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求职遇尴尬 毕业生谁是"剩男剩女"

80酷酷网    80kuku.com

  

  正值一年一度的招聘旺季,2007年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大幕也徐徐拉开。在各类求职人群中,尚未就业的2006届,甚至2005届毕业生群体仍在牵动大家的心。在“待就业”了近3个月或1年多后,他们中的很多“剩男剩女”再度出击“金九银十”,然而,毕业至今职业经历的“空白”令他们在招聘市场上处境尴尬。

  “金九银十”重新择业

  进入9月,沪上招聘市场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旺季,待就业毕业生纷纷选择这一时机主动出击,成了招聘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

  在上周末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一家港资广告公司上午连续收到了多份“应届毕业生”的简历。“有五六个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来投简历,”招聘人员曹小姐告诉记者。“有外地高校的毕业生,也有上海本地高校的大专生。”

  余小姐是来自重庆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她今年7月份来上海求职,但一直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听说9月以后机会比较多,打算等到9月份再重新找工作。”自9月初,余小姐便开始了密集的求职,据说近期已经面试了好几家用人单位。

  “剩男剩女”沉淀职场

  像余小姐一样,待就业毕业生如今在人才市场上有一个新名字——“剩男剩女”。据权威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为413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今年7月,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的人数仅为49.81%。

  “剩男剩女”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的“白纸一张”,即毕业至今一直未有工作经历的。这类人或因为当初准备考研或出国推迟了就业时间,或因为毕业院校、专业、学历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在才市中落败;另外一类属于“漂一族”,他们在履历表上写有一份甚至几份短暂的工作经历,这期间他们不是被老板炒了,就是自己炒了老板。他们短暂的职业经历因缺乏连续性而且凌乱,不为用人单位看好,只好在人才市场上“漂”着。

  “待业求职”处境尴尬

  王易是安徽工业大学法学专业200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即来上海找工作,没找到工作的她做过兼职笔译翻译,但没过几天就辞了。如今,她又开始在招聘会上寻寻觅觅,但这一年多的“待就业”经历让她处境尴尬。“投简历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单位都会问及我这一年的待业经历,一些单位还带着怀疑的眼神。”王易告诉记者。

  由于“身份”特殊,待就业毕业生在求职群体中处境颇有些尴尬。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待业经历以及短暂工作经历中的离职原因等有些“感冒”。“一方面这一阶段我们没有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毕业这么久了还没落实工作,有点奇怪。”上文中港资广告公司的曹小姐表示。曹小姐的想法在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中颇具代表性。一方面,中小企业是招聘市场上的用人主力,9、10月份这个季节多以招聘有经验人士为主;另一方面,有单位认为毕业生一直求职不利,自身多少存在些问题,他们“不想招别人挑剩下的。”

  “曲线就业”尽快上岗

  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分析,一个人失业时间越长,再就业的难度越大。因此,尽管一些用人单位有些偏见,但对于毕业生“剩男剩女”来说,眼下的“金九银十”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求职旺季,待就业毕业生必须把握机会。

  目前,新一轮的知名企业校园招聘日渐拉开帏幕,微软、百度等著名企业已经公布校园招聘计划,根据往年的经验,他们在校园招聘中也会考虑毕业一两年内的往届生,待就业毕业生可以多多留意相关信息。另外,待就业毕业生求职受挫,不妨通过“曲线就业”拓宽求职之路。比如,上海本地毕业生可通过参加青年职业见习,先到知名企业积累职业经验;竞争力较差的毕业生可以适当选择充电项目,提升职业资本;更为关键的是,毕业生需明确求职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自身定位,这样才能尽快解除“待就业”的尴尬。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