血的功效,不过其除眼部疾病外,在其他用途使用很少。
夜明砂现在依然有售,中成药黄连羊肝丸中便含有夜明砂。
四.蚕砂,又称蚕沙、蚕屎、晚蚕沙,即蚕的粪便。蚕砂到现在的应用依然很广泛。
中医认为蚕砂:温、无毒。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清末中医大家王孟英认为:蚕砂乃桑叶所化,夫桑叶主息风化湿,蚕亦主胜风祛湿,且蚕僵而不腐,桑从蚕化,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
而王孟英为霍乱病而制的“蚕矢汤”,已被列入现代方剂学教材。
再比如最近流行的:用蚕砂、陈皮、竹茹等三味药治疗感冒发热,不少患者反映效果还是很好的。
而蚕砂枕的应用则更为普遍,多说对人有好处,但本人没用过,其效果不敢随便说。
五、五灵脂,即鼯鼠的粪便。性温、味甘、入肝经,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
鼯鼠主要生活在北方的太行山区,又称为寒号鸟、寒号虫,是不是有些熟悉了呢?
粪便类中药,在当代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当属五灵脂。比如非常著名的方剂——失笑散,其就是由五灵脂和蒲黄组成。
而一些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如小金丸、五灵止痛胶囊、宽中顺气丸、沉香舒气丸中都含有五灵脂。
六、白丁香,即麻雀的粪便。
古人认为要选雄雀屎方好,并说一头尖是雄,两头圆者为雌。这就有些牵强而多属杜撰了。
现在此味中药已经不再使用了,而其功效也就不用再多啰嗦了。
植物中也有白丁香,花开淡雅,很漂亮。
七、左盘龙,即白鸽的粪便。
古人主要用来治疗疥疮、头疮白秃、破伤中风病传入里。
八、牡鼠粪,牡即雄的意思,牡鼠粪即公老鼠的粪便。是不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呢?
古人主要用之治疗伤寒劳复阴易、乳痈、乳岩等证。
王孟英所著《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载到:雄鼠矢,阴阳水下二七枚,治疗霍乱。
可想而知,这味药现在也不再用了。先不谈药效如何,白丁香之选雄雀、左盘龙之选白鸽、牡鼠粪之选公鼠,这些要求也是很难做到的。去除糟粕,此等应该均在此之列。
除此之外,在一些中药著作中还提到其他的动物粪便类中药,如马通(马粪),白马溺、蚯蚓泥(蚯蚓粪)也已经不合时宜,难再应用。虽则如此,非常之药治非常治病,非常治病必需非常之药,谁又能随意说不呢?
同样是在王孟英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提到,将马矢烧灰存性,治疗绞肠痧,并取名为独胜散,意为仅此一味药便可治愈。《水浒传》中的时迁便是患绞肠痧死的,所以对此印象独深。
九、人中白,又称人尿白,溺白垽。
我们都知道人中白是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而古代中医认为人中白是人溺之积气结成。故味咸、气凉,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
人中白现在仍在被使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非常常用的中成药——双料喉风散,便含有人中白,而且未标注人工,应该是货真价实的人中白。
十、人中黄。知道了人中白,再来了解人中黄,便很容易认为是那样的,但其实不是。
不过在明末清初的医学大家缪希雍所著的《本草经疏》中,人中黄确实如此,乃是多年厕坑中砖上的黄色凝结物。
现在所指的人中黄,乃是将甘草末放入竹筒,密封好后进入粪坑,经过一段时间取出,用流水漂洗,再曝晒、阴干,之后劈开竹筒,取出的甘草便是人中黄了。
人中黄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的功效。
人中黄现在还有销售,但其具体应用等资料查到的不是很多,不过最让我感到好奇的还是其制作过程。
十一、回龙汤,即童子尿。
中医认为:人溺滋阴降火,除骨蒸、解劳乏、诸吐衄,咯血唾血,其效甚速。而以童男者尤良。
晋代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无一死,服凉药百无一生。
很多医学名家都擅用童子尿,比如古代的缪希雍、王孟英,当代的李可,并且往往能起到力挽沉疴的作用。
而如今往后,包括童子尿在内的粪便类中药,应用应该会越来越少了。随着科学的进步,用越来越先进的显微镜去审查这些排泄物,这是必然结果。
惜哉!
另外需要再补充两点:
一、在很多同类文章中提到了龙涎香,认为龙涎香是抹香鲸的粪便,但其实不是。抹香鲸的主要食物是鱿鱼、章鱼,未能消化的鱿鱼和章鱼的喙骨,会在肠道内与分泌物结成固体后再被抹香鲸吐出。所以龙涎香并不是粪便。
而且,龙涎香被用作中药的历史极短,应用范围也极小,其药用价值值得再研究。只不过再研究的机会应该很小了,因为实在太难得了。
二、在从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给了我很多启示,但其中介绍牡鼠粪时,将之称为“两头尖”。这是错误的。
应该是有些本草著作中提到“两头尖者是牡鼠屎”,而该作者稍微粗心了而已。
中药中确实有一味两头尖,特此提示,以免引起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