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鸿琳的外贸服装店,在江汉北路开了11年,店面由9平方米扩展到近百平方米。谈起生意经,她说,卖服装要学会见客使舵。
11年前,江汉北路还是武汉的“城乡接合部”,褚鸿琳投入4万元盘下一个9平方米的小店。
但2000年以后,一批高档社区兴起,不少品牌店如雨后春笋一样入驻。
“当时,死掉了一批卖低档产品的外贸服装店,幸亏我调整得比较快。”经历“风暴期”,褚鸿琳改将消费者定位为25岁以上、有消费能力的白领,主营精品服装。她将挑衣服的标准,从款式到面料、做工,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可是眼光也更挑剔,怎么办?褚鸿琳笑言,给顾客“在家挑衣服”的感觉。
2006年,褚鸿琳租下小店楼上的四室一厅,挂满各式男装和女装。房间的过道、客厅的角落等,随性摆放着皮带、围巾等配饰。
褚鸿琳会记录下老顾客适合的风格,进货、摆放时考虑到。有一次,一位老顾客想要elle的一件外衣,褚鸿琳跑了上海、广州等好几处,才进到这款衣服。
“顾客对服装的知识越丰富,越放心出手。”顾客来了,褚鸿琳告诉她们如何辨别外贸服装的面料、染色、辅料等。对于处理品,褚鸿琳直言相告哪里有瑕疵。现在,她的店里一大半都是回头客。
这两年,江汉北路拆迁改造,褚鸿琳开了新店。不过,她说,老顾客还是怀念以前的“家庭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