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漫漫:当个保安都得大专以上

80酷酷网    80kuku.com

  

  去年9月,尽管离大学毕业还有近一年,但黑龙江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晓蕾和她的同学们已经踏上了找工作的艰难历程。时至今日,5个多月过去了,她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在晓蕾近半年求职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影子。

  第一次应聘:保安都得大专以上

  晓蕾参加的第一次招聘会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去的,这是一场名为面对大专以上毕业生的专场社会招聘会。去年9月的这一天,晓蕾和同学们早早起来,打扮妥当,带着自己的简历,兴冲冲地奔向了位于松北区的招聘会现场,开始了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然而,这场招聘会让她和同学们大失所望。招聘会上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些大公司、大企业,很多都是某公司招聘保安、酒店招聘前台、超市招聘售货员、小企业招聘钳工和焊工的,招聘保安都要求大专以上文凭,这些岗位与他们理想中的职业差距都太大了,让他们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给他们的求职热情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觉得社会上的招聘会太杂了,从此不再参加此类招聘会,专门参加各高校或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

  屡败屡战:找工作找得“阿Q”了

  从去年9月至今,晓蕾已经参加了近二十场招聘会,投放简历近三十份。她说,找工作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脸皮厚了,变得“阿Q”了。 

  晓蕾擅长主持节目,在学校里是一个活跃分子,这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一直很有信心,对工作的期望值也很高。她最初给自己定的职业设想就是进入外企、进大公司,最好是世界500强企业,要不然就是当老师。因此,她的简历都是分开做的,有专门投递给学校类的,有专门应聘公司的。她很坦白地说,把职业设想定得那么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自己不想比别人差。

  简历一份份地投出去,但很多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有一些通知自己去面试的,大多是私立的语言学校或私企之类的,与她的职业理想还差得很远。为了自己的理想职业,晓蕾说,自己变得脸皮越来越厚。刚开始应聘时,与招聘者对话有些怯生生的,现在已经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使劲夸自己了。原来投放了简历后人家若不给回音,自己就很闹心;现在得不到回音,自己就安慰自己说:那家公司不好,这份工作也没啥意思。屡屡受挫让自己越来越“阿Q”了。

  无奈:比研究生学历低,比非应届经验少

  “找不着工作,我们就考研吧!”———这是目前大学毕业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来暂时逃避这种择业难,因为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岗位竞争,研究生比本科生应该有更大的资本、更强的竞争力,也许研究生毕业后,自己的工作能好找一些。

  在就业市场上,研究生也的的确确是在和本科生一起竞争。晓蕾说,参加招聘会时,经常遇到研究生与自己一起投简历,应聘同样的岗位。几位同学凑到一起聊起找工作的事时,大家经常咬着牙说:“我们痛恨研究生!”

  与此同时,“没经验”也让像晓蕾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屡屡受挫。去年10月,她曾经参加了一个在红博广场举行的大型招聘会,招聘企业有很多是晓蕾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这场面向社会、而非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经验”成为她找工作的又一个门槛,许多企业不愿意招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他们没有经验,企业还得现培养。山东的一家进出口企业点名要招英语专业毕业的,但当晓蕾坐在应聘座位上时,招聘者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应届的吗?”人家很直白地告诉她不想招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生没有经验,而且还得近一年后才毕业。晓蕾还曾经去道里区地段街的人才市场参加过一个事业单位招聘会,人家也全都不要应届生。

  因为不愿意招应届大学生,很多招聘单位出于礼貌,都给应聘者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然而,一分钟能说出什么呢?因此,很多简历投出后,再没有任何消息。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求职信息,白天参加招聘会找工作、晚上在网上挂着寻找各种招聘信息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目前的生存状态。

  心理:“下一个”更好吗?

  “一个月后你还不知啥样呢!”———这句招聘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道出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的浮躁。

  晓蕾说,学校发给每个应届毕业生一份一式三份的《就业合同协议书》,一旦签订了就业协议,学校、学生和就业单位各一份。而如果学生签约后又不想在该单位工作了,则需要向就业单位缴纳两至三千元的违约金,“赎”回自己的就业协议书,将原协议返回学校重新换取一份。因此,为了不担毁约的风险,学生们轻易不敢签约,总怕自己下一个再找的工作会比这份更好。

  去年12月末,投递的求职简历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回音,晓蕾每次去面试时,总觉得后边可能有更好的,因此也错过了一些好机会。长春税务学院看好了晓蕾,想与她签订就业协议,但是一次要签8年,她觉得时间太长了,就主动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后悔,因为这份工作与她最初的就业理想还是比较相近的,然而机会一去已经不复返。

  近半年的找工作经历,让晓蕾对自己的职业设计从理想回到了现实。现在,她已经不再强求什么“500强”,她说,找不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找个小公司文员先干着也行,先给自己积累一些经验吧。她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样的“物以稀为贵”了,大学生的价值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高,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教育而非原来的精英教育了,我们不再高人一等。因此,自己在择业时必须得现实一点,先问自己一句:“想进500强,自己有那么强吗?”然后,依据自己胃的大小,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饭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