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受压力之重:“汝能坚持否?”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来华为员工事件的争论成为企业界热点话题,但这个问题相对“小众”,这种极端状况毕竟只是少数,相比之下,抱怨压力大的经理/员工却是相当之普遍,“心理亚健康”者远大于“身体亚健康”者。各个企业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它涉及到相当多的经理/员工每个,由此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经典武打电影《少林寺》中,我只记得里面一句相当经典的台词:“汝今能持否?”借用到我们这里,“汝今能坚持否?”,我们能否战胜压力、承受压力?当是值得一讲的话题。

  怎么认识压力

  压力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说自己压力大时,其所指并不一样。

  基层员工可能是疲惫于很多琐碎的事情,或者是薪水福利;而中层经理则困扰于团队的业绩能否达成,部属的能力提升总是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而高层经理对于企业投资回报、竞争对手较量等等心事重重。年轻时有年轻时的烦恼,老了有老了的麻烦;穷人有穷人的烦恼,而富人的烦恼一点也不少,只是不同而已。可以讲,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烦恼、压力都不可避免,只是种类/程度会有所差异。因此,你会经常遇到压力(甚至有些压力靠自己并不能完全克服),这并不是你运气不好,或者是出身不好,或者是谁故意为难你。

  往往很多人喊有压力并不是压力本身,而只是“不平衡”的感受占了上风,“为什么我要这么吃苦而他只要怎么样就XXX了?”。其实,仔细想想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要你想明白了自己是一个正常人,老天和社会没有特别亏待你,只要你不觉得“委屈、不平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压力感”好像自然而然已经轻了很多。“原来我蛮正常的,不吃亏”,这样一个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重大的判断往往就能令你平静很多。

  在今天中国的环境下,地多人更多,我们处在经济的发展期,我们的资源/优势都非常有限。自从1800年以后,中国就未能走在世界前进的潮头,作为落后者我们要追赶,就必须拥有超过领先者的努力和智慧。我们不能与他们去比较休息享受的时间,潇洒休闲的程度,那些都是属于领先者的“战利品、奢侈品”,要知道,他们为了获得这样的领先地位,曾经付出了智慧与汗水,只是这点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甚至是遗忘。领先者传递的享受信息往往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因为真本事最难学,而享受休闲却最容易模仿,几乎是人就会,所以多数人都会期盼或者学到领先者们的休息享受。中国这几代人在超越领先者的过程中,必然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中国要想腾飞/发展,这几代人就需要付出而不是享受。美国人在睡觉、在度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努力工作。对国家如此,对企业也是如此。因此,这几代国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无疑巨大,但是,它是有意义的,也是必须的,而伴随着中国的强大,我们的后代必将更加优雅、更加富足。人是活在历史中的,谁也躲不过这个大环境,认识到这一点,又可以轻松一些了。

  对很多人来讲,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会导致压力增加,因为很多人的习惯或者说人的潜意识都是期望有“把握感”。其实,不确定性本身并不会增加多大的压力,而不确定的感觉却往往会加大人们的压力感。但现实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等诸多革命性因子导致“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多样化、个性化逐步被更为广泛地接受,这些变化都要求人们能够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而不是压力重重心事重重。并不是只有你对未来不再有把握能力,绝大多数人都必须面对这种社会的变迁,由此产生压力就是“胳膊扭大腿,自寻烦恼”了。

  有些压力换一个角度就不是压力了,悲观的人总是看到负面的东东,而乐观者总是能找到乐观因子。古人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则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讲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的是令人非常钦佩,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能够按此去思考的人实在不多。压力在有的人眼里是贬义词,但它实际上至少是中性词,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是褒义词。因此,压力,在超过半数的情形下,意味着成长和提高的机会。

  怎么应对压力

  压力,并不应都是简单、直接地“释放、避让”,更不能“坐以待毙、只是抱怨空喊”。积极地面对压力才是解决方法。组织/个人都是需要压力的,否则就像生活在温室/无菌室里,反而会降低免疫力。失去了压力,人类也就失去了动力,正是压力推动着社会与组织的进步。当然,压力过大就会导致行动变形,就会超过“弹性限度”,那样弹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没有压力是万万不行的,每个人应保持适度的压力承受。

  只是每个人对“压力适度”的判断会有很大的差别。“压力”与“压力感”是两个概念,千万不要混同。有的人面临很大的压力/困难却“压力感”并不强,有的人其实面临压力不大但却天天喊着“压力感”巨大。前者能堪大任,而后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觉得幸福。人的能力不同,决定了其对压力的评判。很多人的压力是因为“不会、不熟悉、不擅长”所导致的,这惟有通过提高技能与熟练度才能解决。因此,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是减少压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看着朴实,却着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任何人都必然会遇到他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就是所谓的“人总是会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位置,梯子的顶部”,只是您的梯子别太短了。与其天天抱怨压力大,还不如从本源着手:提高自身或团队的能力。这才是解决之道。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应对压力,也是如此。不能只是抱怨、等待,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要将压力传递。

  其实,压力某种意义上就是责任,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压力管理的高境界,通过转变为动力最终达成某种突破、达到某个目标,那个时候,你将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不是被压力压垮。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尤其内在压力转化为动力时的效果更为明显,也就是“自己要进步/要学习”与“领导让你进步/别人让你学习”的效果完全是两个概念。

  多数压力要传递,要传递给部属,团队中如果只有负责人有压力,那么这个组织的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要将压力传递给上游供应商或者是下游经销商,供应链的竞争日益要求跨组织的协同,而压力也是跨组织协同的基础。如果只是你很着急期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你的供应商无所谓,那么你的客户服务水平也不可能太高。当然,有一些不适合你的组织成员分担/知道的压力则无须他们承担了,但这样的时候真的很少。

  工作当中“追求卓越”,生活当中“知足者常乐”,这样的原则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面临压力。生活当中的攀比、欲求或过高的期望,都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导致郁郁寡欢,而“知足者常乐”的古训在浮躁的今天绝对是值得保留的美德。而在工作当中,追求卓越的精神带来前进的动力,这种进步的压力往往会带来创新精神、恒久的努力。以这样的原则来面对人生与工作,压力将在可掌控的范围内,你不会觉得压力过大;但很多人是恰恰相反,工作当中“知足者常乐”,生活当中“追求卓越”,这必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失落。
  
  结束语

  如果你认为华山真的只有一条路,那么即使路上充满荆棘,肩扛手提也要把路修好;除非你觉得华山后头还有一条小道,否则任何的退避、抱怨都是白搭,错过了登山时机,天黑了,只会让你越加被动。工作、人生,往往就是登华山,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选择的机会,既然如此,那就去努力就是了,如果因此被所谓压力困扰,实在找不出任何意义。

  “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你可以获得更多成功,而几乎永远不会太失落,这样压力就自然而然被消解了。两个看似矛盾的行为相互结合几乎意味着完美。

  多数中国人在生活中能承受很强的压力(尤其老一辈中国人尤其突出),而国内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刚刚开始,多数人尚不习惯,这使得很多国人工作中承受压力的能力并不强。透过这样一个关于压力的多角度思考,将我的心得与各位分享,期望能够给大家的工作、人生带来一些启示!正确认识“压力”,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积极应对“压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汝今能坚持否?”,能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管理频道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