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内地,正寻求买家
新快报讯 记者许莉芸报道 花旗银行日前宣布计划退出在包括中国内地、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13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以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那些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
自从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不少外资行或关闭或收缩中国网点。业内认为,在负债端,外资银行的存款来源面临约束,而同业拆借市场成本较高。在资产端,外资银行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并且在智能金融等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外资行的业务创新、用户体验等也难以跟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亚洲个人金融业务同比下降9%
全球个人金融业务一直是花旗集团的重要支柱业务之一,但今年一季度花旗个人银行业务表现并不亮眼。一季报显示,花旗集团一季度个人金融业务70.37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在亚洲地区实现16亿美元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9%。其在中国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不受影响。
关于退出原因,新上任的花旗集团行政总裁范洁恩表示,花旗在当地并没有达到可与同行相竞争的规模,与其继续投入资源,不如将资本投入亚洲的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据悉,花旗将在新加坡、中国香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伦敦这四个“财富中心”开展个人金融业务。
花旗中国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透露,花旗中国的个人金融业务正在寻找买家。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花旗信用卡如果因花旗银行退出中国内地个金市场而转让经营或退市,将成为首例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退市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集团也正在寻觅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其中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
外资行在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逐步式微
早在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正式开闸,花旗银行成为首批拿到本地注册的4家法人银行之一。然而多年在中国的发展业务规模越来越小,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
从相对规模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那么成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7年末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2.4%,2019年末则降至了1.6%,资产占比逐年缩减;2019年4季度外资银行的资产利润率(ROA)为0.63%,低于城商行,还明显低于农商行、股份制行、民营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
为了更好地让外资行“放开手脚”,2018年更是迎来政策松绑,当年银保监会公布加快落实银行业对外开放多项举措。“但个人业务对于银行而言是持久战,对网点依赖性较强,相较于中资银行,在这一点上,外资银行的确略显‘势单力薄’。”有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不少外资行关停中国的线下网点。去年底汇丰就在中国关闭了9大网点。据银保监会信息统计,2020年内已有3家外资行分行、33家外资行支行退出,同时有7家外资行分行、6家外资行支行开业,即退出数量多于新开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