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各部门皆人才济济。每名总监的月薪都不下2万元,人工成本自然相当高。可是令老总头疼的是,实力雄厚的开发部这个龙头却怎么也雄不起来,在近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
一日,我咨询一位做了10年成本管理的朋友,“你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问题出在哪儿呢?”
他笑而不答,忽然问我:“4=3,你相信吗?”
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于是我大力摇头,一口咬定,“不信!”
朋友笑了笑,拿出笔解析给我看。
已知3和4,求证4=3。
证明:假设A+B=C,那么,
(4A一3A)+(4B一3B)=4C-3C;
整理方程式,4A+4B-4C=3A+3B-3C:
提取公因式,4(A+B-c)=3(A+B-C)
去掉同类项,4=3。
什么?!我顿时蒙了。
我悟到,如果把A和B看作成就一项事业所需的人才成本基数,3和4看作企业配比的人才量,那么c就好比总收益。通常我们以为拥有的人才越多,效益指数就会越高,但当人才朝着不同方向运动时,也就是目标不一致时,就如同“去掉了同类项”,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就是0,甚至是负数,而3和4就会变得毫无意义。问题的关键是,投了巨大的成本,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我们最终发现,所有的努力徒劳无功,甚至陷入成本黑洞时,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像不相信在一定条件下“4=3”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