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木上行走

80酷酷网    80kuku.com

  

  张萍婚前在广告公司上班,结婚后她发现身为内科医生的太太,很难有份自己的工作,因为丈夫在医院的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晚上常常需要值夜班。如果张萍是职业女性,家中的事情谁来照料?孩子谁照顾?忍痛之下,她辞掉喜爱的工作。婚姻生活十五年,儿子读到初中,张萍的工作生涯也中断十五年。目前,张萍生活的重心就在家庭与丈夫的事业。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看到孩子的成长与丈夫的成就,她也颇为满足、骄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象张萍女士这样的专职太太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回归"家庭,成为一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选择。

  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勿庸晦言,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较男性大得多。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同样的职业生涯阶段里,女性和男性不同,比如女性大部分会因为生育而暂时离开职场,很多人可能离开时间较久。

  研究表明,女性职业发展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阶段模式,即倒L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参加工作之后,持续工作到退休,结婚生育后女性承担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如中国大多女性现在的就业模式。

  二阶段模式,即倒U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结婚前劳动力参与率高,结婚特别是开始生育后参与率迅速下降,反映出传统家庭分工:男性挣钱养家糊口,女性婚后作家庭主妇。如新加坡、墨西哥等国的女性就业模式。

  三阶段模式,即M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婚前或生育前普遍就业,婚后或生育后暂时性地中断工作,待孩子长大后又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模式。

  多阶段就业模式,即波浪型模式。女性就业是阶段性就业,女性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可以多次的进出。这种模式是近十年中出现的,如社会福利高的北欧国家就开始流行这种女性就业模式。

  隐性就业模式。女性就业主要在家庭经济中,结婚后女性只是换个家庭工作。家庭中就业一般不被官方纳入就业统计范畴。如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就业模式。

  总的来说,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特点之一是存在"二个高峰和一个低谷",一个高峰是在女性就业后的6-8年左右时间,即女性就业后但未生育前;另一个高峰是在36岁以后的十余年间,此时孩子基本长大或可托人代管,自身精力仍充沛、阅历丰富,女性事业辉煌通常在此时期;一个低谷在这两个高峰之间,通常是生育和抚养孩子的8年时间。特点之二是就业面窄,发展速度缓慢。特点之三是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道路有决定性的影响,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较男性大得多。

  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国际经验表明,缓解这一冲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倡导男女平等地共同承担家务责任以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制定有利于女性就业的社会政策,鼓励实行弹性就业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

  就个人来说,一方面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好职业发展的规划,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提高生活效率,提升生命质量。

  一位署名"蓝天"的女士来信谈到"我挺喜欢我的设计专业,但是结婚不到半年,也许某天开始我会离开一年,当再回来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能有单位愿意聘我!"我认为这里面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用人单位应根据《妇女权益保护法》,保证妇女应得的各项权利,女性朋友也应该拿起《妇女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自己获取正当权益的"武器";二是既然"蓝天"女士对设计专业感兴趣,那就继续发展这方面的兴趣即可,在暂时离开职场的时候将之视为"沉淀期"和"重新规划期",这个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在冬季学会游泳,在夏季学会溜冰";三是一定在暂时离开职场之前就要通过努力的工作和思考,为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有所准备和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更好的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作者个人信息:张放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特约研究员。国家注册职业指导师。

  作者联系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