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人才市场末场招聘会的纷纷举行,毕业生的求职热潮也暂时告一段落。近日,记者采访中发现,从去年10月份应届毕业生就业刚启动到现在,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也呈现一个显著的“曲线变化”:从最初的平和到焦虑,再趋于平和,耐人寻味。
毕业生:求职中感受挫折教育“求职的过程,浓缩了很多酸甜苦辣,我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武汉某高校法学专业女生小李告诉记者,这一年来,她先后参加过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虽然心里作好了“艰苦作战”的准备,但随着精心准备的简历一次又一次地石沉大海,面试又被各种理由拒绝,她也开始“没了底”。特别是今年初,公务員考试、期末考试和招聘会“扎堆”,真有点心力交瘁的感觉。
“这几天,考试基本进入尾声,招聘会也没有之前那么频繁,感觉人也慢慢‘缓过劲’来。毕竟,工作难找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放平心态慢慢找,我想肯定能找到的,现在的经历也是一种挫折教育。”小李说。
招聘方:关键在于从低做起采访中,拥有4年招聘经验的某公司人事部主管段芳(化名)告诉记者,她每年都要跟大量的毕业生打交道,也有类似的感触。
段芳说,刚开始,不少大学生有点好高骛远,比较关心单位能提供多少薪金、发展平台大不大,但经历几个月求职后,更多的大学生开始逐渐脚踏实地。段芳还提到,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并不少,关键是看你愿不愿从基层做起。
人才市场:心态有起伏很正常据华中人才市场招聘部经理介绍,从每年签约率的高低,也能看到毕业生的这种“心态曲线”的变化,这种现象很正常。
毕业生就业刚启动时,正逢才市“金九银十”的高峰,岗位好、需求大。但由于选择余地大,很多毕业生工作定位高,对薪资待遇、发展空间都有要求,很多人反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签约率不高;春节过后,汹涌而来的跳槽热潮让毕业生成了才市的配角,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随之降低,多数学生在遭受“冷遇”之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求职定位,调整心态,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招聘会,心态上日趋理智。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现在人才流动机制非常灵活,不少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也并不急于一时,而这种求职心态的“曲线变化”,对于在校学生在今后就业、求职过程中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