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有一本书叫《毕业时,我们一起说分手》,这本书的书名是一个时代的影像。很多大学生情侣因为毕业,即将不在一起工作而走向分手,他们很无奈,因为现实远比想象要复杂。现实残酷地撕毁了他们曾经的海誓山盟,终使他们劳燕分飞,各自天涯。
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怀念或是后悔,在某个独处的时候无数次反复地叨念那些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不知道“毕业时,我们一起说分手”的现象现在是否“海棠仍旧”,我想也许更严重了,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工作更难找了,他们对待感情也更开放了。只是,在这种悲情延续并加剧的同时,时下又悄然生出一种“反其道而行”的事——毕业时,我们来谈恋爱。
据11月21日《西部商报》报道,近日,又到了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在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里出现了一些十分另类的求职广告,一些冷门专业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求的一份理想的工作,和一些容易找工作的男大学生突击谈起了恋爱,以“借船出海”的方式找工作。这种另类的求职方式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争议。
无论是“毕业时,我们一起说分手”,还是“毕业时,我们来谈恋爱”,很大程度上皆因工作难找,一饭难求。为了求得一份糊口的工作,他们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调动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多,求职书做得越来越豪华,投递的求职书份数越来越多,有的女学生不惜花钱整容、增高、拍写真集……,但大学生一年求职上百次遇挫的报道还是时常见诸报端。当爱情和身体成为求职的工具被使用无效后,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被利用!
为找工作突击谈恋爱,依靠男朋友或男同学把自己“带”走,虽然有点心酸,但却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因此,我们既不必指责前者的爱情经不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也不必指责后者的爱情太过功利,鲁迅曾教导过,“首先是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着的前提是有经济来源,对于很多独立生活的人来说,有经济来源的前提是有工作,也就是说首先是工作着,爱才有所附丽。与社会上那些闪婚族来说,“毕业时,我们来谈恋爱”要显得理性、从容得多!
但是,无论是分手还是谈恋爱,多少有点情非得已、迫于外界的压力时,就有违人的自由发展,就或多或少地发出一个信号,这是一个要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把感情这种事视为很私人化的东西罢了。既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除了谴责包括性别在内的各种社会歧视外,还应思考的是,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扩招的的恶果么?是就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么?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心态不正么?是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和工作经验么?为什么我们的GDP持续高涨中仍不能缓解就业的压力?政府有没有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问题不解决,悲情还会上演。此外,我所知道的是,当一个人处于无业、失业状态下,其生活来源、社会保障都会成问题,必然会反作用于社会,日益严重的无业、失业问题将“逐渐危害社会的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语)。
当“毕业时,我们来谈恋爱”,是发自内心的渴望,而不是求职的救命稻草时,就业环境或许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