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中国,著名中医竟然不足500人!而研究经费上,与西医相比竟然有着8.7:91.3的悬殊比例。很明显,中医药早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8月26日下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指着手头国家科技部一份调研报告对记者说。
“中医药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章琦难掩激动。他解释说,现在大多数的中医医院里,上世纪60年代后培养的多数中医早已不会运用传统的“望闻问切”诊疗方法,而且从业人员竟然从民国初年的80万人缩水到现在的27万人,其中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方的不到3万人!
缩水的中医
章琦关注中医问题,缘起2004年在贵州毕节地区的调研期间无意接触到了中药资源——天麻。
“当时贵州中药材不少,但是百姓似乎是种得越多赚得越少,整个药材市场竞争无序。而且中国贵为中草药的发源地,竟然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日本的汉方药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的韩药占世界销量的15%。”随着调研的深入,章琦感到吃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在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其他中医都得进一步温习‘望闻问切’。”章琦表示。
而这期间,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中医却锐减如此,而西医则从1949年的约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目前国外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已有30万-50万人,首次超过我国国内的中医药从业人数。
“国内老一代的名医已经过世了一大半,当道的名中医中,从50岁到70岁之间,真正出挑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100个里也找不到1个了。”从西医转行的中国发展研究院自然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于文向记者感叹,中医的很多精髓都在被异化。
祖上行中医的于文坦言,自己早年也对以西医神往,“白大褂,或是仪器设备,都让人觉得比中医要先进许多,所以当时我的第一选择便是西医。”
虽然中途又回归中医的门道,但于文现在熟悉的几个所谓中医研究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很强,却少有在中医上愿意多下工夫的。
“说他们连《本草纲目》的序都读不懂确实一点都不夸张。”于文说,这些中医院校的学生现在都是1=3时间学西医,1=4时间学英语,而西医院校学生只有1=250的时间学中医。“乃至潜意识中,他们还认为学中医还掌握了西医是属于比较时髦的活,不然,人家觉得你老土。”
长沙长海医院的医生收入仅相当于三流西医医院医生的收入水平。
“由于卫生医疗进行改革以后,迫使医生也需要以业绩进行考核,医护人员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贾谦指出,这样造成简单的病症医生也不会用简便灵验的中药为病人治玻“明明喝姜汤就能好的小毛病,也非要让仪器、设备、体检发挥一下作用,误以为精确的仪器们便夺走了中医的市场了。”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为3:7。“最直接的说法就是,我国现在的中医院还要靠西药的收入来养活自己。”贾谦哭笑不得,如今大多数中医大夫是兼开中成药和西药,甚至有些中医院所开的中药处方只占整个医院处方的3%!
由于整个行业的萎缩,许多中医医院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样是医药收几块钱的挂号费,中医师一天看10个病人才四五十块钱,西医师看1个人就什么都解决了,这样的巨大经济落差下,中医怎么能存活呢1贾谦说。
中医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套用了西医的标准及其教育体系,中医正面临着被釜底抽薪般的前景。
浙江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宋康也承认,自己中医出身也会西医,虽然所在的是中医院,实际上是综合性医院。“显然是因为西医收费高,经济效益好。只是从客观来说,从社会效益看,从投入产出比看,肯定是中医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现代化迷途
2003年10月,当甘肃某中医院从德国贷款9000万欧元购买进口设备仪器的时候,贾谦就质疑其院长:“中医三个指头就能解决的问题,购买这么昂贵的诊断器材有什么用?”该院长笑曰:“中医总是要走现代化的路。”
“我看他们都是脑子进了西医的水”贾谦多少有些恼怒,对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变异,中医正逐渐走向边缘。
“我们决不能把中西医结合放进这个法里边,要首先肯定中医是原创性科学。”贾谦强调说,本来就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硬是混在一起,到头来只会落得以西医的标准来管理中医。
14年前,科技部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申请的“促进中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课题拉开了中药现代化的序幕。1997年,科技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还确实引发了一阵中药热。
“现代化的提法是正确的,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现代化的路径走偏了。”数十年不遗余力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贾谦今年4月份抛出了一份《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的深刻检讨。
其实,早在2002年底,他已经发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反思》,并指出“青蒿素”类提取物并不能认为是中药。而那阵子,某院士甚至几次三番电话提醒贾谦,中药需要现代化,需要与世界接轨,敲开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大门。
“由于当年课题组的成员还不很懂中医,想当然地把‘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疮、‘提取有效成分’、‘争取三两种中药堂堂正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朝等都写了进去,结果误导了有关研究人员,误导了中药产业,更误导了有关决策部门,以致最后误导出《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贾谦痛心地检讨着曾经的过失。
事实上,就在同年2002年,试图打进国际医药市场的几种提取物药纷纷败北。为了走出一套模式,以国际管理药品的相关标准来实现中药现代化,随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中药提取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草药种植规范)等纷纷出台了。
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董事许锦柏表示,所谓的现代化就需要把过去家庭作坊变成规范工厂,搞GMP要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投入。他透露,上海曾有某企业投资1.2亿元改造车间,进口了很多仪器设备,但是企业老总私下也表示,其实只要用2000万元就可以了。
“问题是,不投这么多,不让生产啊!”许锦柏甚至发现,贵州、云南等地区的一些医药企业GMP全达标,老板却找不到了。“因为这些老板实在是再找不到钱去生产,只能逃避,这到底是鼓励还是不支持呢?”
“显然,课题组需要检讨过失,也意味着我要与之前自己的各种观点作战。”贾谦亢奋地说,“西方国家没有中药,哪有中药之轨?我们跟谁去接轨?美国FDA对中药一点不懂,到底有没有资格评审中药!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千年的中药标准制定自己的中药之轨,再向外铺轨,让西方兴起的自然医学与我们接轨”
内外交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有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达5万余所,中医师2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越来越多的蓝眼睛高鼻子也做起了推拿。
但是,年初美国FDA要求全美国范围收回已售出的13种中成药,近日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检测出“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一时间,中医药在海外的境遇再度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中医界的专家对此不约而同地表示,中药的毒性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但中药理论本就有“以毒攻毒”一说,是西方的标准并不能理解中医药的辨证论治。
从未公布中药研发业务的上海美迪西制药有限公司其实一直专注中药的代谢研究。一年有10个月在美国的副总裁张劲涛颇有体会地向记者强调,让老外接受阴阳理论的概念是很有难度的,所谓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必须重新找出中西结合点。
“这么多年来,所谓拿到美国FDA批准的中药多数实际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流程去报批,也就进不了美国主流药物。”张劲涛提醒说,在美国有规定,中药及其制剂可以作为膳食补偿剂,但不可提及其医疗功能。
“整个美国对中药的认可度实际非常低,以致中医针灸10余年来一直未能列入医疗保险范畴,掌握医药保险命脉的西医师绝不轻易允许既得利益受损。”
张劲涛介绍,在唐人街也会有一些中医药铺,但是他们是不可以行医的。“你不能说自己能治什么病,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只能做不能说的境况,根本不能用以‘Medical Doctor’的称呼,而且这还是违法的。而且万一遭遇起诉,那就只有败诉的份,很难得到法律保障。”
就是亲身推动国外自然医学“道法自然”的于文教授,也很难揣摩当前《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国际化提法。
在于文看来,中医还是要先走国产化。“不然,很多卖祖宗的事情都会出来了。”
而这点,在章琦8月20日上书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中也有提及。据章琦介绍,去年一位叫Hamluesch的美国人就著书《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尚未进入我国书市),书里很大篇幅讲述了该家族为占领中国中医药市场的全过程,甚至披露了当年洛克菲勒财团如何授意某国际组织下令该组织会员国不准买卖中药。
“这本书里嘲笑中国人很贱,给他们很少的钱就愿意出卖秘方。”章琦愤愤不平。在他看来,国外实际对中医形成了一种“内外夹攻”的策略,外部他们不准中药走出去,内部又以‘伪科学’来让中国人对自己的“瑰宝”产生怀疑。
不过,中医药的现状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8月26日刚结束的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上,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于文明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以“中西医并重”作为卫生工作的方针,将开始起草《传统医药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