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的一个晚上,正准备上床休息的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的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通知他立马赶去东湖宾馆。
周谷城挂断电话后,赶紧穿好衣服,直奔东湖宾馆。等他赶到的时候,市公安局局长黄志波早已等候多时,周谷城一到,黄志波就直接拉着他去机场了,路上周谷城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派专机来接他们了。
当晚,周谷城赶到毛泽东住处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这么晚了毛泽东仍旧站在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周谷城深受感动,连忙走上去握住了毛主席的双手。
随后,毛泽东将周谷城一行人客客气气地迎进了屋内,众人坐在沙发上,共同欣赏着西子湖畔的朦胧夜色,工作人员进来倒好了茶就陆陆续续离开了,只剩下众位老友畅所欲言。
也许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周谷城整个人都有些拘谨,毛泽东见老友如此紧张,便笑着问大家:“你们知道关公姓什么吗?”
周谷城听到这句问话先是一愣,有些没把握地回答道:“姓关吗?”
毛泽东听完周谷城的回答哈哈大笑,在座的众人又说了几个答案,毛泽东全都摇头否认,没想到这个“简单的问题”没一个人答对。关公到底姓什么?毛泽东最后又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毛泽东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您接着往后看就明白了!
一、与毛泽东“同乡同师”
1898年周谷城出生于湖南益阳的一个贫农家庭,和毛泽东一样,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做家务、干农活了。
1905年,周谷城进入了周氏族立两等小学读书,当年正好赶上新旧文化交替,周谷城就在这样的文化碰撞里学习了8年,特殊的教育环境让周谷城对新旧文化都十分精通。
15岁的时候,周谷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毛泽东也曾在这里就读,校长符定一是当时社会上很有名望的教育家,治校以“公、勇、勤、俭”为指导,周谷城进入中学后对英语和数理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其本身扎实的古文功底,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国文老师袁吉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省立一中教书时遇到的古文最好的学生是周谷城,在第一师范教书时则成了毛泽东。”
由此得出,在袁吉六心里,毛泽东和周谷城两人的古文水平都很高,几乎不相上下。
除了符定一和袁吉六外,毛泽东和周谷城还有一位共同的老师,那就是“板仓先生”杨昌济,杨昌济当年也曾在省立一中教课,主要负责修身课,杨昌济的风度、道德和品格都对周谷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周谷城打从心里尊重和佩服杨昌济先生。
所以说,周谷城和毛泽东是一对很有缘分的朋友,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师,这种特殊的关系也让两人之间的友情更为坚定。
1921年,毕业的周谷城进入了长沙第一师范任教,同时期毛泽东也在第一师范担任主事,积极策划着工人夜校,也正是因为工人夜校,周谷城和毛泽东才渐渐开始交往。
当年,周谷城每次下课回宿舍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师大礼堂,他经常看到穿着草鞋、挽起裤腿、一副农民打扮的毛泽东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向台下的工人、农民群众作演讲。
几次过后,周谷城对毛泽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看起来有些乡土气息的年轻人在讲台上却是那么吸引人,不论是演讲时幽默的话语还是奋力挥动的双臂,都让周谷城驻足不前。
“你在一条大河里面游泳,如果你既不上这边的岸,也不上那边的岸,早晚是要被淹死的!”这是毛泽东在向工农群众解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问题时作出的比喻,周谷城一直都记得这句话,一句通俗简单的话却高度概括了资产和无产之间彻底的两面性,是完全不存在中立余地和灰色地带的。
毛泽东的这段话也给了周谷城极大的启发,更让周谷城坚定了参加农民运动的决心。
就这样,周谷城和毛泽东走得越来越近,毛泽东还经常拿来各种共产主义的小册子和手抄件来给周谷城看,两人一边阅读一边交流,随着一段时间的学习,两人的思想觉悟都提升得很快。
二、心向革命向着党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谷城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和哲学原著,他对科学和民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种种新思潮都对周谷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让周谷城养成了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学习态度。
“五四运动”的洗礼,为周谷城后续在历史、哲学、逻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毛泽东和何叔衡等进步青年在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周谷城应毛泽东邀请成为了自修大学和船山学社的老师,主要负责心理学课程。
周谷城一边当老师,一边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先后出版了《实用主义理论学》和《生活系统》等书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理学系统。
1924年,周谷城来到了正处于革命高潮中的广东,当时毛泽东正好出任了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当他得知老友周谷城也来广州了,立马兴冲冲地邀请周谷城来参加自己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周谷城如约而至,毛泽东高兴地对他说道:“周先生不如留在这里教书,反正书也是要人教的。”
毛泽东的这句话非常幽默,周谷城听完不禁莞尔,但是考虑到自己还没有辞去湖南第一师范的工作,周谷城便摇摇头拒绝了毛泽东的邀请。
毛泽东有些不舍地说道:“一师的问题好解决,你留在这里吧。”
见毛泽东如此挽留自己,周谷城还是犹豫了,但是当时的周谷城实在放心不下一师的工作,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拒绝了毛泽东,并于两个星期后回到了长沙。
没多久,毛泽东也回到了长沙考察湖南的农民运动,这一次周谷城没有再拒绝毛泽东,出任了湖南省农民协会的顾问,创立了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协会,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
参加到农民运动中的周谷城对革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思想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他利用自己在革命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提笔写下了《农村社会之新观察》,完稿后周谷城特意拿给了毛泽东看。
毛泽东仔仔细细地看完后,点点头表示了认可,并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之后他对周谷城说道:“这篇文章很好,是下了功夫的,应该拿去发表!”
果不其然,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周谷城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在农民协会工作的这段时间,周谷城的生活状况其实非常窘迫,他的工资很少,工资拿到手后不是帮助了工农群众,就是用于工作了。
为了省钱,周谷城将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降到了最低水平,有一次毛泽东来探望他,发现周谷城就住在黄鹤楼附近的“小破旅馆”里,房间又小又昏暗,还飘着一股霉味。
毛泽东有些心疼地问道:“你怎么就住在这里?”
周谷城不以为然地回答:“这里很便宜,一天只要一角钱。”
看着眼前的这位故友,毛泽东心里是又感动又敬佩,周谷城本来是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的,但是为了革命为了党,周谷城自甘降低生活水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农民运动之中。
说实话,比周谷城还要艰苦的同志不是没有,但人往往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周谷城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随后,毛泽东邀请周谷城参加了全国农民协会的工作,周谷城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全国农民协会会议厅,等着开会。
虽然整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周谷城没有半句怨言,这种每天睁开眼就为革命作贡献,奔走于革命一线的生活让周谷城觉得很充实,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很充实。
可惜,好景不长,国民党背叛革命后,毛泽东回到了老家,开始准备秋收起义,周谷城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分子的迫害,过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周谷城的生活才有了一些起色,他的内心依旧向往着那种为了革命四处奔走、挥洒热血的生活,但是生活的狼狈让周谷城分身乏术,更无法得知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进行到了哪一步,如何再次联系到组织?
1936年,毛泽东从延安抛来橄榄枝,周谷城一度欣喜若狂,他高兴的原因不仅仅是毛泽东的来信,更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取得的傲人成绩,毛泽东的这封信为周谷城昏暗的生命带来了一束光明,让周谷城再次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三、十八年后再相见
1942年,周谷城在陈望道的介绍下,进入了复旦大学出任历史系教授,还在陈望道负责的新闻系开设了英文报纸分析课。
这份工作对于周谷城的帮助很大,有了正当的职业后总算是不用担心吃喝问题了,周谷城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就此结束了。
生活条件好转的周谷城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于抗日民主运动中,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学问和人品也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打油诗:“周谷城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人才济济。”这首诗是对周谷城最好的肯定和奖赏!
工作之余,周谷城也会经常给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写信,向毛主席传达自己的思念,告知毛主席自己的状况,受形势所迫,这对老友整整十几年没有见过面。
一直到日本投降,周谷城才有了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当时还是中苏文化协会秘书长张西曼同志找到了周谷城,告诉他毛主席要来重庆的消息。
周谷城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自己终于有机会见到阔别十几年的老友了,自己印象里的润之还只是一个为了革命四处奔走的“湖南伢(yá)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了出色的人民领袖,周谷城迫不及待地想要握一握毛主席的手,和毛主席说说话。
毛主席抵达重庆后,张西曼领着周谷城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等候,半晌后,身穿着蓝色布衣,戴着礼帽的毛主席才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了过来,周谷城紧张地在衣服上擦擦手,快步朝着毛主席走过去。
看到周谷城,毛主席的神情也变得激动起来,他主动伸出手握住周谷城微微颤抖的双手,微笑着问道:“你就是周谷城先生吧?”
这么多年没见,两个人的模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眉宇之间依旧有着当年的风采,听到毛主席这样问,周谷城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连连地点头,半天才憋出一句:“已经十几年了啊!”
周谷城看着毛主席,关切地问道:“你的胃出血,好了吗?”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周谷城还记得自己的老毛病,毛主席内心深受感动,他幽默地回答:“我这人啊,在家有饭吃就要生病,端起枪来上战场,病就没有了!”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周谷城放心了不少,随后两人又交谈了几句,工作人员突然走上前来催促毛主席去会场,毛主席只能和周谷城匆匆告别,挥了挥手,便离开了。
周谷城则站在原地,一直目送着毛主席走进会场,直到看不到毛主席的背影,周谷城才转身离开了。当年就知道润之非池中之物,如今见他这么好,周谷城内心也安定了不少。
过了几天后,周谷城又带着几位好友,一起去拜见毛主席了,毛主席热情地欢迎了周谷城的到来,真正的友谊,永远不会被时间消磨,哪怕是十几年未见,再见时依旧分外亲切。
四、关公本来不姓关啊
1945年后,周谷城再次见到毛主席已经是建国后了,周谷城成为了复旦大学的首任教务长,和郭沫若、侯外庐等人共同创办了上海历史学会,出任了会长,此时的周谷城已经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风云人物。
1956年,周谷城应邀来到了中南海,再次见到了老友毛泽东,毛泽东不仅热情招待了周谷城,还邀请自己的这位老友兼老乡去中南海的露天游泳池游泳。
毛主席一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游泳,只要有空,毛主席都会去游一游,但是周谷城算是半个旱鸭子,对游泳不是很精通,见毛主席邀请自己,周谷城有些忐忑地说道:“小时候还能在老家的小河里游一游,现在嘛,都不知道能不能飘起来了!”
毛主席听完后大手一挥,笑着说道:“那就下水试试嘛!”
话虽如此,但周谷城还是磨磨蹭蹭地不敢下水,说话间,毛主席却早已脱掉了外衣,一个猛子就扎到了水里,在深水区里畅游起来。
周谷城却始终没有下水,只是在岸上一边阅读一边等候毛主席游完,半晌后毛主席才上了岸,看到周谷城正在看书,毛主席就披着衣服走到了周谷城身边,拿起一本《汉书》翻开了自己正在阅读的部分,对周谷城说道:“赵充国很能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主张。”
赵充国的故事周谷城知道一些,这个人是汉武帝时期的,曾经提倡在西边屯田戍边,刚开始的时候没多少人赞成他,但是赵充国没有放弃,四处开导劝说大家,最终取得了很多人的认可,毛主席一直很欣赏赵充国。
看到赵充国的事迹,毛主席可能是联想起了自己早年的革命历程,真理被人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周谷城非常认同毛主席的观点,所以在别人提出新的意见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否定,要在进行了辩证的考察后再给出观点和评价。
毛主席之所以对周谷城说这句话,也是希望周谷城要坚持真理,哪怕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认可,但也不可以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像这样的谈话,周谷城和毛主席进行了很多次,建国后国家局势稳定了下来,毛主席和周谷城也有了更多的见面机会,两个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人经常在一起交流谈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毛主席的一些见解更是让周谷城这个专门研究历史的人自愧不如。
1958年1月,中央在杭州召开了会议,毛主席也去了杭州参加会议,顺便出来放松放松。
当时的周谷城刚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准备休息了,突然家中的电话响了起来,周谷城连忙接起电话,电话那边的人通知他赶紧去东湖宾馆一趟,周谷城以为出什么事了,赶紧穿好衣服,直奔东湖宾馆而去。
到了东湖宾馆城后,周谷才发现接到通知的人不止他一个,市公安局局长黄志波更是早早地等候在那里,见到黄志波后,周谷城才明白原来是毛主席要见自己,还派了专机来接。
周谷城没有多想,就跟着黄志波等人坐上了飞机,等到众人抵达毛主席在杭州的下榻之处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点点灯火下,毛主席站在门口朝着他们挥手,周谷城连忙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毛主席的双手,看到了老友的毛主席很高兴,连连招呼着众人进屋里坐。
众人坐定后,毛主席看着窗外的西子湖,问道:“你们知道关公姓什么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突然,在座的众位学者被问得有些愣住了,主席怎么会问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
见众人不答话,和毛主席交情比较好的周谷城回答:“姓关吗?”
毛主席听完摇了摇头,在座的众人又猜测了几个答案,毛主席全都是摇头,结果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人能答对。
见状,毛主席幽默地说道:“关公本来不姓关啊,当年关公的家乡有一名恶霸,为非作恶、无恶不作,关公为民除害杀了这个恶霸,一路逃到了潼关。守军问他叫什么名字,关公左顾右盼正好看到了潼关二字,便说自己姓关,从此以后便真的姓关了。”
其实毛主席给大家说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关公到底姓什么,在民间有很多说法,《归田琐记》里就记载着关公“指潼关为姓”的故事。
在清代戏曲《清音小集》中记载关公姓冯名贤,戏曲《斩熊虎》中则说关公本姓胡,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则说关公出生于山西运城长平村,本姓夏,《三国志》中则是山西运城解州镇人氏,姓关,字云长。
所以说,关公到底姓什么,真要找出一个权威答案来还真的不好找,既然如此,毛主席为什么还要问“关公姓什么”这个问题呢?
其实毛主席也是为了缓和气氛,事出突然,包括周谷城在内的诸位在见到毛主席之前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所以难免有些拘谨和紧张,这对接下来的谈话很不利,所以毛主席才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出了这段传说,给大家缓和一下气氛。
确实,毛主席的风趣幽默让周谷城等人都放松了不少,这一晚,大家聊得都很畅快,深夜的时候,毛主席还请大家吃了宵夜,一直聊到凌晨三点,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毛主席还亲自将周谷城送到了门口,看着他坐上了车离开了,才回到房间休息,第二天白天,毛主席又给周谷城打了电话,邀请周谷城共进午餐……
毛主席和周谷城之间的革命友谊是非常坚定的,主席一直都将周谷城当成自己的挚友对待,虽然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但是在毛主席心里,周谷城一直都是当年那个和自己一起搞农民运动,共同学习共产主义的知己好友。
自1921年与毛主席相识到毛主席去世,周谷城整整陪伴主席走过了55年春秋,这么多年的友情,两人早已成为了彼此生命里的一部分。
毛主席去世后,周谷城参加了复旦大学举行的追悼会,然后形单影只地回到了宿舍,追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历史的车轮仍旧在滚滚向前,那个和自己睥睨古今、畅谈未来的人却不在了,周谷城怀着万分的悲痛,提笔写下:“且化悲哀为力量,继承遗志夺高标。”
短短的一句话,却承载着周谷城对老友满满的哀思,如今你不在了,我便要继承你的遗志,再夺高标。
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