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绘画萤火虫怎么画,是画得越像越好吗?
坦诚地说,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对绘画的认知确实是画得越像越好,至今恐怕仍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画画就是将要画的客观对象真实的描绘下来,当然是画得越像越好了。甚至就连西方早期的古典主义写实油画也是把画得像“真实精准”做为创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古典写实油画很多时候还担负着“画像”的功能。
但是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变革,画画“画得像”已不是评价一幅画的主要标准。比如传统的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突出画的文化内涵和意境,提出“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中国画有了“书画同源”,有了“画书诗印一体”,有了深沉旷远或朦朦胧胧的意境之美。
西方油画一开始是追求“画得像”的。“写实”油画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一直主导引领着西方油画的发展。但是照像技术发明并应用以后,“写实”油画在西方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印象主义油画和抽象主义油画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绘画认知上的传统观念。“画得像”不再像过去那样被视为一幅画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学习绘画,能够把要画的客观物体“画得像”,说明已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功底,但“画得像”并不一定就说明画得好,画得有思想有风骨有气韵有精气神而且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让人观之眼睛一亮,心为之共鸣,为之感动,这样的画才能称之为好画。
你带孩子阅读绘本有什么小技巧?
给孩子的小手里塞一本书永远是正确的。
我家孩子正式开始接触绘本是在快三岁的时候。有一本书,是她最喜欢的,从三岁到小学一年级,有事没事就把那本书拉出来翻一翻。那本书的封面,我用胶带全页面覆盖的粘了过去(软皮封面),那是一本“伤痕累累”的书。也是她最爱的一本书。
绘本不是书,是孩子的玩具。对于小孩子来说,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是玩具。陪孩子看过绘本的妈妈都知道,孩子刚刚接触到书的时候,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撕书。孩子手部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善,对于精细动作和力量的大小还不能控制得当,所以,小孩翻页的时候,书页最易受伤。妈妈眼疾手快帮一下宝宝就好。
孩子能把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变成玩具。更小的孩子可能还会尝试去咬书一口。
妈妈不必阻止,只要尽快转移孩子注意力就好了。
最初的阶段,让书变成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
孩子爱看图片,妈妈爱读文字,怎么办?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妈妈的想法里面,是期待孩子读书认字的。
最理想的画面就是孩子的小手指从每一个字上面划过,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去。
很多妈妈注意到了,在适合低龄孩子阅读的绘本中,往往都是图大字少。
为什么?
因为这个时间段,色彩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甚至故事本身都完全不能吸引孩子的关注。除非妈妈讲过好几遍的故事。
所以,妈妈不必勉强孩子一定要听故事,反而应该留意孩子目光停留的地方,让孩子对绘本产生兴趣才是上选。
孩子年龄越小,读书时间不要太长;循序渐进才好。孩子好奇心强烈,但是注意力短暂,对每件事情的“热度”保持不了几分钟。
所以,刚刚开始阅读绘本的时候,一定把握好时间长度,3-5分钟足够。后续可以根据孩子的程度和喜好逐渐延长。
但是妈妈最好每天都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始阅读。一旦习惯养成,孩子会在这个时间主动要求读书。
让孩子爱上读书,是终极目标。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让孩子爱上读书几乎就是对父母的一个挑战。
多少家长,只为摆脱孩子的“纠缠”,给孩子的小手里面放进去一部手机,一个ipad.
有个四口之间,经常在周末的时候带着二个孩子去书店,她家老大四岁五岁的样子,老二才刚刚半岁,妈妈带着老大读书,爸爸抱着小肉娃翻书,那小孩子伸出手努力的想要抓住爸爸手里的书。
这样的父母懂得怎样把孩子浸泡在一个有书的环境中耳濡目染。
让孩子爱上读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能够速成的。
让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才是陪伴孩子阅读的终极目标。
爱读书的父母才能培育出喜欢读书的孩子。所以,不要只是买一堆书回来交给孩子;拿起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