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万贯不如开个小店,这样的口号对那些有房有车,又有点闲钱的中产人士来讲,是颇具诱惑的。
银行的利息虽然稳定,毕竟太低了。如何让钱生钱,是他们遇到的理财难题之一。一边工作,拿一份不菲的收入,在自己职场路上稳健地前进;一边开店,拓宽财源,也为职业打造一个“备胎”。这样的先例渐渐有了成功者,尽管比例不大,号召力可是不打折扣的。兼职开个餐饮店、服装店,说起来好象很简单,赢利似乎也近在眼前。谁的心不会跟着蠢动一下呢?
很多事情,看着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鱼和熊掌兼得这样的好事,原本就不存在。所以,要鱼还是要熊掌,才会成为一个至今还让人犯愁不已的哲学问题。
创业原本就是成功概率极小的事情。第一年创业的公司,第二年还在的不到一半,第三年还在的不到20%,最后赢利的不过7%……可大家都盯住这7%上,完全不理会那93%的风险。兼职创业,既不能全身心投入,创业的领域如果自己又不曾涉足,更无法完善地进行先期规划。一只脚踏进商海,最终折戟沉沙者,每年不计其数。但依然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也不是没有成功者的,如51job的创始人甄荣辉,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缔造了一个奇迹。但他早已不是初次创业,之前也经历了很多惨败的教训。所以,兼职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准备,鱼和熊掌非但不能兼得,反而有鸡飞蛋打的风险。
另外,很多兼职创业者在事业有起色之后,也是全部精力地投入到新的事业,才会有后来的规模。
而兼职创业,更像是一块踏板。一边是就业,一边是创业。一脚踏过来,要么前进,要么后退。兼职创业,往往只是个理想化的状态。
既不舍得已有的职场积累,又想在新的领域财源广开。实际上,这块小小的踏板平衡不了那么多的利害关系,总有踏翻的风险。
案例1:出局的伊甸果
“伊甸果”餐吧,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2年前,国内某知名杂志社市场总监赵先生和他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女朋友一起创办了“伊甸果”餐吧,谁知不到两个月,“伊甸果”餐吧就关张了。
看好水果捞
“伊甸果”餐吧主营“水果捞”(英文名fruity mixed).“水果捞”是香港一种很有名的小吃,将水果和西米、糯米、冰沙、冰激凌等组合起来,有时候分量多了,得用勺子捞着吃,“水果捞”因以得名。
为什么赵先生会选择用“水果捞”来创业呢?这还得从前说起。来北京工作前,赵先生为香港著名的英皇集团工作,工作之余常和英皇的艺员到中环附近的“水果捞”餐厅去“享受”。到北京工作后,赵先生很难吃到“水果捞”,遗憾之余,意识到在北京开“水果捞”店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于是他和女朋友商量后决定,兼职开一个“水果捞”餐吧。
其实,赵先生是选择了一种没有什么难度,同时市场前景不错的创业产品。当时“水果捞”在南方已经很盛行,“水果捞”小店在广州随处可见,类似北方“麻辣烫”的普及程度。 “水果捞”的售价也很便宜,每份在10元钱左右。赵先生在北京开一家市场前景如此好的“水果捞”店是正逢其时,同时制作水果捞的工艺也不难,像赵先生这样“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的人”很容易学会。
就像大家知道的“南橘北枳”的道理,“水果捞”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水果捞”的原料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水果,这些水果在南方遍地都是,价格也很便宜,而在北方“水果捞”的原料就不好找,因此“水果捞”的原料只能从南方空运,如此一来,“水果捞”的造价就大幅度的上涨,一份在南方卖10元的“水果捞”,在北方就得贵一倍。价钱贵了,大家还会买“水果捞”的帐么?赵先生说,他对此早有打算。他说,他打算把“水果捞”放在餐吧里卖,同时对“水果捞”重新包装,让“水果捞”焕发出新的价值,带来更多的收益。
做的没有算的精
赵先生的思路是正确的,一个和“伊甸果”同时开业的“水果捞”餐吧,在北京东方新天地购物中心经营得非常成功。虽然赵先生对市场的判断正确,但他的“伊甸果”餐吧,却在经营一年后失败了。
想必经营餐饮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经营餐饮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如果你不相信,选了一个“鸟不做窝,鸡不下蛋”的地方开店,肯定会失败。赵先生恰恰选择了这种地方。这个在北京cbd刚盖起来的小区,开发商宣称要把它打造成北京独一无二的时尚街区,让北京所有的白领都到这里来消费。在行家看来这像句笑话:“你让白领来消费,白领就一定会来么?”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哪个不是自然形成的商业区,哪个没有经过十年、八年的培养?开发商卖完房就“拍屁股”走人,谁来把它建设成北京最时尚的街区?答案可见而知。但赵先生却轻信了开发商业的许诺,没有足够的客流最终餐厅关张。
主观上的原因是,赵先生的本职工作并不那么清闲,他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经营的细节上。一位餐饮顾问到“伊甸果”考察过,发现“伊甸果”问题多多:餐吧的装修过于奢侈,导致回收成本的时间会很长;菜单里产品的价位不够丰富,让顾客没有多余的选择;餐厅虽大但摆放的桌椅不够多,即使餐厅里坐满人也赚不到足够的流水。
钱经点评:
江湖上常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创业亦然,只要你不是拿钱闹着玩,如果成功对你还有那么一点诱惑的话。
赵先生为“水果捞”交的“学费”,大牌明星们也缴纳过。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食者云集,就拍拍脑袋想不如自己开一家算了,别人都能挣钱,凭借自己的名气不更挣钱吗?至于成本估算,想想也不过是些运费罢了,而赵先生就没有多想想,香港广州等地水果便宜,“水果捞”运到北京后还能像南方的麻辣烫那样风行吗?店面的装修、菜单设置、桌椅摆放里的学问可有打听清楚?而店面选址成为了赵先生创业的最后一记沉重打击,他最终亏掉了本金。
不管有无后路可退,都应该全心全力去做。
案例2:食如鸡肋的服装店
38岁的江供职于一家外资的咨询企业,收入不菲,有车有房,过着许多人向往的中产生活。当手头积攒下一些积蓄,成为小资本家的愿望开始令江蠢蠢欲动。江并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职经商,因为那样风险太大,更重要的是江认为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好。因此,盘算着利用业余时间做点什么,让手上的那笔积蓄活起来,而不是躺在银行里睡觉。江身边有几个朋友,8小时内认真工作,领取俸禄;8小时外,自己的小本生意更做得有声有色。闲聊时,他们总向江灌输“发财不能靠打工”的思想,这样的话刺激着江的每一条神经,使江最终下定决心,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听人说服装生意很暴利,投资少、上手快,挣钱挺容易。江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商业街、服装城,明珠、秀水、女人街终日一派繁荣景象,许多特色小店虽然服装标着天价,但顾客仍是络绎不绝,小店老板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虽然江对服装一窍不通,但江想许多营销上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凭借江多年销售咨询的经验,应该能够弥补专业上的不足,江自信地告诫自己。于是乎,江开始风风火火地策划起自己的服装店,甚至盘算着生意红火了,就可以靠着这笔收入送孩子出国读书。
小店的地址选在西单的“新一代”,这座新开业的商厦,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虽然刚开始人气还不是很旺,但无论商场还是媒体似乎都很看好这块风水宝地,认为日后定能门庭若市。江租下了三楼一间10平米的小铺,花了近2千元的装修费,准备出售女装。导购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据说以前是真维斯的店长,“专业人士”的加盟使江顿时信心倍增。就这样,江的小店开业了。当江真正当上了老板,他才发现开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先进的硬件设施并没有带来满意的客流量,一天下来,路过铺面的客人不超过20个。服装的利润空间更是少的可怜。从动物园批发市场30元进的裤子,最后仅以50元出手。4月份进的长裤还积压了一大堆,炎热的夏季又到了,逼着江不得不去进新货。2万元的周转资金好似怎么都周转不起来,每个月扣除几千元的铺面费、人工费,收入竟然全为负数。4个月下来,小店倒贴了3千多块。此时,江发觉开服装店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一次要进多少货、选择什么样的款式、标多少价格都不是像江这样一个外行人能够任意操控的。好的导购仅懂得怎样与顾客打交道,但对于选货、库存并不擅长,无法帮助小店解决根本问题。江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在小店上。除了一天8小时正常工作,偶尔还要加班,一周去小店视察3、4趟,每月去动物园进些新货,江感到疲惫不堪。
江如同陷入泥沼,想摆脱现状,又不敢轻举妄动。服装店究竟是小本生意,说赔也赔的不多,似乎又总有转危为安的迹象。但按目前的状态经营下去,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江不甘心就此放弃小店,那意味着近3万元的投入和所有的血都将付诸东流。改变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小店要怎样改、改成什么样才能彻底摆脱现在的尴尬状态,江百思不得其解。压在小店里的资金,其利润增长尚不如存进银行。小店没有使江成为风光的小资本家,却成了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重负。
供职于外企的江对咨询行业可能是专家,但坏就坏在他“听人说服装生意很暴利”,又想着在“八小时以外自己的小本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也许,对业内人士来说,服装的暴利能够得到实现,也确实是投资少上手快,但不管干什么要挣钱都不容易。进货、款式、标价、库存等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像江这样的外行。食如鸡肋弃之可惜,这个服装店对江来说就如鸡肋。也许江开始时就该跟专业人士合伙做服装生意,或者江现在就该将服装店转手他人,及早止损,不再为不懂的生意继续付出。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兼职生意,也要选自己专业内能搭边顺带做的,否则即使是全职也未必能够打点得好。
案例3:开店不为赢利
许轩,香港某制药企业北京公司ceo。他与繁华都市中的许多人一样,都有过“双面人生”的梦想。梦想着自己白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商务中心;夜幕降临时,来到那所属于自己的吧间,与五湖四海的客人把酒当歌、高谈阔论,开吧不为挣钱,只为品味当老板的一份潇洒与怡然自得。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永远只是梦想,因为缺乏勇气、条件和机遇。但许轩没有让梦想深埋于心底,他凭借双手勾画出自己的双面人生。
许轩的另一个角色是一家餐吧的老板,身价不菲的他,自己在业余时间开了这家店,盈利并不是主要的目的,用许轩自己的话讲,就是因为“有这个兴趣、比较休闲,玩儿”。
110万元的前期投入,对许轩而言虽不算巨额投资,也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身为餐饮业外行的他对于这项投资,却显得格外有信心,从未考虑过失败。他不仅拥有一帮业内人士出谋划策,而且还有一套自己开店的“商业经”。许轩花了80万元买下了一家店面,地址位于一处小资情调十足的小区,这样一来,餐吧就不必为了交付店铺租金,而承担过重的经营压力。投资餐吧,选址非常重要,许轩的80万元换来的是一块旺地,这里“不仅是北区居民来往活动必经的地方,离班车停靠点不远,人们如果从外面进来,一般规律是先逐个观察,一路往里走,看完了再作决定,到了里面正好是我们这家餐吧。”每谈到这里,许轩总露出得意的神情。为了让餐吧能够别具一格,许轩亲自担纲店面设计。他开着车在三里屯酒吧街一家接着一家看,每100米一停车,将各家的精华“搬到”自己的餐吧里,红黑色调的唐诗书匾、秋千式座椅、角落的参天大树、墙上的国旗与海报,青花瓷餐具,只要许轩看上的,绝不曾吝啬过。店面经这样一折腾,最终用去了30万。30万元的后期装修费,加上昆仑饭店的西餐主厨,餐吧显得颇为高档与别致。
然而,精装修、好厨子并不等于高消费。许轩考虑到餐吧面向小区居民,主要目的也是为小区提供一个休闲聊天的场所,所以消费标准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20元钱就能吃的很不错。或许正是许轩非功利性的经营理念,才使餐吧摆脱了传统餐馆的模型,也成为小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虽然餐吧高投入低回报,但仍能够保证微利。现在店铺每月平均6万元的流水额,净利1至2万元,收回前期投资大概需要5、6年的时间。
每当谈到盈利情况,许轩总用一句话来形容——“微利即可”。他因为兴趣开设餐吧,为了给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而经营餐吧。相比这些而言,利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餐吧没有使许轩大富大贵,但他却乐于经营,不曾想过放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便是餐吧存在的意义,在这份经营中,许轩收获了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110万元的前期投入,许轩有资金准备;他是酒吧经营的外行,但他拥有一帮业内人士出谋划策;选址、装修,他开着车在三里屯酒吧街一家接着一家看过;30万元的后期装修,昆仑饭店的西餐主厨,为许轩的餐吧生意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餐吧最终得有消费者来捧场才行,许轩针对小区居民制定了相应的消费标准。似乎,一切都是完美的,剩下的就是等着持续稳定的经营方针执行的后果了。
许轩不急于盈利的心态帮助了他吗?其实,更多的是许轩大量的前期考察和准备为他奠定了基础。创业不是小孩玩过家家,战略上蔑视,战术上必须重视。