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言”部的部首汉字“言”字一个字,在现代201部首检字法中,仍保留有“言”部,部属汉字多与言语有关系,大致又可分为三类:1、各种言语行为,比如说、谈、诘、谏;2、与言语有关的事物,如语、诗、词、谣;3、与言语有关的品德,比如诚、谅、谦、诈,此外,言也可以作为音符构成形声字,比如“唁”。言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所以,言是重点汉字,要加强记忆。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请见加粗字段落。
言。读音有三个:
(一)y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从口,?(qiān)声。”在许慎《说文》体系之下,言是形声字,本义是说话。但言字的造字之法,历来说法较多,至少有以下几种:
先把言字的字形演变看一下:
看了早期字形(甲骨、金文),于是就有也许慎以外的各种说法:
其一,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里说:“(言的甲骨文像以口吹箫),《尔雅》云:‘大箫谓之言。’按:此当为言之本义。”依照《尔雅·释乐》,言应当是一种大箫。即(上竹下言),郭先生认为这是“言”的本义,甲骨文里的言,就是这种乐器的象形。
其二,李学勤先生编《字源》中李守奎先生认为言是指事字。他认为:“言”应当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的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这种说法,较同于郑樵《六书略》:“言,从二,从舌。二,古文上字。自舌上而出者,言也。”参照甲骨文字形,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相对合理,因为甲骨文字形,就是舌从口中伸出之形。
其三,邹晓丽认为“言”从“?”,从“口”,而?与辛本同字,指“柴薪”,那么,口上加辛(薪),即口中发出的丛杂的声音。要认可这一种说法,必须先理解辛字的解释:
“辛”有薪的意思,因为“薪”的确可以当作刑具,比如“负荆请罪”即从此义而来,所以,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我们暂依《说文》说法继续往下进行——
言的本义是说话。《说文》里的“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也就是说:直接说话叫言,议论辩驳叫语。这也是“言”和“语”的区别,“语”字,《说文》的解释就是“论也。”
《书·无逸》:“三年不言。”指殷高宗继位之后,沉默不语整整三年(而是深入民间了解国情民情)。
又指议论;谈论。《荀子·非相》:“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效法古代圣王,遵循礼义,亲近有学识的人,但是不谈论圣王,不乐意宣传礼义,那也一定不是个真诚的学士。《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赐(子贡名)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此外,“言”还有很多用法,举其常用的说说:
(1)记载。《左传·隐公元年》:“段不弟,故不言弟。”公叔段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以“弟”来记载他(而说《郑伯克段于鄢》)。
(2)问。《广雅·释诂二》:“言,问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王引之《经义述闻》:“言王,问王也。”问(济北)王“竖这个(才人)女子有什么才能?”
(3)告知;告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郦生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说:“快点!再去告诉沛公一声,我是高阳酒徒,并不是一个儒生。”
(4)陈述;叙述。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5)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诗经》说:“既喝醉了酒,又饱享了恩惠。”意思是饱享了仁义。
(6)意料;料想。唐司会曙《哭麹山人》:“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
(7)话,言语,口语。《广韵·元韵》:“言,言语也。”白居易《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也特指怨言,谤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卻宛之难,国言未已。”楚国卻宛的祸难,国同的怨言没有停止。
(8)言论;见解;意见。《诗·小雅·雨无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老天这样怎么行?忠言逆耳王不听。又比如诸葛亮《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9)言辞;辞令;辞章。《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郑玄笺:“兆卦之繇无凶咎之辞。”就是:你快点回去占个卦,卦相没有凶兆神明保佑。
(10)政令;号令。《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郑玄笺:“玉之缺尚可磨鑢(lǜ,打磨),而平人君政教一失,谁能反覆之。”白玉上面有了污点,尚可琢磨,政令有了毛病,再也无法挽回。
(11)誓言;盟辞;约言。《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曰:‘君与之言。’”司马了仲说:“君王和他盟誓。”
(12)建议;主意;计策。《诗·大雅·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我提出建议是为了治国,切莫当作笑话讲。
(13)学说;主张。《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归属于杨朱一派便归属于墨翟一派。
(14)语言或文章中的字。《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道:“大概就是‘恕’吧。”也指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5)著作。贾谊《过秦论》:“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16)臣对君的呈文。《释名·释书契》:“下言于上曰表。”《搜神记》:“王莽居摄,刘京上言。”上表。
(17)古乐器名。大箫。即开篇所说郭沫若对言的解释。《尔雅·释乐》:“大箫谓言。”郭璞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陆德明释文:“言。本或作(上竹下言)”
(18)我。《尔雅·释诂上》:“言,我也。”《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毛传》:“言,我也。”漆成红色的弓,我接受赏赐珍藏在家中。
(19)连词,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乃”、“便”、“就”。《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凡是我们一起结盟的人,既已盟誓之后,就回复到过去那样友好。后来,“言归于好”发展成为成语,要注意成语中言的意义。
(20)助词。用法有二:其一,用于句首,无义。《诗·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里指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言字无义。就是主气助词;其二,用于句中,无义。《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起车子出外游,以此解我心中忧,言字无义。
(21)春秋时期的地名。约在今河南许昌与淇县之间,具体位置不详,因为《诗·泉水》所记:“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没有具体位置。
此外,言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有载:言氏,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望出汝南。《琅琊榜》中有言氏一族。
再有,言还能“讯”(俘虏)、“愆”(过失),各取所通字字义,不再详细举例。
(二)yà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诉讼。《集韵·愿韵》:“言,讼也。”《后汉书·循吏传·许荆》:“(荆)尝行到耒阳县,人有蒋均者,兄弟争财,互相言讼。”
(2)通“唁”。慰问。《庄子·养生主》:“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蘄(qí)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
(三)yín。读音出自《集韵》,用于专用词“言言”,指和敬貌。《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郑玄注:“言言,和敬貌。”
言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38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