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外和跨国公司对国内技术人才日益看重,“技术+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需求主力,IT、电子行业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出现的一个新动向是:精通日、韩以及德、法等小语种的IT技术人才需求日益显现,但由于目前人才缺口大,企业遭遇招聘难。
一个趋势
小语种IT技术人才吃香
最新一期“10大IT职场人气职位”,赴日软件工程师位居排行榜之首,同时上榜的还有赴日程序员。由于海外培训机会、薪水较高等原因,赴日软件开发职位人气颇旺。但这两个职位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虽只是软件开发行业的普通蓝领,但却对日语听说读写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符合要求的国内应聘者较少。
不仅仅是赴海外工作的技术人员,国内IT企业对包括日语在内的小语种技术人员需求也呈上涨趋势。记者近期在周末一场综合性招聘会上看到,不少软件开发公司在招募懂日语、德语、韩语等语言的技术人员。其中一家名为“汉略(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招募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工程师各20名,在职位名称后特别注明了“小语种”,应聘者至少需要熟练掌握日、韩、德、法、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波兰以及俄语中的一种。该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本土软件开发公司,目前承接了某大型跨国IT企业的外包开发项目,正在招聘的小语种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是实现软件在全球各国的本地化,因为需要与全球各地的客户沟通,故娴熟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但这位招聘人员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精通小语种的技术人员较难找。
两大原因
IT外包市场日益强大;跨国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小语种IT人才需求的凸显使得“技术+外语”复合型IT人才再次升温。目前,在各类招聘载体上,须懂外语的IT技术职位随处可见,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位,“技术+语言”已成为需求主力。促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需要大批本土技术人才。在华跨国公司这两年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等“头脑机构”,一些国际性研发项目也随之转到国内,本土技术人才参与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研发项目的机会愈来愈多。而在这其中,电子信息业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最为集中的行业,软件研发人才因此成为需求量最大的群体。以微软为例,目前在中国已建成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亚洲工程院5大技术中心,网罗中国本土IT研发人员上千人。
二是由于中国日益成为强大的IT外包市场,海外或跨国企业对中国IT技术人才日益看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软件人才基地,吸引了全球IT跨国公司的眼光,本土公司承接的外包项目呈上升趋势,也需要招募大批既扎实技术能力又精通外语的技术人才。
三个难题
语言技术不能兼顾;培养模式和择业观有冲突;缺乏国际化工作经验
小语种技术人才需求上涨,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大规模的需求相比,目前符合企业要求的“外语+技术”人才仍比较紧缺。困扰中国本土技术人才的是三个难题:
一是语言技术不能兼顾。花旗软件研发中心一位人力资源高层人士曾告诉记者,国内软件研发人员要么技术能力不够,要么外语不行,技术语言难以两全成熟人才太少。目前,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IT技术人才已经不多,小语种的语言人才也处于紧缺状况,能做到两者兼顾,技术能力强且精通小语种的技术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择业的传统观念有冲突。高校中各种语言专业齐全,科班出身的外语人才不少,小语种也有,但毕业生普遍没有技术能力;同样,各类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又常缺乏外语功底。这样的培养模式直接导致了“外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另外,人们传统的择业观念也是原因之一。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跨国IT软件开发中心需大批精通外语的编程人员,而国内有外语特长的人才大多不甘于当“软件蓝领”,更愿意从事管理工作,使得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遭遇一线技术人才难招的窘境。
三是缺乏国际化工作经验。本土技术人才缺乏国际化工作经验,没有参与国际研发项目的经历,有时难以适应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也是本土人才的“软肋”之一。
由于本土人才短缺,目前IT企业在招募小语种技术人才时,更多地把眼光投向了海外人才以及有留学背景的“海归”。汉略(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精通小语种的技术职位以海外人才为主,在招聘过程中也明确“具备上述国家留学背景或母语为此语种最佳”。另外一种方式是退而求其次,招募一批外语能力强而技术能力稍弱的人员,包括高校毕业生,进行3个月的集中培训,使之能尽快胜任工作。
记者了解到,“外语+技术”的IT技术人员短缺,甚至已经影响到一些跨国软件研发中心研发项目的运作。目前培训市场上一些机构也抓住市场需求,开设了“语言+技术”的课程班,但毕竟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小语种IT技术的缺口一时还难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