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遭遇“瓶颈”

80酷酷网    80kuku.com

  

  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各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拓展就业渠道的新途径。创业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教育部从2001年起率先在全国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并逐步在各大高校展开。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创业过程说起来简单,无非是写好商业计划书———找到风险投资———提供办公条件,但要真正付诸实施却是个艰苦的过程。对高校来说,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自己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说,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还停留在团委举办各种创业大赛或是举行各种实践活动上。不少毕业生也向记者透露,尽管大家嘴上说“要给自己打工”,但由于校园内创业的氛围不浓,他们对创业的认识也不深,因此毕业时多数就选择了找工作。

  学生心态影响创业进程

  上海交大团委副书记董晓峰老师指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另一个关键就是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创业心态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态素质也制约着他们自主创业的步伐。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的几个问题就是市场意识淡薄、理财技能和合作意识缺乏、管理和商业谈判经验不足。

  还有不少人好高骛远,认为创业就要从事高科技,就要一鸣惊人,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企业难以存活、在两三年内要么被收购、要么散伙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大学生应该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掘第一桶金的观念。在创业时,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行业开始练兵。

  对策:依托社会实践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这些创业教育的“瓶颈”,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也都开始思考对策。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再让他们回到校园培训学生;指导大学生如何创业的专业性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也正式开通,还将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网上虚拟投资大赛。

  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的上海交大还专门建立了创新实验基地和跨学科实验平台,用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聘请创业先锋人物和专家进校园为大学生讲解创业的法律法规、造作模式和成功经验等,用来“耳濡目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相关链接]

  创业教育可借鉴国外名校

  创业教育在很多国外高校都是一项重要课程。如在斯坦福,学校会不定期地请来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鼓励有“点子”的学生能够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因为经常能够得以和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接触,学生自然而然培养起创业的自信以及长远的目光。学校甚至还专门设有专利机构的办公室接受学生的申请。

  哈佛等学校还对创业学生给予两年时间,无论成败都可继续学业。这样灵活的推动政策造就了国外大学生中活跃的创业力量。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