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两位是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先生和阿里巴巴雅虎副总经理李锐先生,首先请两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于扬: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易观国际的于扬。
李锐: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李锐,阿里巴巴雅虎中国的李锐,非常高兴有机会跟“赢在中国”的诸位网友有一个机会交流。
主持人:今天我们二位来到直播间,主要是想跟大家谈一下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如何选找创业机遇,同时雅虎作为“赢在中国”的官方网站,借此机会,请李总就各位关心的问题回答一些网友的提问,首先请于总介绍一下,易观国际2000年创办的时候,当时的互联网市场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易观定位在基于互联网的活动呢?
于扬:当时的互联网热跟今天有点相似,特别是2000年的上半年,当时的那斯达克股市没有热下来,但是很大一个不同是,当时最重要的环境是说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在一个概念阶段,而今天这样一个热潮,我觉得已经不是仅仅在概念阶段了,比如我们看网上旅游、网上证券网上银行已经发展起来了,变成非常实际的商业运作。当时来讲易观我们认为,互联网一定是一个重要,可能过去一百年来讲,我们认为在继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之后又是一个浪潮。会彻底改变人们去阅读、分享、传播信息的方式。当时来讲,我们觉得应该搭上这一部车,能不能够把我们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付,这是易观成立的初衷,也是我们的定位,帮助我们的客户优化他们的角色。
主持人:那么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和信息提供者,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大的飞跃和创新值得我们所有人关注呢?
这个问题是问二位的。
于扬:还顺着刚才那个易观国际成立的背景来看,2000年左右的时候,刚才我们讲到了,从易观来看当时互联网是一个概念阶段,那么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当时的情况我们有很多现下的信息,但是没有一个方便的、及时的手段让很多人随时随地、甚至在同一时间看到全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在当时的情况来讲,应该说传统媒体还是占据着整个信息传播的主流的,大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书籍获取很多的信息和知识。所以当时来讲,互联网的第一波,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司和运作,把这些现下的信息聚合到一个适时的,不受地域、时间、人群、种族限制的平台上,那么互联网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当时我们看的话,一些互联网巨头都是门户公司,比如雅虎是最早的门户之一,然后我们看到新浪、搜狐、网易,他们都是以门户的概念进入到互联网的市场,在当时来讲,怎么样吸引眼球,怎么把流量吸引过来是一个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适应了当时的需求,现下的信息怎么到现上,但是随着整个的在线信息的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看到2002、2003年的时候,google崭露头角应该是2001年下半年,大家开始重视,为什么开始重视?是因为那个时候在线的网站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信息的内容在增长。我们发现,我今天点开一个门户,已经密实在信息的海洋当中了,今天看雅虎挺简洁的,无论是雅虎门户也好,新浪门户也好,信息量太多了。门户当然有它的价值,如果我不知道发生什么我可以看,比如在俄罗斯发生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我去看了我知道了,但是如果我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怎么办呢?我可能要有一个找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以搜索引擎所代表的,针对性的把信息内容抓出来给人们看的模式就出来了。那么这个是2001、2002年以google为代表,包括以百度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到今天还在发生,但是从易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下一波是什么呢?下一波是从商业的角度和消费者角度两个层面。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他们现在可以到信息了,但是相应的信息发现量很大,比如到google上去一个iptv,搜索一下有170多万条,我相信雅虎的量也非常的大。那这170万条先不要说哪一条跟我有关系,或者是我愿意看到的,仅仅读完可能100年不够,所以我觉得下一波的发展的潮流应该是走向垂直搜索,或者是更定向性,更智能的信息分解,如何能够把人们头脑中的问题,基于他的收入、民族、年龄、文化层次,能给他一种定向的规则,比如个人门户这样的,然后结合到一些基数,把你平时想关心的事情推过来,你再搜应该是推过来的信息之内搜,这个范围就窄了。那么对于企业来讲,正是因为信息太多了,今天的企业迷失在海洋中,如果一个山川是三个人,你是不吸收信息服务的,我跟老王打听一下、老李打听一下这个信息才清楚,如果这个村庄有一万人,那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村可以上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把各家各户的事放上去,这是一个门户的概念,如果这个村有10万人,这个时候你仅仅看着一万家提供的东西已经阅读不过来了,如果是一百万户怎么办?需要结构化的信息,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何在日常的市场运营当中找到能解决他真正日常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结构化的信息太少了,所以从易观来讲,我们希望从这个方面给我们的客户帮助他们发现事实、预测未来、影响观念,提供结构化的信息。
李锐:刚才于总非常好的总结了一下,我觉得就是说过去怎么样从缺乏信息,或者是网下的信息怎么到网上,从网上的信息爆炸怎么来解决它的检索问题,也同时讲了检索未来的发展趋势,那我觉得,应该是总结的非常的精辟,因为我自己本人在雅虎也负责搜索业务,从事搜索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首先非常赞同于总的这些说法,那么从另外一个侧面我想做一些补充,互联网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特性是互动,因为我觉得无论是把信息搬到网上的过程,还是基于目前的以网页为基础的搜索引擎,基本上解决的还是信息的发布和寻找的过程,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刚才于总提到了,可能全世界跟iptv相关的是2千万个网页或者是更多的网页,但是多少是跟我相关的,因为每个人实际上在社会上都是有他的成长背景、经历、社交圈,怎么更好的定位出来他要的信息,无非是几种信息,一种是用户筛选条件,或者是垂直搜索,还有一个是用户日常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行为,那么这些服务商怎么分析他的行为,分析和他有关系的,他的朋友、他的那些行为。可能现在看世界杯,世界杯一定是一个热潮,很多人对足球关心,但是其实很多的足球知识很多在互联网媒体当中得到,其实球迷之间有特别懂的人,你非常关心他关心什么,这个时候也许可以通过互联网看他关心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中间,互联网更加的强调个体、而且是个体的信息化行为,强调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你和他的关系可能是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共同的地域或者是共同的其他东西,那么怎么样帮互联网服务商或者是搜索服务商把你更精确地定位出来,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更适合你的信息给你。我想这个是从找信息的角度,但是同时你这行为会影响边上的人,可能没准在足球圈里你不是最牛的fans,但是也许在娱乐上、在音乐上,或者是在北京的小吃上你是非常有见地的,你也会贡献出你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在下一个潮流中间,谁可以把更多的用户的行为、用户的社区化的行为记录下来,而且有非常好的智能分析的方式,这个我觉得也代表了未来的潮流。刚才于总讲了企业的营销,我也做搜索营销,其实做中小企业的营销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有一点感受,觉得现在其实传统媒体的广告,或者是市场推广手段进入中国也有20多年的时间,那么放在世界的范围看,更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历史阶段,我想他非常的成功和辉煌,在今天看、未来看也都会延续他的辉煌,但是他其中也是预见了很多问题,刚才说到企业这边,其实目前大家接受的商业信息也是一个极其泛滥的过程,那么怎么样真正找到用户真正关系的信息?我觉得以雅虎为代表的pfp的模式,或者是你搜索一个词的时候,把这个词相关的广告推选给你是一个发挥。其实2000年很多人提出这个概念了,就是不仅是你主动的搜索什么的时候他推给你,也许是未来,他结合你历史记录的东西,来推出更有效的信息给你,这个也是非常大的潮流。包括雅虎、google、微软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领域,我想不光巨头在关注这个领域,非常多的中小领域在关注。如果他们比自己的竞争对手更早地采用这种服务的话,他会获得更好的东西。今天可能有网友关注互联网创业的方向,针对一些细分市场的创新的服务,应该也是很多我想关注互联网创业的网友们应该关心的。
主持人:就好像说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到现在的集储存、沟通、内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行业,那么这个市场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发展的空间,刚才二位已经提到了,像垂直搜索,还有其他的哪些方面吗?还有什么发展空间?
于扬:我也很同意李总讲的,刚才李总讲的除了垂直搜索还有其他的,比如社区化,比如blog,比如vt这个等等等等,但是所有这样的一些所谓技术所表现出的商业模式的一个事实,是一个社区性,更多的是一个参与,不仅仅是用机器去看,机器告诉我,更多的是跟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进行交流,我自己也会发布一些信息。包括sns,就是所谓的虚拟社区网络。这样的模式是我们看到的,在有限互联网上可能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事实上呢,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今天谈到的从易观来看我们觉得很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今天中国的特点是说移动的手机用户已经差不多4个亿,3.5、3.6亿这样子,这样的点是超过所有的pc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可能未来更大的机会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在移动互联网上又会催生一些新的模式,这些模式有一些是从固定互联网演变过来的,或者是传承过来的,比如说搜索,移动搜索可能成为一个热点,但是前提可能要解决有限互联网经历的东西,首先是内容,像ie这样的搜索,由于手机用户限制的问题,变得不好了。但是比如定位服务,流媒体的业务,我们看到了在过去几年,彩铃、sns这种迅猛地发展,我们刚发表了一季度差不多1.2个亿的服务,那么我觉得很多原来在有限互联网上活跃的元素,可以经过一种调整之后搬大移动互联网上,那么移动互联网我们觉得会有更大的商机,无论是从用户的保有量,我相信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对大多数生活来讲,离自己最近的电子装置,今天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说话的东西了,已经承载了很多的东西,有些东西可以经过移动而来,比如手机游戏,我们看到互联网游戏,以盛大、网易来发展,那么手机前提是比较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带宽的问题,一个是屏幕大小的问题。
主持人:可以说为我们很多的创业者提供了许多挖掘创业机遇的点子。下面这个问题可能超过互联网行业之外的,就是说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市场进入,我想请于总谈一下,以自己为例吧。
于扬:这个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坦然地讲,我认为这个世界上95%的企业并没有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商业模式进入一个合适的市场。今天很多成功的企业,可能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点到二点,那么具体的易观来讲呢,我觉得我们的时机可能是合适的,互联网这个浪潮来,如果我们赶在,比如今年再开始已经太晚了。但是可能我们并没有在一个真正合适的市场,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比尔盖茨打软件盗版已经打了很多年了,将近10年了,今天的中国企业,中国的为信息服务的企业,信息付费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盗版光碟、盗版软件,易观的很多研究报告在网上有很多的盗版。所以我们不认为我们是在一个合适的市场里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呢,正如刚才我所说的,我刚才说的数字应该是哈佛大学的统计,95%的企业是没有具备这三点开始运作的,大部分企业是抓住其中一点开始创业的,比如说google在96、97年成立的时候,我认为他们可能是在一个合适的市场,为什么叫合适的市场呢?雅虎aol已经教育了很多的用户了,大家开始有上网习惯了,开始访问门户了,但是这个时候由于信息量的膨胀,并没有特好的工具,虽然雅虎以前有搜索,但是搜索在以前来讲不是一个重点,在前期来讲,是把信息带到网上。所以google可能是在一个合适的市场上进一步发展的商业模式,就是这个市场被别人教育过了,上来直接拿用户就可以了。但是未必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如果在美国、欧洲出现另外一个企业,可能比google再早两年就不是google了。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公司的例子,比如ibm,ibm在几次的转型是非常痛苦的转型,今天我们看到的90年的ibm,已经不是90年前的ibm,中间至少有三个ibm已经死掉了,一个是电子打卡记时死掉,第二个纯粹生产大型机死掉了,第三个是做很多大型机之外的,还有pc的ibm正在死掉。那么我们看到的这么一个情况是说,其实ibm的每次转型,如果我们认为它也是一个像新的企业创新、重新成立这样的一个过程的话,实际上并不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市场、合适的商业模式做的,那么为什么去做,竞争使然,生存的渴望使然。最终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比如盛大,盛大可能是抓住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也抓住了一个合适的市场,但是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到今天为止也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盛大路演的时候所有人不理解,但是为什么讲他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呢?因为盛大的出现也是在第一波的互联网企业教育的差不多的时候,很多人有上网习惯,去网吧上网习惯之后开始推出这个服务,第二个,中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有14亿的人,第二个,有大量的失业人员和叫低素质的人员,这些人的日常娱乐,你们可能去过三、四级城市,很多人每天是无所事事的,这种无聊本身也产生了一种需求,可能去聊天,其实腾讯也抓住这点,无聊是一种需求,无聊本身是一种状态,他想满足,怎么让自己不无聊,我去聊天,原来是喝茶,后来发现聊天不错,而且跟一个没见过的人可能更有神秘感,包括男女朋友之间,可能没见过更有神秘感,然后上网玩游戏,所以盛大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市场,但是不是合适的商业模式。今天我讲了很多,待会儿李总有更精彩的演说。对于一个创新的企业,要求自己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是不现实的,你能抓住一点坚持下来,最近我把smn的名字改成“胜者为王”,这是向马云学习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你坚持下来,10年、20年你就是个成功的企业。很多人一上来就说我要上那斯达克上市,我要选择的模式是别人没有的,非常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市场,没有这样的企业,也没有这样的完美的商业模式,不存在的。所以我想大家应该把心态放下来,才有可能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才也可能活下来。
李锐:我觉得于总在结合易观讲了整个比较大的宏观情况,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自己本人没有创过业但是我很长的时间是做中小企业服务,所以我有个人的感触跟大家分享。所有的东西都合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事先分析的非常非常合适也未必的成功,所以首先第一点非常赞同于总刚才说的坚持,我觉得坚持绝对是任何小企业可以生存和发展起来最关键的一点。刚才也分析,像即使像大的ibm这样的公司,很多时候不是它选择的,是被市场的把握逼着它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我自己感觉,我想我那么多年,包括我们的代理商、包括我们服务的中小企业,跟很多人打过交道的,最强的一点还是创业的欲望,那种欲望和欲望之后的持续的坚持是真正地使得他们可以走得更长远,或者是真的是可以走出来,我觉得这两点应该是最关键的。关于合适这一点,我最近在看很多互联网的创业,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我发现有一个现象非常的有趣,雅虎最近做一些收购,我想大家都有一些了解,其实他们的创业以福利卡尔为例的话,他们该是一对夫妻,他们喜好摄影,然后他们刚开始自己有这个需求做了一个小的服务,后来慢慢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有这样的需求,那把这个服务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我自己觉得,创业跟自己了解和熟悉的领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或者是你自己,或者是你合作的搭档,你的合作伙伴是非常的了解这个领域,而且你对他真的是有兴趣,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种服务,就是以基于社区、个人的服务,我们会发现,就是说很多小公司有非常好的创新,那些创新有的甚至不是什么技术,不是什么天翻地覆的东西,就是把市场中间一些细小的,没有被人捕捉到的东西捕捉到了,非常的体贴,很多这样的服务。但是他们现在多还在市场比较早期,未来他们是不是能够成长成非常大的像google一样成功的公司、像雅虎一样成功的公司可能需要考研,但是在创业的阶段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有很多这样走出来的,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
于扬:我再补充一下,刚才李总谈的那个,我也是非常非常的同意的,就是创业的精神,那么我想补充的是什么呢?刚才我们讲要达到三个合适是很难的,但是抓住一两个合适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易观我们有一个投融资俱乐部,也有很多的年轻人,雄心勃勃要创业,我上次见到一个最年轻的22岁,要做一个免费的门户,自认为ceo,5个人团队,我说这个志气很好,但是在很多很多的情况涌来的情况下,创业者是不是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抓住三个合适很难。比如什么热,流媒体热,snm热,那我就分析,不去分析这个市场,因为最终你要面临的一点是你要把流量变成一个营业额,今天很多的互联网人谈要做什么?就拼命地做流量。那这种情况下,可能要做一点分析,而不是仅仅听朋友道听途说,可能有一些结构化的信息出来,大概看看这个市场大概的盘子是怎么样的,大概的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格局,你进入到一个非常拥挤的市场,那么基本上胜算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可能你进入一个合适的市场,但是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商业模式被别人拿掉了,那你成功的机会很低了。或者你进入了一个比较热闹,但是短期内比较热闹,但是没有发展的市场,那么你的生存也比较渺茫。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不能盲目地跟风,应该做一些分析,至少抓住其中某一个时机。实际上最重要的合适时机和市场,应该是你在你熟悉的领域,你有一些积累,而且在小范围证明过是可行的,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经过调整之后有可能做到更大的范围,这个时候成功的概率很大,如果小范围都不可能,怎么证明到大范围就一定可行呢?我这是基于李总的说法有感而发。
李锐:我也想补充一句,刚才说坚持不是把企业坚持下来就是坚持,我在互联网这边大概工作了5、6年时间里,我有一个非常强的感触,就是说互联网看见有无数可能性的行业,好像随便有一点资源可以做出一个东西来,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点真正做下去会发现无数无数的困难,其实我们分析现在已经成功的企业,他们其实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里,他非常深的扎进去了,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市场上今天像博客热,就去做博客,明天sns热就去做sns,回过头来你可能会发现最早流行的东西转回来了,所以我想要打一个根,这个是要坚持中间尤其要坚持的。
于扬:我再讲一句话,我发现李总是一个很好的聊天的伙伴,上次我在南京碰到马云,我们大概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印象很深的,他提出一点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很同意,今天搜索热了做搜索,那阿里巴巴最开始从电子商务起家的,那不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吗?马云从6、7年前的创业开始走到现在,所以“赢在中国”由雅虎做是很合适的,因为本身马云走过这个路程,比如坚持,不是一个盲目的坚持,是要了解这个市场,分析这个市场。有很多的企业要了解中国的市场,并不是他们在国外做不好在中国就不一定有这种模式。这一点要坚持,不是盲目坚持,选定一个东西,有成长的模式,走下去走得非常深。
主持人:那么我想问下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关注了一下“赢在中国”这个活动,许多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计划书都是关于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甚至有人在博客里说,如果我赢了一千万,全部拿来互联网创业,当然是不同的项目,但是是在这个领域之内,如果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行业的话,而且准备走入进去,或者是已经走入进去的,二位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们,需要注意的?在这个行业领域中?
李锐:我觉得刚才和于总已经说了很多这方面的了,所以我说的比较简练一点吧,我觉得第一呢,就是说事先要做一些分析和准备,一定要是跟自己相对熟悉的东西结合,熟悉的领域结合,然后也许你不可能规划的太远,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初步的对市场的分析,而且一旦进去以后,我觉得要非常的执著,要非常非常执著、坚定的走下去。我觉得刚才已经说了很多了,然后基本上是这些吧。
于扬:我说三句话,第一个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使能的平台,并没有完全把人们吃、喝、拉、撒、睡从本质上改变掉,因为人还是有自己的规律的。第二点,因为有了第一句话 ,所以今天我们的创业者未必只盯着网上的商业模式,我们很多传统企业、传统的行业,我觉得大有可为,比如我们的网上旅游,是旅行社搬到网上,招聘.com是什么呢?是人才招聘中心,阿里巴巴,我认为是构建了全世界的一个巨无霸的贸易市场,盛大是把一个巨大的电子游戏厅搬到了网上,所以我认为呢,今天我碰到的很多创业人他们脑子想的就是我怎么在网上创业,内容产生在网上,这只是一个冰山很小的角,今天中国14亿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型企业,90%还是在传统行业,能不能够就你所熟悉的行业跟互联网怎么结合?比如易观是一个例子,我们事实上是一个研究公司,我们一直在想,传统研究的模式怎么能够进入互联网,达到一个倍增的效果?可能最近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公司在美国上市了,是等于做金融研究的,进入互联网一下子把规模扩大了,在那斯达克上市之后达到了几十亿。第三个东西跟李总讲的是一样的,想清楚这两点以后,不要这山看到那山高,所有的行业都有很多的困难,你看他今天做的很好,三年以后去看,十年以后再去看,盛大二年前很棒,新浪在调整,百度风头正劲,三年之后呢?我们不知道,不要跟风,如果跟风永远一事无成,你要做一些系统分析,至少三个合适里边抓住一到两个。
主持人:刚才于总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时候,提到您觉得阿里巴巴雅虎是做“赢在中国”的官网挺合适的,是从马云发展的历程认为比较合适,现在很多网友关心,雅虎参与“赢在中国”,为什么他看好这种大型的选秀活动?准备为这个活动提供哪些网络支持?
李锐:我是觉得首先,马总他自己有过很多的创业经历其中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经历,所以他一直是觉得作为雅虎、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应该给这些有想法、有创造欲望、然后有创业欲望的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且现在确实整个中国的市场,当然也包括互联网市场,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机会,这个是我们的本意,我们应该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当然“赢在中国”这个项目雅虎只是参与的一方,应该来说我们是得知这个项目,这次王力分他们组织以后,非常快的做了决定,我们一定要参与,要支持。 整个雅虎在这边是作为一个官方网站支持,做一个全程报道,也会在后期发挥创造性的,跟整个电视媒体,怎么跟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怎么互动起来,因为我们觉得整个的过程,“赢在中国”的项目过程,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是最后得奖的选手,参与本身对创业者来说就会得到很多的帮助,而且在看整个的过程中间,我觉得“赢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的节目,原来创业大家都是默默的,都是默默的在做,那么这样很少有机会去观摩,不可能别人创业的时候我能不能在边上看着你的过程,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思。那么电视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包括平面媒体都是很好的平台,但是互联网使得他有更多的互动,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创业者怎么想、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准备怎么做、他们怎么样协调资源、他们怎么样系统化思考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基本上是雅虎中国为什么参与和支持这个节目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大家都很关注,雅虎如何确保这个活动中间一系列信息的披露真实性啊、及时性呀,另外给雅虎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是否会做信息反馈,就是大会的组委会和参赛者之间的信息反馈,因为大家会把问题反应在网上,我们是否会做这样的信息反馈?
李锐:雅虎中国是非常紧密地跟节目组合作,实际上节目组也有一些互联网的人员,我们是一起办公的,所以整个互联网的信息,整个活动的团队,都会非常关注网友的互动反馈,那么从真实的反馈和及时的反馈来讲,我想其实真实、及时或者全面是对媒体一个最简单的要求,那么说的及时和全面,我觉得也是互联网一个比较好的特点,我们雅虎中国会尽力做到这一点,也欢迎关注“赢在中国”的网友朋友,包括参加的选手、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可以给我们提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我现在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我估计他应该也是属于互联网行业的吧,他提了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想请二位做一个解答。让你们谈谈对wap2.0的看法?
李锐:其实刚才跟于总讲了很多wap2.0的一些,我们讲了很多话没有提到这个概念。我自己有一个看法,wap2.0提出了很多的工具和方法,但是互联网最早期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反馈,因为互联网有一个非常强的特性就是他的互动性,然后可以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信息可以更快的流转,这个是互联网非常大的特性,我觉得在过去的时间里,可能这一部分特性在所谓的wap1.0可能没有最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我想可能有wap2.0的提法,那么从我个人来讲,我非常认同,互动性的服务工具、互动性的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对wap2.0的看法,因为wap2.0很大,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看法,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再细一点讲,wap2.0又倡导了一些工具,那它可能更加关注用户的感受,我刚才举的可能大家当成wap2.0旗帜的一些网站,像福利卡尔等等,去研究他们的时候有一些特征和方法,可能跟原来的整个互联网关注的东西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更关注用户的体验,他可能把流程、把所有的东西做的更简洁,我觉得这个都是wap2.0的精髓,这些方法可能会更帮助用户更好地互动起来。
于扬:我基本上同意李总的意见。我前一阵子跟朋友聊天,他去年在美国见到google的创始人,然后他问我的朋友说wap2.0在中国很火?你知道wap2.0什么意思吗?我的朋友说不知道,他说我也不知道。那我觉得这体现了两层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你叫什么无所谓,你是不是能够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人们有社交的需求,有互动的需求,你能把这个抓住,那么你的服务模式就有了,就是说用户愿意到你这里来,无论你是blog,是vt他愿意来,跟其他的人互动。第二个,谁会给你钱,是用户付费给你吗?比如有一个百合网是交友的,跟用户收取费用,但是听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向用户收钱是一种方式,再一个像广告主收钱,这个好像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马上能想到的,包括那个22岁创业的一个,我说你怎么营收?广告啊,但是广告被更多的媒体冲击掉,传统的广告栏等等,报章、杂志、搜索引擎,如果你只是讲服务,wap2.0服务行不行?有没有人气?如果满足互联网的需求这个人气一定上来,那么你怎么营收?可以做一个准备,你可能想是跟用户收前还是跟谁收钱?比如我们做过电信的研究,今天3g不仅仅讲技术本身了,用的是第三代通讯服务,更人性化、个性化,更丰富内容的服务,具体的技术可能原来是高中的cevdo,现在涉及到shdpv,然后到shupv,这个无所谓的,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去年参加了一个活动,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很难,两个含义,一个是你的用户,比如雅虎的平台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再满足你付费的需求是很难的,但是我觉得是很高的境界,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叫什么无所谓,这是一个补充。
李锐:我还想对于总这边再做一些补充,刚才提到,第一是怎么积聚用户、积聚人气和流量,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把流量转化成收入,因为最后一个公司要有一个商业模式,可以发展,甚至是营造利润,这个是整个商业的一个循环,但是我个人略微有一点不完全一样的看法,可能很难你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商业模式可以非常非常的清晰,到底是从用户收钱还是从企业收钱?我倒是觉得,在初创的时候,有的时候你要想清楚一点,你可以给你一边的用户,带去真正有竞争力的价钱,真正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是真正有黏性的服务。那么他们离不开你,那这个未来的商业转换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模式涌现出来,包括刚才于总举的qq、包括阿里巴巴。当初的时候,我觉得马化腾绝没有想到是无限的转换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那么他是不是也想着未来我们通过诚信来转换,也未必完全想大了,但是关键要想清楚一点,你提供的那个服务,他是不是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真正有你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别人简单复制你就很快失去了,所以更愿意强调互动,实际上最搬不走的是朋友,我们现在去看,尤其在东亚,准确地说吧,中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很多互动的社区化具有非常强的黏性,用户整体成本非常高,所以他们在这边转换出来非常多的商业转换模式,但是确实,刚开始提供的这种服务可能决定了转换的价值有大有小,这个一定会有的,但是前期的时候,如果给关注互联网创业者一些建议就是怎么样更有价值的提供服务,同时关注怎么完成商业转换。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网友问一下李总,主要是关于“赢在中国”的,雅虎作为官网,下一步如何把“赢在中国”搞得更好?
李锐:这个题目可能比较大,首先我想是这样的,雅虎中国是作为一个官网或者是一个支持者,或者是重要的参与者参与到活动中间去,那么整体的,我们会更多的去配合整个节目组去往前推动这个活动,然后我想,我们这边如果有什么更多我们会关注的,就是我们会更快的把网友,因为现在互联网可能是最快的和相对比较容易的沟通渠道,把大家对这个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整个节目里面去,代表网友的利益,跟整个节目组谈,怎么样我们把这个可以做的更有特点。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下一步最关注的,其实我觉得整个“赢在中国”体现了互联网的一些特色,我觉得很多我们的节奏都是在过程中间调整的,根据用户、根据关注者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在调整,我想我可能没有全面的回答,但是我讲出一些我们最核心的东西。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许多网友应该是听到您这个解答应该是很放心、很开心,因为大家好象非常希望雅虎这个平台主要就是能反馈他们的声音,这也是之所以现在官网的博客极其火的原因,他们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反馈。
下一个问题,就是“赢在中国”现在已经产生了前三千,马上就在这个周末产生三前到108的角逐,然后这个角逐中能笑到最后的可能是极少数,能拿到最后的一千万投资的,那么对于许多想在互联网创业却不能笑到最后的创业者,想请二位给一些意见和建议。
李锐:我觉得创业真的是无止境的,不是从三千到108就是赢了,或者是108拿到一千万就是赢了,那个只是一个开始,可能大家起步的点会不一样,但是可能会有这些差异,但是最关键的是你有没有那样的欲望,是不是能分析客户的需求。在互联网这个领域里,在未来的非常长的时期,互联网在逐步的改变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法,在这里面观察市场、观察你身边的事情,我觉得他们总是能找到更好的机会,很多创业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
于扬:我觉得可能从创业者本身来讲呢,之前李总也讲到了,最重要的是参与,你参与到中间,你能够把你原来设想的很多的想法透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当然这是一个选秀的过程,这么多的人进行碰撞,即便你没有选上,也更好的帮助你校正你的商业模型,校正你原来的想法,那么是不是从领域的角度,你没有被选上可能是一个遗憾,但是另一方面讲是不是意味着你的成功概率更大,但是前提是你一如既往地做这个创业,而不是为了选秀而选秀,我觉得为了选秀而选秀的创业者选手是没有未来的。应该说这是一个机会,我本来就想创业,那我进到这个机会,通过“赢在中国”的平台磨炼、跟大家校正、沟通,最后我即便没有成功,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觉得这也是很欣慰的,我至少知道哪些地方我考虑的不够周全,可能我成功的几率更大。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的提问二位是否给出答案,国外的风险投资在现阶段是否对国内的网站产生巨大的热情?就是过于的风险投资是否看重咱们国家的网站建设?然后投钱进来?
于扬:因为我们可能跟国外的投资公司接触很多的,我觉得用两个词描述,热情这一个词是很高的,但是动作是很谨慎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这样的一些风险资本,特别是美国很大的风险资金,他们经历过2000年的泡沫,他们依然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会产生下一个百度、腾讯或者是阿里巴巴,但是因为经历2000年的事情,他们看了很多,但是真正往里走的是不多的,或者是钱太多了,很好能骗钱过来是不同意的,他们看起来是非常的慎重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真到谈方案走的话,是有很长的路的。所以我觉得热情很高,动作特别谨慎,特别是亚洲很多的基金,不光是看中国,所以中国也有竞争对手,比如印度比我们更落后,但是意味着他的成长潜力更大,印度现在没有一个印度百度出来,可能是因为英文体系,也没有特别好的盛大这种公司出来。
主持人:最后我想请问一下,希望二位能给我们希望投入到互联网行业的选手展望一下未来这个行业,2到5年的发展。
于扬:好像跟刚才的感觉一样,基本上谈到了,一定要总结一下呢,总结一下三个关键词组,第一个机会最大的是移动互联网,任何跟移动接在一起的,就是所谓的中端为王。第二个是跟任何的营销渠道,包括搜索引擎也是一个营销渠道,任何一种帮助企业更好的送达,把他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这样的形式也是可以考虑的,第三个是内容为王。当整个的渠道都铺完,中端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容变得非常的重要,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移动中端领域看到了,最后那些很稀有的内容会变成一个宝贵的资产,所以做内容开发的,其实今天我们看到游戏也是这样的,做原创游戏的开发的公司也获得了很多投资的看好,所以这三个方向应该是未来几年重要的趋势。
李锐:那我也简单讲三点吧,我觉得未来二到五年,从现在看过去整个中国的互联网还是偏娱乐化的,那么我觉得未来的二到五年的话,电子商务,或者是说大家在上面交易和更严肃的事情会逐步的显现到互联网上来,所以电子商务或者是电子公务会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然后这个方向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细分,另外一个,我觉得前面提到了互动,我觉得这个在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更加互动、更加社区化、更加个性化,这个使得有非常多的创新余地在这个领域里面,然后你怎么把握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小的受众他们的需求,怎么能把它更好的辅导,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还有一个,我觉得整个互联网在中国来看,酝酿着非常大的区别,二到五年以后,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百度、新浪、搜狐、雅虎、阿里,他们都在面对巨大的挑战,这些格局很有可能在二到五年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同时在这的时间里涌现出来很多的信息,这个是正在发生,而且越来越明显的。
主持人:我觉得今天访谈中间,有好多问题两位互动的很好,互相补充、不断地补充之下,这些问题基本上已经谈的非常的透彻了,非常感谢二位,可能不能说给全部的网友解答问题,起码在这一个领域之内的参赛选手来说,已经解答了很多问题了,谢谢二位。
李锐:好谢谢。
于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