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导应懂得“和谐管理”

80酷酷网    80kuku.com

  

  刘峰称:企业激励要避免陷入误区

  “整个中国都在提倡和谐社会,企业管理中你能不讲究和谐么?”上周六本报与厦门经理学院主办的《企业管理创新讲坛》上,中国管理科学院领导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峰教授讲课爱提问题打开学员思路;采访中也一样,记者刚提出“和谐管理”的主题,他就把“皮球”踢了回来。

  “对于和谐社会我是发自内心地想宣传,谈和谐管理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刘峰教授说,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放在企业管理中,就是领导与被领导者、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和谐。做到管理和谐关键要把握好两个平衡:

  首先是权力与权利的平衡。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中国火车提速三四次了,还是跑不过国外火车。为什么?在国外,跑得快的火车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所以,火车跑得快,光靠领导是不行的,必须全靠动力带。

  领导干部作为管理者,关键是要给团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件事。简单到具体事务中,就是各级领导要注意限制自己的硬权(职务权),更多地运用软权(影响力);同时扩大被管理者的权利,特别是表达意见的权利。

  其次是责任与权利的平衡。刘峰认为,和谐的组织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权利。领导者的责任是制定规章制度,设立发展方向,选对合适的人;中层的责任是要达到这些方向应该干什么,干多少;基层则要具体考虑怎么干?

  遗憾的是,现实管理中很多领导要么还搞不清楚这些责任分工,要么不肯轻易授权。而聪明的领导就会先放手让下属去干,等他们干不好再出来管理。如果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不仅分身乏术,而且不一定能干好,最重要的是还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

  还有些领导只让下属承担了责任,却忽视了他们的权利,没有将其看做是具有尊严、专长、差异性的完整个体。其实,企业管理达到和谐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是有用的。使每个人都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才是和谐管理的最高境界。只适合做中层的人,即使你提拔了他,他也无法与组织实现和谐。

  那和谐是否意味着搞平均化?和谐管理还需要激励么?“当然不是,和谐管理也需要激励,但是要激励和保健相结合。”刘峰说,很多企业对激励的运用都陷入误区,即不被激励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

  实际上,对业绩优秀、能力突出的千里马要激励,激励是增量,也必然是少量,通常只有约20%;对大部分业绩不突出却兢兢业业的老黄牛要保健,可以待遇持平但得给他们安定感,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的常量;只有对不到10%的不合格者才处罚或淘汰。具体到一个人来说,也是只有20%的时间处在激发态,70%—80%时间是处于常态或保健态。所以,和谐管理的另一个要诀是先保健、后激励。保健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达到和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