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四川省73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近19万人,比去年增加4万人,增幅达27.6%。据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一季度,全省已有76099名高校毕业生顺利签约,平均签约率为40.68%,比去年同期增加15556人。
大学毕业生怎样才能找到与用人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是他们真正步入社会面临的第一道课题。
理想与现实差距大某高校对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生中80%将就业首选地确定在成都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只有10%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而实际上,经济发达地区仅为该校毕业生提供了55%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们大多依然将公务员、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型科研院所作为首选单位。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1%的毕业生选管理类岗位,而实际岗位需求仅为1%;31%毕业生选研发设计,实际岗位为10%;6%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教学,实际岗位仅占3%;而提供实际岗位分别占到40%和30%的生产、营销岗位,均只有11%的毕业生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该校毕业生对社会的了解还存在较多想象成分,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地了解。
一省属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分析说,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毕业生错误认为,大学生等同于国家公务员,应该到政府部门工作;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对口。他建议毕业生们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
调整心态从容就业屡屡碰壁的求职经历,促使一些大学生适时调整心态,转变择业观,从容应对用人单位的检验。“当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固守着精英教育时代的择业观,已远不能适应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四川师范大学的陈姓同学在与一县级中学签约后,深有感触地说。
“说心里话,在经历了找工作期间不断的‘碰壁’后,我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抛弃面子,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西华大学毕业生赵海对记者说。
该校陈伟同学本想与一家企业签合同,但他后来决定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艰苦地方更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