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入世,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中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数据显示,外贸专业人才缺口五年内将达百万。
人才数量、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保守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万人才的大缺口。
来自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供应商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贸企业的需求职位,包括从跟单员、外贸业务员、采购员到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职位,目前已位居行业需求排行第六位。而如今对外贸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量上,更多体现在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上。因为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已不是改革初期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限于外语好、专业对口等基本条件。
据调查分析,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外贸岗位从业技能的要求提升: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就业资格证书是最重要的岗位“敲门砖”;而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高薪的关键。
与此同时,鉴于全球范围内外贸经营的集团化以及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外贸人才外延迅速扩大。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营销、外语或如纺织、机电等具体产品专业,科技型、法律型、金融型和管理型、信息型人才今天都可以在外贸企业找到一展才华的空间。
涉外律师、商务谈判成稀缺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指控近400起。由于当事企业缺乏国际经济贸易的专业人才,被动应付,最终被征收反倾销税,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进而痛失市场。
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倾销与反倾销诉讼日益频繁,诉讼人才成为竞争的热点。但是业内人士估计,现在中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2000人左右,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尤其稀缺,而涉外律师的收入相当可观,处理涉外法律案件,1小时的咨询费可达数百美金,特别是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案件,涉及到的金额往往会有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如果胜诉,律师费就有几十万、几百万美元。
根据近两年的行业发展,当前急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信息通讯、生物工程与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农业、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与奥运、世博会相关的建设与市场开发领域的招商引资、海外融资、上市与开拓海外市场等活动。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对企业来说,国际商务谈判师是外贸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承担着重大的经济风险。特别是有执业证书和实际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在猎头市场中往往是有价无市。
无论是实务操作还是高级管理,中国外贸人才全面欠缺的现象已成定局。专家预计,在未来三年里,中国的外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三分之二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左右,专业管理人员估计欠缺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